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殷彭庆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殷彭庆
1909-03-11 ~ 1999-02-28
 
到访:6996  墓地祭奠:39   留言:29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殷彭庆
出生:1909-03-11
逝世:1999-02-28
祖籍:江苏镇江
宗教:无
职业:

殷彭慶生平
余生于1909年隂歷3月11日鎮江市諫壁老村,本名殷彭慶,又名殷少剛,週歲后隨父母到安徽南宿州車站生活五年。后父親工作調徐州車站,又遷居徐州,在徐州讀私塾兩年。后入江蘇省立第七師範附屬小學讀書,因我有根基于算術,在家由父親教過,所以一去就讀三年級成績還是優等,讀到五年級轉學到鎮江伯父家,當時伯父在電報局工作,所以寄居他家讀六年級(那時小學六年制)。畢業后考入鎮江崇德中學(教會設立)外國老師着重英文,各科都教英文,如世界地理.世界歷史.英語會話等。三年后初中畢業要入耶穌教,不信教不得畢業,所以我當時也信教。次年到南京考入江蘇省立第一中學,高中學的是商科,該校在南京城內夫子廟,讀完兩年。
當時國內戰爆髮,學校停課,隻得回徐州家中。又年隴海鐵路招生,考入龍海鐵路車務見習所。該路是法國人辦的,完全要用法文,我當時學的是英文改學法文有些別扭,因為字母和英文差不多,字音不同拼音有別,很難學,勉強讀完六個月算畢業了,分到各站實習。
當時又一樁睏難的事,蕙娟妹結婚對象是國民黨某師砲兵營長,他好意要我去入軍隊,所以龍海鐵路的工作便放棄了。一年后他升某師團長,叫我去當他團的軍需官。就這樣隂差陽錯鐵路工作沒有去做,根他跑各地。父親很願意這也是母親主義。先到江西南昌樟樹等地,后又調往漢口黃陂縣等地。東奔西跑無一定地方。
結果在漢口畱住時間很長。經人介紹認識劉秋美,在漢口住在銘新街,半年之久隨軍遷往廣水黃陂縣等地。直到民國32年開到鄭州,那日請我父母及弟妹們和知己親友都來鄭州參加我們的婚禮。決定民國32年4月30日舉行婚禮,并請婚假同回徐州家中,那時父親不願我再去軍隊,暫時在家待業一年后生成徫,閤家都很喜歡。
次年南京對江開創一家化工廠,名稱叫南京永利硫酸錏廠。在建厰時期設廠長亦總工程師侯德榜是父親東吳大學同學,由此請其安排工作。得其面允,該廠開辦一所技工訓練班。由我帶同學習六個月結業后在該廠各部門工作。當時該厰各部門完全機械化,主要生産肥田粉硫酸錏等。結業后將劉秋美和成徫同我母親都來廠生活,但厰房宿舍尚未完工先租住廠外住房一間名叫關門橋的地方住了幾個月,遷囬廠內宿舍一套。
不倖的事又來。日本戰爭爆髮,飛機終日轟炸,尤其是這樣的大工厰目標最大。不得已先送囬母親和秋美成徫三人。我們仍畱厰裏生活一段時期,實在支持不住,廠內停工疏散人口我又回家。這次徐州也警荒,紛紛逃難各地,我們也不例外,我先到漢口租到房屋一間,然后母親和秋美等也到漢口暫住。不久漢口也吃緊,有向湖南方面亂跑,因為蕙娟現住衡陽,所以我們也向衡陽跑去。在衡陽小西門外青山街租屋暫住。那時無一定主張,聽說陳孝強隊伍在陜西西安。蕙娟要去西安,約我們同行,我們隻好又重返軍隊。
到西安后部隊住南門外王曲地區,根他去后又在團部補一軍需職務。暫時安身住在王曲北堡塞。在該地生成杰。三年后遷往南堡塞,房子比較好點,因為他的部隊又要開到前方作戰,我不願再根他去。所以當時黃埔軍校第七分校設在西安,是胡宗南主任辦公廳所在地,辦了軍需人員實習班,限期六個月,當時我去實習班訓練,提前分發,三個月未到就分配到主任辦公廳軍需室當上尉軍需。臨時生活安定,遷往南堡塞房屋寬大。1941年11月生成俊,現在生活也安定,工作也不到別處去,固定在此辦公。


直到1942年因為彭福弟在四川國立第二中學任教,結識該校校長嚴立揚,該校缺少工作人員,介紹我去擔任總務,拍電催我去川。經我們和慧娟妹商議決定,全家遷居四川。由娟送我們先到寶鷄,等候入川汽車。在寶鷄娟妹友人家住下。等了一個月才乘到汽車,全家五人乘車入川先到廣元,等候嘉陵江木船,再到合川沿途灘險很多,走了二十多天才算到了合川。
國立二中設在盤龍山上,還有部分在灘崖寺。由我管理總務工作。該校學生全部由漢口召集流亡青年,學宿膳食全部免費,每人還髮零用錢,全校分男女兩部,兩千余人伙食要供給,很費週折。在此生活比較安定,物價比各地都便宜真是天府之國。1944年6月生成儀,在灘崖寺分部住。
轉眼日本無條件投降,消息喜訊傳來,全國同胞歡呼雀躍,大家準備回家,就是長江船隻不夠,買不到船票,隻能先到重慶住下等候船期,在此等候一年才算買到了票,同慧娟全家共同乘一支長江大輪船回家。娟到南京下,我們到上海下,那時外婆住在朱家角,又轉乘小船到朱家角。八九年相隔總算又得團聚,喜出望外。在外婆家1946年8月生成玲,滿月后我校由川全部遷囬定居常熟。該校整頓上課。先住漢北門香店房屋,后遷河東街租房。該地亦是魚米之鄉,生活美好。最后又遷居水北門,后因多年沒有回老家想到諫壁去住了一年。
戰后各地待興,鐵路方面招回老職工可以去報到。我又想再回鐵路幹本行但是沒有證件無法報到。后想出一巧發,用父親以前的證明在姓名中添一字改成殷少剛,所以就這樣我進鐵路改此名。先到南昌報到分配,我到向塘車站管客運。那時我到江西才40歲。工作半年后接全家來向塘。1948年1月就在向塘6月接全家住,1949年革命戰爭我們遷住南昌,住助產學校空房,平定后又回向塘。
那時人員缺少,由我們幾人去修水招生,招來很多青年。成杰.成俊二人參加了工作在客運段。1948年至1959年十年中都在向塘辦理客運工作。1960年8月調到南昌鐵小管總務。1961年10月又調回向塘職工學校管理員。1963年調到南昌建築段。直到1965年11月退休。
因子女都在南昌,所以我全家也于1967年遷往南昌。先住鐵路二村宿舍四年,后遷住六村房屋比較寬大些又住九年,遷住五村新房二室一廳,直到今年住了十三年之久。
                                                                                    殷彭慶     書于:一九九二年
到過的地方:
(1)鎮江諫壁      (8)南京關門橋          (15)杭州       (22)廣元       (29)江西向塘     (36)河北保定
(2)江蘇瀏河      (9)鄭州(車務見習所)  (16)湖南衡陽   (23)四川合川   (30)江西九江     (37)北京  
(3)江蘇南宿州    (10)漢口               (17)漢口武昌   (24)重慶       (31)河南開封     (38)湖北隨縣
(4)江蘇徐州府    (11)江西南昌 (18)湖北花園   (25)江蘇朱家角 (32)山東定陶     (39)江西新余
(5)鎮江(上學)  (12)江西樟樹           (19)陜西西安   (26)常熟       (33)河南邯鄲     (40)湖北孝感         
(6)南京(上學)  (13)江西吉安           (20)蔡家坡     (27)蘇州       (34)上海         (41)江西于都
(7)南京永利錏廠  (14)江蘇海鹽           (21)寶鷄       (28)鎮江       (35)河北定縣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