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向士壁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向士壁
1205-03-01 ~ 1261-10-23
 
到访:8259  墓地祭奠:156   留言:14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向士壁
出生:1205-03-01
逝世:1261-10-23
祖籍:常州
宗教:其它
职业:南宋名将

向士璧,字君玉,号安民,湖南平江梓岗人,燕国公向许昌长子,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205年)生。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及第。历任平江通判,淮西(今安徽北部)制置参议官,湖北安抚副使,峡州、黄州知府,淮西提点刑狱,京、湖制置参议官,南平军和绍庆府镇抚使,太府少卿和大理卿等要职,进直龙图阁。宝v六年(1258年),元军大举南侵,合州告急,诏令马光祖重兵移峡州,六郡镇抚使向士璧统兵顺庆,策应制敌,时见形势紧张,不待朝廷下令,公主动进攻归州,并捐家赀百万为和救济难民,朝野称赞,理宗言于群臣:“士璧不待朝廷令,进师归州,且捐家赀以供,其志足嘉。”

    开庆元年(1259年)四月,涪州告急,士璧奉命驰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水泄不通,阻舟师不能进。当是时,自扬州来峡州之枢密使贾似道,命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担心失去战机,未从。毅然断桥阻敌,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其不备,大胜。随后,吕文德亦告捷。可见,士璧之谋略甚是。也因此与贾似道结怨。是年十月,皇诏士璧为兵部侍郎,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今长沙),任责广西边防。不久,蒙军大将兀良哈歹率兵自郊址(云南)北还,进攻潭州。士璧迅遣爱将王辅佑率精兵五百为前锋,亲统大军会战于南岳(长沙西),生擒兀良哈歹,解潭州之围,润十一月,诏迁士璧为湖南制置副使(余职依旧),帝赐其金带,命服系。

    景定元年(1260年),蒙军遣编师自大理由广南(在云南)长驱进犯衡州,士璧会合刘雄飞迎敌,生擒来犯者众。因功,又升兵部侍郎兼转运使。成“名噪江南,万民称颂”。

    正如《宋史?理宗》载,“士璧治军多谋善断,勇慑元军,似道甚忌之。”“性直不阿,军中事,多不白似道。”贾似道何许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编,1922年版,以下简称《人名》载:“……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理宗时以姊为贵妃。累拜右丞相。军汉阳。元兵攻鄂州。似道割地纳币请和,诡以鄂州围解表闻。寻入朝,益专政,权倾中外……”刚正不阿的向士璧敢与贾似道这样的权臣奸贼对立,后果不言而喻。

    景定二年(1261年),贾奸策动监察御史陈寅、副御史孙附凤以莫须有之罪名一再弹劾。八月,“诏夺向士璧从官恩数,穷究侵盗掩匿之罪。”押赴漳州(在福建),残酷,死于狱中。正如《人名》所载:“贾似道疾其功,诬杀之”。接着,又“拘其妻妾,强行惩罚,妄图灭其九族。潭人闻之,无不垂泪。”尚书侍郎谢仿得代赵葵上书营救曰:“千金而募徙木,将取信于世人,二卵而弃干城,岂不闻于敌国。”遂得免惩。然而,为士璧公而受诛连者确有人在。除了亲属,为解潭州之围的先锋官王辅佑等,亦被贬谪远迁,当文天祥起兵征召王将军时,他已含冤死去。“天祥闻之,不禁伤心泪下。”《宋史》载,学者丁湖南评曰:“士璧厄于似道,宋不知图存,盖可知也。吾不识士璧何人,乃系宋之存亡也,能取怨似道,而致其死;而取重于谢仿得而致其救。是谓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史氏亦见矣。”其《纲鉴》亦说,“贾似道杀湖南制置使向士璧。”湖南族友在记叙这件事时,悲愤地说:“向士璧抗战有功,反被害死。真是残害忠臣,尘寰惨绝,千古奇冤,又成一页。”正义的呼声相一致,谙于宋史的今人李秀东先生填《永遇乐》词亦为之鸣冤,该词的上阙是:大钟山下,将军忠骨,幽恨何诉?草没碑铭,暮鸦成阵,风涛战鼓怒。巴山岩障,湖南烟雾,似觉矫龙奔虎。有昏庸、雄才竞误,浩叹声震千古。”

    理宗传位于度宗,度宗传位于恭帝,奇冤变沉冤。沉沦了十五年的冤案,终于在德v元年(1275年)得以平反昭雪,“诏追士璧原职,敕威镇将军,还其从官恩数,立庙潭州,郡人祀之。”《补遗卷》介绍了向公庙建在长沙大西门。明洪武四年(1371年),平江知事刘顺为《向氏族谱》所撰执昭云:“士璧策勋,复构嫌于潭楚。悲彦猷之保奏,难全武穆之生。似此委身事主,报国何惭,纵复赐派封王,酬庸奚补。要之心悬日月,莫回天步于艰难,所赖身系安危,已与国运相始终……”郡人对威镇将军之怀念可见一斑。“武穆”者,岳飞谥号也。郡人把抗蒙名将向士璧与抗金英雄岳飞连在一起是当之无愧的。他们的英雄事绩和不幸遭遇,不是很相似吗?

    结怨于皇亲国戚的人,皇帝诏令罢官,穷究其“罪”,自然成为了“钦犯”。对钦犯要诛灭九族。为避“诛族”,士璧公在离开潭州时,即命士衡、士龙、士雄、士渊四弟避难图存,各寻住址:“龙遇塘止、雄向山居、渊临坡安、衡逢平地”,自是龙居平江西乡张古塘(亦说贵州张古塘),雄居西山,衡居黄金坪,渊居湘阴南坡(今汨罗市境)。可见,编写《补遣卷》之族友向良宏,当为士衡公之裔孙,事又凑巧,他是士衡公之30代孙,我是士璧公之31代孙。我们正是“700多年前为一家”的远房叔侄呢。

    弟兄如手足。有了手足情,700多年前,衡、龙、雄、渊四公赴漳州,要领璧公尸首回平江安厝,那知“早已被扶柩奔他处,不知所之,遂凄然缩手还乡,以木主葬士璧公于平江西乡长江源滑石坑屋下手株山屋对门中咀,壬山丙向,有石碑。”(《补遗卷》语)。还是这种手足情,历经30代人,远方族友得知吾祖后裔“名昭籍著”。就“欣喜若狂、夜不能寐”了。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