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鼎明玉兰
出生:1925-06-06
逝世:1998-05-25
祖籍:江苏涟水
宗教:无
职业:干部 |
18岁当兵 北上解放东北 抗美援朝 组建沈阳铁路卫校 总务科长 54年郑州铁路卫校组建 科长 信阳铁路地委组织部部长 郑州铁路分局机关总支书记 开封铁路医院党委书记 洛阳电务段党委书记 洛阳铁路分局老干部协会 朱鼎明原籍: 江苏‘涟水县 成集镇素有“苏北小延安”之称。成集镇地处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西部,南与淮阴区张集乡、刘老庄乡交界,西与淮阴区古寨乡相邻,北与涟水县余圩办事处、梁岔镇接壤,东与涟水县陈师镇隔河相望。涟麻路、淮高路在镇区交汇。距京沪高速入口5公里,宁涟高速入口11公里。淮涟三干渠从镇内过境,是成集镇的灌溉河道,杰勋河、西张河为镇内的主要排水河道。成集镇共有社会人口2.39万人,镇政府下设8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63个村民组。成集镇总面积41.17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95万亩。 《一张老照片》 人过五十,女儿又在外地上大学,闲着无事,在家翻出一张老照片,画面上是父亲带着二哥二姐还有我,在公园桥栏杆旁的一张合影。 记得那是1964年的冬天,我当时已满四岁。星期天,在铁路分局机关工作的爸爸要带我们去劳动公园(碧沙岗公园的又一个称谓)玩,听说后就等着大人一句“走吧”,那时的孩子习惯了听从大人的安排,做事情总是听长辈的, 虽然我们家离碧沙岗公园大约只有3公里远,但是极少去那里,因为那时公园门票还要3分钱呢。那天好像是大家走着去的,当时那条路上只有个1路公交汽车,5分钱两站地很奢侈的,一般不会坐的(记忆中我坐过),那天一路无语,只记得在路上和二姐比赛谁走得快,穿着平底黑布鞋的二姐小碎步好快,我总也撵不上,当时一直纳闷不知什么原因,现在找出原因了,她比我大六岁。由于和威严的爸爸一起走路,好像那次没有哭着让人抱。 记忆中的碧沙岗里面是开阔的草地,还有那林立的参天大树,唉,对了,忘记说公园的大门了,因为大门太不显眼了,好像是一个木架子大门,有两根门柱,门上方是木架子那种弧形门拱,上面写着“碧沙岗”,另外在什么地方写着冯玉祥兵营之类的,反正记不清了。公园里也没有什么,露天转椅、大象形状的滑滑梯,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关押着一些动物,最深刻的是会开屏的蓝孔雀。 我们进大门没有走多远就到了公园著名景点“金水桥”(好像是这样称呼),在桥旁边草地上刚开始玩耍,就听到一个声音在远远的和我们打招呼,抬头一看,走过来一位恰似文人摸样的瘦瘦的叔叔,他一身干净的兰色中山装,头戴一顶深蓝色的软顶帽子。他大踏步向我们走来,边走边和父亲打着招呼,说要给我们拍一张照片。近处一看才认出是我家前排住房对门的那家叔叔,他精干瘦肖的脖子上挂着一个双镜头照相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可以挂着的相机,印象中好像是当时铁路局的做记者的),他让我们靠近桥栏杆,微微屈下高挑的身材,对着我们说“看这边”,然后非常潇洒的按下快门,“可嚓”极美妙的像人嗓子沙哑一样的响声,“好了”。 就这样,一个珍贵历史镜头永久的留了下来,50年后依然在感动着我。当时那位令我即敬畏又可亲的“记者”叔叔在随之而来的文革中受到了冲击,悄然无息的举家迁走了......。 画面中的父亲面色黝黑消瘦,比39岁实际年龄显得要老的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当过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身受两处枪伤的他,体内仍遗留着一颗日本人射进的子弹头。然而他常给我讲起:小日本算什么东西,老子举起手榴弹对着地堡大喊“滚出来”,再不出来,老子炸死你们!鬼子就乖乖举着枪从里面出来了。画面中爸爸对和平生活的幸福感溢于言表。是啊,一个苏北老区农民家的孩子,北上抗日一路打到东北,抗美援朝后又有调到关内,带上老母亲一家八口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种满足感是什么也换不来的呀。那时,他常挂在嘴边一句话:“TMD,老子打仗没死,现在活一天赚一天,”然而,他却不知道这种平静祥和的生活后来被文革彻底打破,战争没有要了他的命,他却在和平时期经历了要命的年代......。 画面中的哥哥,憨厚淳朴的个性,生活中懂得照顾别人,家中累活抢着干,每次吃饭总是找借口在大家吃完后再吃,没有一句怨言,东北出生的他,一口东北方言常常引起同学们好奇。我的二姐生性少言寡语,惜言如金,虽然排行老四,但是在姊妹中威信最高,大家总是听她的,也是我们姊妹中各科学习成绩最好的,最后在河南话的侵蚀压力下,东北话改成河南话改得最彻底。我呢,是在郑州出生,出生后就随着爸爸工作调动举家迁往信阳,记得这张照片是我们在信阳又搬回郑州那年拍的,姊妹中我排行第五,也是最小,和排行第四的二姐就差了6岁,我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在家里最娇,好吃的总是我第一个品尝,只要与哥哥姐姐发生一点争执,奶奶就会手举着擀面杖找人打。 这是三年自然灾害复苏第一年珍贵照片,那时的笑容还不是那么开朗,让人感到那么深邃,仿佛笑容背后还有那么多的放不下,甚至战战兢兢的,笑容又是那么清晰自然,眼神里好像一池清澈的泉水,那么干净,一眼看到底,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啊,多么令人欣慰的美好回忆。爸爸,儿女们心目中那么伟岸的父亲,令人久久难忘的父亲,17岁参加八路军,远离家乡,抗日、反蒋、打美帝,一辈子刚正不阿,性格率直豪爽,枪林弹雨都闯过来了,怎奈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摧残他的信仰和意志,摧垮了他伟岸的身躯,74岁,不该去的年龄早早离我们而去,给儿女留下深深的遗憾。 画面中的二哥二姐现今都将60岁了,就连我也早已超过画面中父亲的年龄,而我们生活在父辈们打下的江山,过着美好的生活,也就愈发思念我们的父亲母亲,一张老照片,提醒我们记住往事,展望未来,教育子女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慰藉父母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