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怀念俞绍成
  查看图片
俞绍成
1927-12-25 ~ 2012-10-31
 
到访:43218  祭奠留言:27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转】东方红炼油厂的建厂决策(孙 明)
Xiaohui  2013/9/18 1:53:00  浏览:3576

东方红炼油厂的建厂决策
孙 明
  东方红炼油厂是燕化最早建设的一个工厂,但是关于炼油厂建设的一些情况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原因是关于炼油厂建设决策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参与决策的人主要是北京市委和北京市政府。在决策的关键时期又经历了“WG”,这一批人大都受到冲击。再加上当时正常的管理秩序被打乱,能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几乎没有。笔者在编纂《燕化志》和《北京志·工业卷·北京石油化工志》的过程中,曾在北京市档案馆遍查北京市政府的相关档案,也未查到相关资料。所以在《燕化志》(1967年—1990年)一书中对这一方面的记载是不全面的。
  200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北京市委编写组编写的《刘仁传》,其中记载了炼油厂建设的一些情况。后笔者又采访了有关人员,包括当时参与决策的北京市和燕化公司的老领导王纯、韩伯平等,对建设炼油厂决策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三年自然灾害之后,陈云最早提出要抓“吃穿用”的问题。1962年2月,中央召开讨论如何克服严重困难的西楼会议,陈云讲话指出:“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3月7日,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又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痛痛快快地下来”。周恩来总理高兴地插话说,可以写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大家建议将陈云讲话作为中央文件发给全党,指导调整。刘少奇赴武汉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没有表示反对。这样,在制定“三五”计划前,中央已形成了抓“吃穿用”的共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北京市为满足市民穿和用问题,考虑发展化纤工业。当时解决化纤原料问题,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其一是发展煤化工工业,因北京京西房山、门头沟有丰富的煤炭储备,原料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当时煤化工面临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其二是通过石油化工解决原料问题,当时大庆油田已经发现,可以通过火车运输将原油运到北京,而且通过石油化工可以比较容易解决原料问题。当时兰州炼油厂已经建设了乙烯裂解装置。经过比较,北京市决定发展石油化工工业解决化纤原料的来源。
  1963年11月15日,北京市委在《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1964年,北京市决定筹建石油化工厂,由副市长兼计委主任王纯和主管工业的副市长贾庭三负责牵头组织。市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韩伯平、北京市化工局局长赵庆合等人具体筹备。
  在石油工业部(简称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的协助下,北京市请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化工学院的专家,编制出北京建立化工试验基地的报告,正式上报国务院。
  1965年,石油勘探部门在北京市大兴县凤河营地区钻探出了几口低产油井。1965年石油部副部长张定一率有关人员和北京市等有关部门人员开始在北京周围山区房山县、密云县、大兴县凤河营等地区勘察选址,进行筹建炼油厂的前期准备工作。厂址选定于大兴县黄村地区,成品油罐区选在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坟山大队栗园地区。
1966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北京市建设北京炼油厂,规模为100万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在文件上签字。
  1966年5月,石油部抽调兰州炼油厂技术人员俞绍成(后曾任北京石化总厂设备处处长,现为中国企业管理联合会退休干部)到北京,与北京市北京炼油厂联合工作组赴大庆炼油厂进行工作,成员由石油部和北京市有关部门人员和石油科学院、石油设计院、电力部电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兰州炼油厂等单位人员组成。工作组在大庆工作了一个月,回到北京后,“WG”已经开始。做为工作组主要成员的俞绍成四处找领导汇报成果,但是当时石油部的主要领导已经靠边站,当时他住在石油部的执行所里,每天到部里领导汇报工作,但是领导不是找不到,就是已经被“造反派”管制,没有人听他的汇报。
  “WG”运动兴起后,老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班子基本上全部被打倒,同时中央也加大了对石油这种战略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加之当时战备形势的需要,炼油厂筹建工作由北京市改为石油部负责,建设目的由解决化纤生产的原料问题和最终解决吃、穿、用问题改为以军用燃料生产为主。
  当时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认为在大兴县黄村地区建厂不符合“靠山、分散、隐蔽”,“进山、入洞”,“少占或不占耕地”的原则。经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建设委员会、石油工业部、北京市政府审查,决定将厂址选择在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坟山村的一个狭长的山坳里,背靠大山,面向丘陵。
  1967年1月,石油部北京设计院综合设计室完成炼油厂初步设计。
  1967年2月,国家计委在给石油部《关于建设北京炼油厂问题的复函》中,将原油加工能力提高到250万吨/年,并正式列入1967年国家计划。
  1967年3月14日,石油部成立东方红炼油厂(简称炼油厂)筹建处。是月,筹建处在坟山村东面的山沟中搭建了一栋木板房开始办公。4月22日,石油部决定将炼油厂的筹建、施工及投产前的生产准备委托给兰州炼油厂全面负责。4月28日,北京第六建筑公司的首批人员抵达施工现场,先后修建了100多栋简易篱笆房。5月3日,兰州炼油厂副厂长葛立兴带领由石油部机关、北京石油设计院和兰州炼油厂等单位人员组成的30人的筹建小分队进驻。5月下旬,北京市政公司、北京第六建筑公司等队伍开始架桥、修路、盖单身楼。6月,开始土??山村5.7公里公路用地,征地8.6万平方米,其中征用耕地3.9万平方米;一期工程生产装置、辅助工程及施工用地,征地110万平方米,其中征用耕地20万平方米;征用住宅用地3000平方米;北京市政工程公司及北京第六建筑公司大型暂设工程临时用地,征地2.7万平方米;筹建施工基地征地7.8万平方米。
  7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同意从罗马尼亚进口的一套年产15万吨润滑油装置建在东方红炼油厂。
  8月,开展了大规模“四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风,平整土地)工程建设。参加施工建设的有来自兰州、抚顺、山东等各地的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和大专院校的师生1.4万余人。
  10月30日,石油部军管会决定成立东方红炼油厂筹建处领导小组,李世源为组长,葛立兴、白凤仪、白耀亭任副组长,吴协刚、杨一广、孙伯诚为组员,同时决定李世源为筹建处主任,葛立兴、白凤仪、白耀亭为副主任。
  11月13日,石油部军管会决定,东方红炼油厂筹建处改由石油部直接领导。11月22日,石油部军管会就东方红炼油厂领导关系问题请示国家计委,并建议筹建和生产工作由石油部军管会直接领导,党的工作由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
  1968年3月,炼油厂开始进行系统基础工程,油、水、电、通讯等厂外工程,部分设备预制和油罐、系统安装。
  6月以后,兰州、淄博、抚顺等各路建安队伍相继进入工地,8月开始装置开槽打基础和设备制造、安装。一期工程共完成土石方近200万立方米,其中石方50万立方米。
  9月20日12时,为了建设运输成品油的装油站台,实施了108吨炸药定向爆破,创出了当时的北京之最。
  10月20日,北京市基本建设会议决定,将东方红炼油厂建设列为北京市向国庆20周年献礼项目。
  12月,原油转运站动工建设。
  1969年2月17日(春节),参加东方红炼油厂建设会战的14个单位的1.3万名职工冒雪在露天广场召开提前建成东方红炼油厂誓师大会。会场上红旗招展,口号声此起彼伏,一场声势浩大的建设大会战开始了。职工们在现场吃完热气腾腾的饺子,立即投入建设热潮。
  常减压蒸馏装置建设由兰州炼油厂安装公司建设。3月27日,竖立起第一座炼塔——重达160多吨的常压塔。减粘装置由山东胜利炼油厂红旗总队负责施工。催化裂化装置建设工程由石油部抚顺炼油厂建设工程公司承担。
  1969年7月27日,东方红炼油厂成立一期工程试车领导小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军代表朱文俊为组长,李世源、白凤仪、赵玉秀为副组长。
  8月8日,原油转运站建成通车,“毛泽东号”机车运进第一列大庆原油。
  8月19日,北京供电局正式向东方红炼油厂供电。25日,污水净化场隔油、脱水、排放等主要工程完工。30日,锅炉投产,并向常减压蒸馏装置送汽。
  9月9日、19日、27日,东方红炼油厂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减粘3套生产装置和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相继投产成功并生产出合格产品,结束了北京不能大规模生产石油产品的历史。30日,一辆满载着油品的彩车开进北京城,实现了广大建设者向国庆20周年献礼的目标。
  作者系燕化公司机关总经理办公室干部
copy from_: http://zx.bjfsh.gov.cn/stopic/s_bbehgfgfafhfaiab/s_bbfbadagdaaegeab/8a2c92bd0c11b700010c12f8de950016.html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