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是个”孤儿”。 文革时姑姑找到在杂技团当演员的父亲时,他已经20多岁了。据姑姑讲父亲本姓王,他的生日也不知真假。 父亲简单讲过他的身世:很小就被过继给戴家对亲生父母没什么印象;生性木纳,赶场时帮家里卖豆豉,不好意思吆喝,一担水豆豉从场头挑到场尾,再挑回家;戴家对父亲并不好,因此十多岁便逃了出来,住破庙,睡石板,被狗咬,捡“炭花”(煤渣中未烧尽的煤核)换食;解放后政府组织收容流浪儿童,父亲被杂技团选中,入班练功,开始舞台生涯,游历多国。 虽然没什么文化,可父亲的聪明和心灵手巧我却很难望其项背。 他无师自通学会了摄影,60年代出国演出就从东德带回莱卡相机,摄洗一把抓,我看过家里的老照片,扇形圆形各式各样,很花了不少心思。后来迷上了无线电,从我记事起印象中他总是埋首桌前捣鼓各种电路、二极管三… >>查看详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