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滴泪 苍山哀悼 泉水哽咽 大地悲痛
父亲沈玉奇于1913年8月13日(农历)出生于江苏省沛县 李家集村。于1996年8月8日(阳历)去世,享年85岁。
父亲家境中等,从小进入私塾学习,天资聪慧,勤奋努力。学习成绩优异,从来名列一二,绝不允许第三。高小毕业,由于爷爷去世。父亲承担起全家的重担,兄妹六人,父亲排行老大,义不容辞的挑起全家重担。
全国解放后父亲随原单位支援西藏,参加青藏公路建设大会战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连续七天七夜不睡觉奋战在第一线。为青藏公路的建设奉献了青春。
为了响应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父亲随西安五局奔赴新疆。在新疆第二工程处工作。父亲性格坚强、工作认真、严于律己、公私分明、责任心强。在工作期间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工作之便以权谋私利,每次出差都是带一个冷馍馍吃。绝不利用工作之便占公家便宜,以至于方圆周边的食堂饭店都知道这个倔老头,只来喝碗热水啃干馍馍。大家都调侃:没见过这么“傻”的管理员,这是良心话。大家都对父亲竖大拇指。
父亲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原则性强、在整风运动中,对方派系的人为了相互攻击就说:老沈是会计兼任保管员。不相信他账务查不出问题。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就这样父亲成立对方派系的攻击目标。结果是来了一波又一波人查账,结果一分钱也没有错,对方彻底服了。在生活中父亲是一个严父,从学习到生活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父亲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辛苦的一生。他有文化、悟性好、思维敏锐、工作能力强,他正值、善良、勇敢、做事讲原则,做人敢担当,有勇有谋、有胆有识、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畏权贵折腰,不向困难低头,刚正不阿、宁折不弯。他虽然普通、平凡、但他正心正心正念、慈悲善良、坚强勇敢。
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启迪着我们的后人。他的一生伴随着国事的兴衰曲折,有过成功的慰藉和喜悦,也有过难言的隐痛和抱恨,生活给他带来了太多的艰辛与磨难。
父亲一生勤恳,工作敬业、生性倔强、原则性强,有着永远进取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他一生勤俭朴素,惜食惜衣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对亲朋、同事、邻娌友好热情、慷慨相助,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日月可鉴。
亲爱的父亲,您永远是我们的保护神,您的精神永存,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慈母王士华生于公元1925年腊月初三,于2010年2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5岁。母亲一生宽厚仁慈、任劳任怨、勤俭持家、正直善良、坚强独立、不卑不亢;倾心教育子女、振兴家业。和睦邻里、乐善好施。为人宽厚慈悲,做事智慧勇敢,永远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母亲于1958年参加边疆的支援建设来到新疆,父亲由于工作性质常年在野外工作。家里一直都是母亲操劳。印象中母亲永远不知疲劳。做鞋子、做衣服、纺棉花,我和姐姐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母亲不但心灵手巧而且谦虚好学,谁有新做的鞋样;新式的衣服她总能第一时间学会并让我和姐姐穿上,谁手里有漂亮花样,她总是学习并收藏,她有很多纸剪的各种花样,鞋样。这些图样她从不藏私总是分享给邻里,并耐心的指导。母亲心灵手巧体现在一日三餐的美食上,在那样一个物质匮乏、缺吃少喝的年代,家里从来就没断过美食。她总把别人不愿意吃的粗粮,精心调制加工做成各种美食。那是70%的粮食都是粗粮她千方百计跟别人学习,回家给我们用玉米面做发糕、烫面窝窝头、烫面锅盔贴饼子、漏鱼鱼和搅团。不论何时进家门,家里总是都有好吃的随时等着我们。野菜团子、煮花生、五香毛豆、蒸土豆、蒸红薯、煮玉米。每到逢年过节或者爸爸休假回家时各种陷的饺子、包子;咸的甜的、捞面条、烙饼卷菜,家里的美食永远都是左邻右舍羡慕的。到了秋天,妈妈又开始制作各种腌菜、酸菜、辣子酱。为此经常从家里拿些腌菜给小伙伴吃,经常是院子一群小伙伴围着我,等我从家里拿出好吃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勤劳的母亲不但不知疲倦,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只要回到家里总是听到各种夸奖和赞美。以致于我的同学总说:我最幸福,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母亲的慈悲善良在整个大院有口皆碑。母亲有祖传的捏骨手艺,那是医疗条件有限,谁家大人、孩子脚崴了、手伤了、胳膊拧了都是到家里找我妈妈捏好。记忆中从小到大家里就没间断过来治疗的。有时一天就好几个。经常是这边正在吃饭或者准备吃饭,来人就哭着喊着进了门,每当此时妈妈总是放下碗筷或者手里的活,第一时间帮孩子或者大人去捏骨治疗。妈妈的手艺好一传十、十传百。工程队院子里就是好几百人的大单位,不但如此还经常有养路段、北疆车队、汽车五队甚至延安北路一些单位慕名而来。妈妈几十年如一日从来就没看见妈妈烦过,总是笑盈盈的的帮别人处理,而这些全是分文不取的。甚至在她八十高龄了,还有一些老奶奶到家里找我妈妈捏骨,妈妈实在是捏不动了,就教我和姐姐帮人来捏。
在那贫困的年代,不论自己的生活又多困难,妈妈都要帮助亲戚邻里。二舅加在农村老家,家里有6个儿女,生活困难。大舅有一年春节带着表哥去讨饭。妈妈每个月都从生活费里省出钱来接济舅舅们,每月给老家亲戚打钱和粮票。每当吃饭妈妈总说自己不饿。小时候不懂事,长大后才知道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妈妈从来都省下来我和姐姐吃。每当家里来了亲戚,妈妈做好饭从来都不上桌吃饭,总是招呼大家吃好喝好,自己在一旁忙活。
在贫困的年代,妈妈从不向困难低头。生活实在困难,妈妈就找活干补贴家用。不论多么累,从不叫苦,从不退缩。记得妈妈去头屯河筛沙子,那是个男人都吃不消的重体力活,妈妈去了一干就是几个月,每天要背着筛子、铁锹、搞头带上干粮。惦着小脚步行几公里走到头屯河,在河坝里往解放车上装沙子,记得一年冬天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妈妈身上冒着热气,走回来衣服已经是一身冰雪。不论严寒还是酷暑,妈妈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头屯河到三屯河。不论多么艰难总是想着改善生活。在妈妈的带领下,工程队的妇女们,组织筛沙队,人多了妈妈就跑八钢、五家渠、乌鲁木齐联系活、结账。都是从老家农村来的家属,队伍大了各种矛盾也就多了,抢车子的、抢地盘的每天晚上家里都有生完气、打架完到家里评理、段官司的。此刻妈妈总是调解员,帮她们解决矛盾。在妈妈的带领下家属们自食其力了,能养家糊口,孩子们能吃饱饭了。在单位领导鼓励妈妈组织大家成立五七队。妈妈又带领大家组织压面房、冰棍房、房建队,大家亲切的称妈妈“老连长”。妈妈的一生慈悲、智慧、无私、正心正念、勤劳勇敢、任劳任怨、宽厚善良、乐于助人。
妈妈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我们,给了家人、朋友。奉献给了她热爱的土地
女儿:小燕
小梅
2020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