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马树孝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马树孝
1930-09-08 ~ 2018-11-23
 
到访:18811  墓地祭奠:812   留言:19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马树孝
出生:1930-09-08
逝世:2018-11-23
祖籍:陕西西安高陵县喇叭庄
宗教:无
职业:干部

我的一辈子——马树孝自述
【一、在家乡的日子(1930.10.29-1949.7)】
   我于1930年10月29日(民国19年,农历庚午年9月8日,星期三)出生于陕西省高陵县(西安市东北面)耿镇喇叭庄。1938年9月,先后在耿镇刘家庄小学和耿镇小学就读,我从小是个讨人喜欢的聪明孩子,逢人爱笑,但不多话。我非常喜欢读书。记得小时候,一次父亲去华山“朝山”时,我送他上路,父亲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把书念成!”有一次,我家里的长工到田里看水,我去轮换他回家吃午饭,感受到了干农活的艰苦,因而坚定了走出农村的决心,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辈子也不当农民了”。
    1945年9月,我先后考上了西安西关私立晋兴中学和灞桥的私立树仁中学。1947年9月在余海峰老师(一位曾在灞桥树人中学教过我的老师)的帮助下,我转学到临潼的中正中学接着读初中(初二的第二学期),我在中正中学只读了一个学期,1948年3月又从中正中学转学到了西安的私立佑任中学,直到初中毕业。1948年9月我又回到临潼的中正中学读高中(后改名为华清中学),1949年4月西安解放,我一直读到1949年7月参军。
【二、参军后的学生岁月(1949.7-1960.8)】
    1949年7月,我到高陵县城准备考“延大”(中国人民解放军延安大学),被劝等到麦收后再来报名。便回家继续上学。在学校,遇到同学康梦醒的哥哥(当时在一野后勤部卫生部药材处当会计)来学校招药训队学员,说是去了按学员待遇,学制两年,算参军。我便与7个同学一起报了名(3名初中生,4名高中生)。随后,去了临潼县孙家坡药训队所在地。上午报到,晚上就行军。我的军旅生涯从此开始了。1949年9月,到达兰州。在兰州过国庆,扭秧歌。
    1950年4月20日药训队提前结业。之所以两年的课程提前结业,是因为抗美援朝开始了。部队需要人,所以提前结业。我被分配到第4军后勤部卫生部药材科当司药。
    1952年,我参加了军部组织的莲花山大生产活动。我当时还负责带着一个14岁的“解放兵”,记得他名叫马西西,同志们喜欢叫他“小特务”。我一边带着他劳动,照顾他生活,一边还教他识字。他主要帮我们烧开水,烤馒头。我们在冰天雪地的原始森林里呆了两个多月,完成任务后,我被荣记了三等功。
   1955年8月,我考上了第二军医大学。1955年8月,我上了第二军医大学的文化预备年级,一年后转入本科班。在学校我学习很认真,成绩也比较好。我还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记得我参加了海水淡化的科研项目,在杨季秋教授的指导下,用阴阳膜离子搞电渗透,收获很大。但由于我工作太投入了,影响了身体健康,我的心脏病就是在那个时候患上的。我们在读大学期间,先后赶上了授军衔和反右斗争。授衔时,我在学校被授为少尉,当时有原单位的老同志见我军衔低,劝我回原单位,起码可以授中尉军衔,但是我坚持没有回原部队,而是坚信,多学知识比多授一级军衔强。
【三、在部队的峥嵘历程(1960.8-1980.3)】
    1960年8月,我和王富奎、张进举、何景阳等3名同学毕业被分配到广州军区。在军区卫生部药材处,我先是分管审计,后来当采购,接下来管战备、管海岛。在军区8年多,我的足迹遍布5军3省(41、42、43、47、55军,湖南、广东、广西)的部队和医院。为了保障战备药材物资的“三手转换”(即:人背、马驮、车拉),我做了大量的资料积累和准备工作。此外,我还进行了兵要资料的调查,试验了用椰子汁代替大型输液,还搞了中草药的推广工作,为预防恶性虐疾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1968年12月,我调任广西柳州158医院药局药师。解放军158医院由公安165医院改编成立,从军区卫生部各个处抽调人员组建。药材处我被首先选上。(当时,对我比较好的军区卫生部长王尔忠正在北京参加毛主席接见团以上干部,没有办法留住我)。1968年底,我只身前往广西柳州报到,一年后,家人才搬过来。到158医院后不久,我担任了药局副主任,一心扑在业务工作上。先后主持制造了金凤丸(用穿心莲制作)、药酒、氢氧化铝凝胶等一批药品和制剂,在进行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亲自设计工艺流程、亲自解决技术难题,在创造中体会到了工作的快乐。这是我一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一段岁月!
    1972年4月——调任广西贵县覃塘656仓库第二保管科科长。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后,为了做好对前线的车材、药材保障工作,身为科长的我,带领全科同志连续苦战,及时保证了前线部队对车材药材的需要。战后,我们全科得到了上级的表扬。
【四、转业回地方后的工作经历(1980.3-1990.12)】
    1980年3月,转业到柳州。由于656仓库准备搬迁,人员需要缩编,我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不适合在仓库继续工作,便向组织上提出转业回地方工作的要求,很快得到了组织的批准。我原来打算,转业回地方后,再也不干业务工作了,所以,当组织上征求我对转业后工作的意见时,我提出最好到科技协会或图书馆工作。谁知档案送到广西自治区经委后,柳州钢铁厂提出正好需要一名药剂专业的干部,便把我要到了柳州钢铁厂职工医院的药剂科,任命我为药剂科主任。
    在柳钢医院,本来不想干业务工作的我,却又一次全身心投入到了专业工作之中。我带领药剂科的同志们自己动手制药剂。我组织大家种过天麻、栽过蘑菇和穿心莲。当时,我在柳州市医院药剂系统中的影响较好,谁都知道我的药品齐全,以至于那时许多大医院还到我们柳钢医院来借药。我虽然手中的财权很大,但从不滥用,从不以权谋私。
     一次,安徽亳县来人推销药材,提着香油到我家,被我严辞拒绝。我告诉来人:“你若不送东西,生意可能做成;你若要送,就给我滚出去!”就这样把他撵出去了。还有一次,卖药的人送鸡蛋,我也不要。我还对药剂科的采购阿珍说:“你收了他们的鸡蛋,今后药品出了问题,我就拿你是问!”由于我这样做,科里再也没有人收人家的东西了。在我当药剂科主任的几年中,从来没有出过药品质量上的问题,自己也活得心里踏实。
    1981年下半年,我被任命为柳钢卫生处副处长、医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在医院当领导后,我不揽权,主要分工担任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两个办公室的主任,尤其是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工作做的比较好,年年获奖。我对部下要求严,对个人进步却考虑得很少,只要求老老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五、离休生活(1990.12-2018.11】
     1990年12月离休。我年满60岁后,顺利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开始了自己的离休生涯。我开始学书画,参加了厂里办的老年大学书画班,练习写字画画,确实起到了陶冶性情的作用。我一生都爱读书,离休后更是手不释卷。我特别爱看人物传记、历史掌故之类的书,从中吸取他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人生。还常常利用窗前屋后种点花,怡养性情。回首自己八十四年的人生,我无怨无悔。我认为自己为人民做了一点有益的工作。只是对于家庭和子女,我多少有点愧疚。由于过去只忙自己的工作,没有多考虑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至使他们没有上一个好的大学。不过,他们老实本分,人品善良,现在生活稳定,各自成家后生活幸福,特别是孙子和外孙学习不错,这些对我都是极大的安慰。2013年12月13日,我的重孙马熙予出生,我从此过上了四代同堂的生活,非常心满意足。我自己缺乏经济头脑,没有攒多少钱,也没有给子女们存多少钱。但我希望把自己一生奋斗的经历好好回顾总结出来,这样,对自己是一个反思,对孩子们也会有一些启发的。
     关于后事——我想死后不进公墓。将骨灰埋到果树根下当肥料,使其叶茂果累,为人民继续作贡献。不要子女们设灵堂,经常看看遗照就行了。过年过节谈谈我的一些往事,也算纪念吧!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