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恩难忘
父亲生于1918戊午年11月1日(公历12月3日),卒于1974甲寅年春节(公历1月23日),享年57岁,葬于塘子尾山。2018戊戌年11月18日(公历12月24日)与母亲合葬于莲塘山八一厂。
父亲出生在官陂圩蓝秀楼下巷的一个农民家庭。作为幼子,本应有个无忧无虑的金色童年,谁曾想天有不测风云,竟然五岁(虚岁)丧父!在慈母和族内亲人的呵护下,他勉强启蒙读了两年“子曰”“学而”(老书),就匆匆踏上艰辛的谋生之路。起初,在集市里加工出售金银纸(冥币),曾做过多种小生意。历练多年后,就筹集资金开了一家布店,商号“源安”。父亲为人忠厚、笃实诚信,善于经营,为下井村的张大策所赏识,于是两人合伙,扩大了规模。正想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1954年国家对工商业进行大规模改造,只能回家务农。
父亲生育了我们六兄弟四姐妹(1958年出生的老五幼时病殁——满月时,我还照惯例背着他去“望井”)。为了贴补家用,父亲从济圆堂村好友张武税处借来一台脚踏弹棉机,夜以继日地为官陂供销社加工棉花(将从外地压实运来的棉块加工成可做棉袄的蓬松棉絮),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养家糊口,赖以度日,熬过了文革前最困难的十年时光。子女渐渐长大,文革期间教育事业荒废,家里劳力就多了起来。这时,父亲就安排我用自行车搞运输,老二学木匠,老三和弟妹们帮他开荒种地。那时在莲塘八一厂附近开垦了许多荒地,地瓜产量年年见长,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劳累过度而又营养不良的父亲终于病倒了。1973年冬,父亲在漳州市立医院查出食道癌晚期!专家说只能采取保守治疗了。除了医院开的药方,我们还到龙海,找到了一个当时负有盛名的老中医,开了许多偏方。但是,仅仅几个月时间,父亲就和我们永别了!记得那是大年初一上午,父亲在乡间的锣鼓和鞭炮声中,撇下我们含恨西去!当时,我们撕肝裂肺地嚎啕大哭,外婆用湿毛巾热敷多时,才让他闭上双眼。我们知道,他是老骥伏枥,壮志未酬,心有不甘!
父亲一生心地善良,笃信诚实(人如其名),吃苦耐劳,教子有方。他的言传身教,我们兄弟姐妹永记心间。
从此,我们继承他的遗志,发奋图强,艰苦奋斗,重振家业。
如今,从故乡到他乡,从北京到广州、深圳,到处都有我们这些“源安”后人的商铺、家园和事业。
父亲大人:您在天堂之上看见了:您的子孙创业创业不停息,源安源安源已安,该显现出您生前难得一见的笑容了吧!
子: 锡泉执笔201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