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李洪珍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李洪珍
1926-03-07 ~ 2016-06-01
 
到访:10126  墓地祭奠:168   留言:118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李洪珍
出生:1926-03-07
逝世:2016-06-01
祖籍:河北
宗教:无
职业:

沉痛悼念母亲去世祭文

2016年6月1日(农历丙申年4月26日)早上6时,我至亲至爱的母亲舍下了儿女和亲人,结束了重病卧床19年的痛苦,默默地闭上了双眼,安详的驾鹤西去与世长辞,享年90周岁。母亲走了,儿女们的心碎了,再见母亲,唯有梦里。遵照母亲生前的遗愿,6月3日我们将母亲的遗体护送老家,将母亲安葬在祖坟之中。实现了母亲叶落归根、魂归故里、入土为安的夙愿。从此,我亲爱的母亲大人与我们阴阳两隔,长眠于苍松翠柏之下。
    我的母亲李洪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她于1926年3月7日出生在河北省农村。1944年经人介绍与我的父亲结婚,婚后十多年一直在家务农,和我的大娘一起孝敬公婆。1956年河北省遭遇了一场特大的洪水,母亲抱着我,领着我的两个姐姐坐船逃灾从农村来到城里找我在天津打工的父亲,从此全家落户津城。母亲年轻时在父亲的工厂里做过临时工,但后来身体不好,退职后在家全力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的一生。
    母亲一共生下了我们姐妹兄弟6个,含辛茹苦的教养我们。度过了几十年艰难困苦的岁月,那时全家8口人,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工资79元。老家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需要母亲尽孝、还有舅舅、舅妈让她挂念。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拖着多病的、疲惫的身体为我们缝缝补补、洗衣做饭,还要在家里做些外活贴补家用。冬天农闲时或是把爷爷或是把姥爷接来在天津住上一冬。临走时还要带些粮食回去。生活的重压迫使母亲每到月底就会向左邻右舍去借钱,父亲发薪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母亲挨家挨户的去还账。直到现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有一个定格的镜头。那就是我小时候和父母睡在一张木板床上时,总记得天还没有亮,我还在迷迷糊糊似醒非醒之中,就听见父母开始商量一天的生计了。时不时地听得见父亲和母亲的叹息。睁眼看看,父亲、母亲各自趴在自己的被窝里,母亲抽着最廉价的“绿叶”牌香烟,红色的烟火一闪一闪、时亮时灭。
    母亲的一生是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一生。
    母亲没有文化。尽管她的爷爷就是教书先生,她的父亲也识文断字,曾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但他们从没有教我的母亲识字。解放后母亲虽然上过几天扫盲班,但学过不多的那几个字也在生活的煎熬中忘光了。但是大字不识的母亲却处处体现出深明大义,高风亮节。母亲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教育我们要知恩图报“人敬咱一尺、咱要还人一丈”;教育我们活的要有志气、手脚干净“人穷志不穷”……。有一年冬天母亲给父亲的工厂拆洗值班室的棉衣、棉被,以领取微薄的劳务费。当母亲把拆洗好的棉衣和被子送到工厂后,厂里有人反映说被子做薄了,怀疑母亲贪污了被子里面的棉花。父亲回家以后对母亲大发脾气,教训母亲做人要干净。母亲委屈的哭了,非要到工厂里面去找那个人理论。第二天父亲带着剪刀去的工厂,当着厂领导的面,把棉大衣拆开看,原来母亲把棉被里面的棉花补絮到了棉大衣里。我还记得我弟弟5岁那年,因为找邻居家的小孩子要了一节甘蔗(玉米秸秆)吃,着实的挨了母亲一顿打,母亲边打边说“我让你一次就记住了,馋了打自己的嘴,也不能丢人现眼找人要东西吃”。
        母亲的一生是百病缠身、顽强争斗的一生。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母亲百病缠身。年轻时心脏不好,孩子们动静一大就心慌气短;后来消化不好,常常吃饭以后窝在心口疼痛不已;文革期间,母亲患了脉管炎,长期服中药才避免了截肢;再后来患了胆结石,在南开医院做了两次手术切除了胆囊和胆管;71岁那年母亲患了脑出血和术后栓塞,从此19年卧床不起;今年5月又因肝硬化、肝腹水住院治疗。多年以来,母亲以惊人的毅力与疾病做顽强的斗争,一次次倒下又坚强的站立起来。特别是在母亲卧床10年以后的2008年冬天,母亲连续昏睡了3天3夜,汤水未进,呼吸微弱,我们都以为母亲要与我们永别了,于是备了寿衣、买了棺木、修了坟茔。儿女齐聚母亲的病床之前,强忍内心巨大的悲痛只待送母亲上路远行。可母亲白日托我一梦,而后终又战胜死神,好似在阴曹地府的门前转了一圈含笑回归阳间。于是母亲的死而复生被村民们演绎成了一只羊替代母亲入墓地的神话传遍十里八村。
    母亲的一生是诙谐睿智、积极乐观的一生。
    生活虽然贫穷困苦、身体虽然多病缠身,但母亲仍不失积极向上、以苦为乐的精神。母亲不会新歌,但有两首老歌常常哼唱,还教会了我们。母亲常常给我们讲故事,故事里往往都含着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母亲没有文化,但他却创造了很多幽默诙谐的语言。比如她把帽子称作“帽盖子”、她把饭碗称作“爘子”、她把鞋称作“蹄子”、她把小板凳儿称作“屁股印子”她把衣服称作“妆裹”……等等。这些称谓一般是在她对孩子们不满意的时候说的,例如我坐过的小板凳儿没放好挡着别人走路,母亲就会喊我“去把你的屁股印子放一边去”,再比如我急急忙忙的跑出去跟小伙伴玩耍,母亲就会喊我“把帽盖子带上”,遣词造句形象诙谐,不满之中透出疼爱有加。
    就这样,多年来母亲的勤劳与朴素、正直与善良、温良与孝顺、坚毅与刚强、乐观与豁达都深深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教会了我们怎麽处事、怎麽做人。这些年,家境好了,有能力让母亲享受美好的晚年了,多想把世上所有的山珍海味都奉献给母亲、多想带着母亲去出国旅游体会外面世界的精彩。可是母亲却没能有这福分。在她老人家重病卧床的第20个年头,舍下满头白发的老伴和满堂的子孙悄然离去。不能加倍偿还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这是我做儿子一生最大的遗憾!
    今天是端午节了,亲爱的母亲,您在天堂可否安康?记得您在生病卧床之前,每到端午,您到要亲手给我们包粽子吃,粽子叶和红枣都是您从河北老家捎来的。您一病卧床19年,我们就再没有吃过您包的粽子。儿女们包的粽子您也没有福分享用了。亲爱的母亲,您在天堂和我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等亲人们团聚了,好好的过一个端午节吧,儿子在此为您祈祷、为您祝福了!

来世吧,母亲,来世我们约定好还做母子!!!
    来世吧,母亲,来世我再报你的大德大恩!!!
    亲爱的母亲一路走好!含笑九泉!
    不孝之忠民再叩
    于丙申年端午之夜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