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世纪寄民
 
郑寄民
1912-11-01 ~ 2005-03-19
 
到访:7886  祭奠留言: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郑寄民
出生:1912-11-01
逝世:2005-03-19
祖籍:江苏盱眙
宗教:其它
职业:人民公仆

世纪寄民 
                                                                       
                                                                                  -----父亲百年祭
                                                                                         
                                                                                     前言
 
      我的父亲郑寄民,在2005年3月19日逝世,至今已过7年,我们全家人仍然十分思念他老人家。现将我的一些抹不去的记忆成文,请亲友们一阅,不当之处也请指正。
                                                                     
                                                                                 
                                                                                姓名的由来: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就是百年。一个世纪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处于内忧外辱的苦难中国人民,寄希望于革命党人,亦好带领大家走向美好未来。然后当革命党人身上的人民属蜕尽,腐败起来的民国政府,在日本军队侵略面前,重演了满清王国的悲剧。
      一九三八年的皖东,一个叫盱眙的古老县城,不愿做亡国奴的大有人在。县里数的着的大户(工商兼地主)王养吾牵头,联合众多乡亲,在县城东北山口门村的潘家大院树起了抗日大旗,老百姓无法靠腐败政府,只能自己保卫自己。敢于抵抗的结果,尽管死伤惨重,鬼子也只能是败退而去。亲历了家乡人民抗日事件的父亲,在晚年详细地讲述这些事情:日本鬼子的残暴;汉奸的无耻罪恶;爱国的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六军黄连官兵的英勇;起草抗日檄文的师兄的文才;没有共产党领导民众抗日的松散及无奈。在当时种种的现实面前,父亲清楚地意识到抗日靠腐败的民国政府是靠不住的。在新四军县政府一成立,父亲即参加了新政权的工作。并给自己取了一个新名字:寄民,意思直接明了寄希望于人民。
                                                                                   
 
                                                                                 我的思索:
 
        国民党推翻满清时,是革命的,是充满人性的先进政党,时不过二十余年,在日寇入侵面前,腐败的透顶的国民党政权及军队不堪一击,拼命逃跑。国民党三任盱眙县长,两任县长率先逃跑,另一县长秦庆霖拥有二千人抢,却畏敌如虎,躲避数十里之遥。盱眙抗日英雄王养吾,自发组织民众千余人,得到国民军六十六军“黄连”配合,分二路攻打占领县城的日军,迫使日军撤走
        王养吾是山口门潘家亲戚,是母亲的表哥。后与父亲同期参加新四军县政府工作,抗战八年,表现爱国进步,相当优秀,先后曾任付、正县长,抗战胜利后,加入共产党,父亲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之一。
        革命党也有腐败。尤其是掌握了政权以后,腐败不光是贪污钱财,在外敌面前怕死逃跑是顶级腐败。政权伴生腐败,革命党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也患上了腐败的癌肿。毛泽东从延安就开始考虑如何让共产党健全免疫机制,抵御腐败,终未成功。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不幸。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