外公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系江西省上高县上梅桥溪行简公第二十世——上房子辉公植下烟十公第四子墴一公之长子,俗名耀昭、学名昭德。
外公自幼聪颖好学、志向远大,且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皆通。民国时期,任教于上高县初立中学(今上高中学),以其过人学识、不凡气度和育人理念而闻名遐迩。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秋,担任上高县政府教育总督学,全权负责对全县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督导工作。其间,曾积极推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爱国教育,为“上高大会战”的胜利奠定了统战基础;胜战后,又出台《加强全县学子体育教育管理办法》,为全面提升学子们的综合素质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941年,正逢“上高大会战”期间,升任国民党上高县党部秘书长,全面协调县党部及县政府的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后勤“大管家”及幕后英雄。
1949年,因特殊历史原因,其后半生先后经历两次劳改及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依然心系社稷和民生。
1975年,为落实中央“爱国一家”政策,成为政府无条件特赦和优待对象,回归故里后继续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1979年,因肝癌医治无效而仙逝。
纵观外公一生,虽命途多舛,然德才兼修、泽被乡里,为后世所敬仰;即使陷身囹圄,仍宠辱不惊,堪称黄家之宝树、知行合一之典范!
正所谓:
一世师表闻远乡,
风雨飘摇命多舛。
此生修得文风骨,
虚怀若谷美名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