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王国维的天堂家园
 
王国维
1877-12-03 ~ 1927-06-02
 
到访:11640  祭奠留言: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姓名:王国维
出生:1877-12-03
逝世:1927-06-02
祖籍:浙江
宗教:无
职业:文学家、国学大师、考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乡。甲骨四堂之一。1、少年失意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2、结识罗振玉 1898年,二十二岁的他进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王国维作品(11张)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3种生平著述,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处世。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方面。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2、 人生转折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3、巨子陨落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伐逼近北京之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在颐和园昆明湖沉湖而死。   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但也因此被后来的共产党激进派所唾弃,在主流文化之外。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那时,颐和园门票巨贵,要大洋六角,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已断气。废帝溥仪事后赐王国维谥号为“忠悫”。   毛泽东有诗云:“莫道昆明池水浅”,那里的水并不深,王跳进去,便一头扎到底。事实上并非溺毙,而是被湖底的淤泥朽草,塞满七窍,窒息而死。呜呼,一代学者,草草一生,就这样于污泥浊水中逝去,时年五十一岁。从他身上,翻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有人说,他这个“辱”,为死殉清廷,效忠逊帝;也有人说,他这个“辱”,与他亲家罗振玉有些什么纠葛。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及后来,都认为不值得。 4、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的记载 罗振玉并不经常到宫里来,他的姻亲王国维能替他“当值”,经常告诉他当他不在的时候,宫里发生的许多事情。王国维对他如此服服帖帖,最大的原因是这位老实人总觉得欠罗振玉的情,而罗振玉也自恃这一点,对王国维颇能指挥如意。我后来才知道,罗振玉的学者名气
王国维照片及画像(12张),多少也和他们这种特殊瓜葛有关。王国维求学时代十分清苦,受过罗振玉的帮助,王国维后来在日本的几年研究生活,是靠着和罗振玉在一起过的。王国维为了报答他这份恩情,最初的几部著作,就以罗振玉的名字付梓问世。罗振玉后来在日本出版、轰动一时的《殷墟书契》,其实也是窃据了王国维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罗、王二家后来做了亲家,按说王国维的债务更可以不提了,其实不然,罗振玉并不因此忘掉了他付出过的代价,而且王国维因他的推荐得以接近“天颜”,也要算做欠他的情分,所以王国维处处都要听他的吩咐。我到了天津,王国维就任清华大学国文教授之后,不知是由于一件什么事情引的头①,罗振玉竟向他追起债来,后来不知又用了什么手段再三地去逼迫王国维,逼得这位又穷又要面子的王国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跳进昆明湖自尽了[1]。   ①我在特赦后,听到一个传说,因已无印象,故附记于此,聊备参考。据说绍英曾托王国维替我卖一点字画,罗振玉知道了,从王手里要了去,说是他可以办。罗振玉卖完字画,把所得的款项(一千多元)作为王国维归还他的债款,全部扣下。王国维向他索要,他反而算起旧账,还要补给他不足之数。王国维气愤已极,对绍英的催促无法答复,因此跳水自尽。据说王遗书上“义无再辱”四字即指此而言。——作者   王国维死后,社会上曾有一种关于国学大师殉清的传说,这其实是罗振玉做出的文章,而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这篇文章的合作者。过程是这样:罗振玉给张园送来了一份密封的所谓王国维的“遗折”,我看了这篇充满了孤臣孽子情调的临终忠谏的文字,大受感动,和师傅们商议了一下,发了一道“上谕”说,王国维“孤忠耿耿,深堪恻悯,……加恩谥予忠悫,派贝子溥亻斤即日前往莫缀,赏给陀罗经被并洋二千元……”。罗振玉于是一面广邀中日名流、学者,在日租界日本花园里为“忠悫公”设灵公祭,宣传王国维的“完节”和“恩遇之隆,为振古所未有”,一面更在一篇祭文里宣称他相信自己将和死者“九泉相见,谅亦匪遥”。其实那个表现着“孤忠耿耿”的遗折,却是假的,它的翻造者正是要和死者“九泉相见”的罗振玉。
编辑本段成就荣誉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事文史哲学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   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生平著述62种,批校的古籍逾200种。(收入其《遗书》的有42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 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梁启超赞其“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而郭沫若先生则评价他“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编辑本段生平年表
少年
  1877年,丁丑,光绪三年   12月3日(旧历十月二十九日)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州城(今海宁市盐官镇)双仁巷旧宅。初名国桢,后改国维,字静庵(安),又字伯隅,号人间、礼堂、观堂、永观、东海愚公等。海宁王氏乃当地书香世家。   1886年,丙戌,光绪十二年,十岁。   全家迁居城内西南隅周家兜新宅,此处后成为王国维故居纪念馆。少年时代与陈守谦、叶宜春、诸嘉猷被誉为“海宁四才子”。   1892年,壬辰,光绪十八年,十六岁。   7月入州学,参加海宁州岁试,以第二十一名中秀才。   1893年,癸巳,光绪十九年,十七岁。   3月赴省城杭州应乡试不中,肄业于杭州崇文书院。
青年
  1894年,甲午,光绪二十年,十八岁。   中日甲午战起,清军战败,极为震动。始知世有"新学"。   1895年,乙未,光绪二十一年,十九岁。   11月与莫氏成婚。   1897年,丁酉,光绪二十三年,二十一岁。   9月赴杭州再次参加乡试,不中。从1895年至此,撰成《咏史》诗二十首。1928年始发表于《学衡》第66期,吴宓称之"分咏中国全史,议论新奇正大"。年底,与同乡张英甫等谋创海宁师范学堂,并上呈筹款缘由,未果。  王国维先生故居
1898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二十二岁。   2月,至上海任《时务报》书记。此举为其一生行事之始。26日罗振玉等创办的东文学社开课后,王氏入学学习,受业于藤田丰八等,渐为罗振玉所知。7月因患脚气病,回籍治疗。10月返沪,《时务报》因戊戌变法失败而遭关闭,罗振玉引之入东文学社,负责庶务,免缴学费,半工半读。是年,撰《曲品新传奇品跋》、《杂诗》三首。   1899年,己亥,光绪二十五年,二十三岁。   春,东文学社迁至江南制造局前之桂墅里,王氏学监,其与同学关系不洽,旋免职,但薪俸照拿。学社除日文外,始兼授英文及数理化各科。王氏攻读甚勤。从日本教员田冈文集中,始知汗德(即康德)、叔本华,并萌研治西洋哲学之念。是年,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殷商甲骨文。代罗振玉为日人那珂通世所撰、东文学社影印之《支那通史》撰序、为日人桑原隲骘藏《东洋史要》撰序。   1900年,庚子,光绪二十六年,二十四岁。   夏,庚子事变发生,东文学社因之而提前让学生毕业,秋即停办。王氏毕业返里,自习英文。秋,返沪,罗振玉请其译编《农学报》,自谓译才不如沈纮而荐其任之,自己则协助译日本农事指导。秋,罗振玉应张之洞之邀,至武昌任农务局总理兼农校监督,不久,召王国维等同至,任武昌农校日籍教员翻译。年底,由罗氏资助,东渡日本东京物理学校习数理。是年撰《〈欧罗巴通史〉序》,译《势力不灭论》(The Theorg of The Conservation of Energy)、《农事会要》。   1901年,辛丑,光绪二十七年,二十五岁。   春,在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留学,夏归国,协助罗振玉编《教育世界》杂志,此后,其哲学及文学方面的撰述常刊载于此。是年,撰《崇正讲舍碑记略》,译《教育学》《算术条目及教授法》。   1902年,壬寅,光绪二十八年,二十六岁。   春,始读社会学、心理学、论理学(即逻辑学)、哲学等书,尤关注人生问题。夏,张謇在通州(今南通市)创办通州师范学堂,欲聘一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教员。经罗振玉推荐,王国维应其一年之聘。是年译《教育学教科书》。   1903年,癸卯,光绪二十九年,二十七岁。   3月,应聘至通州师范学堂任教,通读叔本华、康德之书。《铁云藏龟》影印刊行。是年撰《哲学辨惑》《论教育之宗旨》《叔本华像赞》《汗德像赞》。译《西洋论理学史要》。   1904年,甲辰,光绪三十年,二十八岁。   代罗振玉为《教育世界》主编,进行刊物改革。8月,罗振玉在苏州创办江苏师范学堂,自任监督,藤田丰八为总教习,王国维来校任教。仍钻研叔本华思想,并深受其影响。是年撰《孔子之美育主义》、《就伦理学上之二元论》(后易名为《论性》)、《尼采之教育观》《叔本华之遗传说》《教育偶感二则》《汗德之哲学说》《汗德像赞》《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国朝汉学派戴阮二家之哲学说》《红楼梦评论》《书叔本华遗传说后》《叔本华与尼采》《释理》。   1905年,乙巳,光绪三十一年,二十九岁。   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三十岁。   春,随罗振玉进京,暂住罗家。4月,集数年间(1904-1906)所填词61阙成《人间词甲稿》刊行。8月,其父王乃誉病故,奔丧归里,并为之守制。是年撰《教育小言十二则》、   《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教育家之希尔列尔(即席勒)传》、《德国哲学大家汗德传》、《墨子之学说》、《老子之学说》、《汗德之伦理学及宗教论》、《原命》、《去毒篇(鸦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列子之学说》、《纪言》、《论普及教育之根本办法(条陈学部)》、《教育小言十则》、《文学小言十七则》、《屈子文学之精神》。   1907年,丁未,光绪三十三年,三十一岁。   4月,自海宁返京,住罗家。不久,经罗振玉引荐,得识学部尚书兼军机大臣荣禄,甚为其赏识,未几,得在学部总务司行走,任学部图书编译局编译,主编译及审定教科书等事。6月发表《三十自序二》,言其由哲学转向文学,并有志于戏曲之研究,这标志着他学术研究的一次转折。7、8月,因其夫人莫氏病亡而归省,事毕即返京。11月,汇集1906年5月至1907年10月间所填词43阙,成《人间词乙稿》。是年撰《教育小言十三则》、《人间嗜好之研究》、《三十自序一、二》、《论小学校唱歌科之材料》、《教育小言十则》、《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孔子之学说》。   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三十二岁。   1、2月间,太夫人病故,奔丧返里。3月,与继室潘夫人完婚。5月,校《片玉词》。4月,携眷北上返京,赁屋于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7月,辑《唐五代二十家词辑》二十卷,对每家词数及其出处,均以按语说明。又辑《南唐二主词》。8月,撰《词录》及《词录序例》,搜集词目,自宋迄元,存佚并录,且作考订。撰《〈词林万选〉跋》。9月,辑《曲录》初稿二卷,为其研究戏曲史提供了材料。10月,译著《辨学》(即逻辑学)一书刊出。11月,在《国粹学报》刊出《人间词话》前21则,提出"境界"说。手录明抄本《录鬼薄》,并作《跋》。作《古代名家画册叙》(1909年刊行时易名为《中国名画集》)。12月,撰《曲品新传奇品跋》。   1909年,己酉,宣统元年,三十三岁。   1月,撰《罗懋登注拜月亭跋》,《国粹学报》第49期刊《人间词话》第23-39则。2月,《国粹学报》第50期刊登《人间词话》第40-64则。1910年,庚戌,宣统二年,三十四岁。   2月,校《录鬼簿》。录《能改斋漫录》记杜安世一则,作《寿域词》补跋。3月,读《元曲选》,并以《雍熙乐府》校之,作《〈元曲选〉跋》。5月,所译《教育心理学》由学部图书编译局排印出版。6月译作《世界图书馆小史》始陆续刊出。9月,作《〈续墨客挥犀〉跋》、《盛明杂剧跋》、《录鬼簿》补跋。将已刊《人间词话》64则进行修订,并加附记(此稿由俞平伯于1925年标点,次年朴社出版。此为此书最早之单行本)。12月,草《清真先生遗事》、《古剧脚色考》。  王国维先生雕像
中年
  1911年,辛亥,宣统三年,三十五岁。   1月,为《百川学海》本《晁氏客语》题跋。2月,为罗振玉创办之《国学丛刊》作《序》,提出"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校《梦溪笔谈》、《容斋随笔》,3月,校《酒边集》、《宾退录》,并分别作跋。校《大唐六典》,并作跋。春,撰《隋唐兵符图录附说》,此为其治古器物学之始(1917年又订正之,成《隋虎符跋》、《伪周二虎符跋》)。7月,见唐写本《太公家教》,作跋将近几年所作校书题跋集成《庚辛之间读书记》,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2月,罗振玉、王国维各率全家避居日本,居京都田中村,侨居日本达五年之久。从此,其治学转而专攻经史小学。   1912年,壬子,民国元年,三十六岁。   罗振玉藏书运抵日本,存京都大学,王国维与其一同整理,并与日本学者相过从,专攻古史。春,草《简牍检署考》,夏,作《双溪诗余跋》。9月,撰成《古剧脚色考》,10月,《简牍检署考》撰成定稿。   1913年,癸丑,民国2年,三十七岁。   1月,撰成《宋元戏曲考》,并作序(后易名为《宋元戏曲史》)。春,撰《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跋》。5月,集1912年和1913年所作诗成《壬癸集》,着手草《明堂寝庙通考》。作《译本琵琶记序》。8、9月间,撰《释币》(原名《布帛通考》)、《唐写本兔园册府残卷跋》。9月辑《齐鲁封泥集存》,并作序。10、11月间,撰《秦郡考》、《汉郡考》(上、下),又草《两汉魏晋乡亭考》二卷(稿本)。   1914年,甲寅,民国3年,三十八岁。   2月,与罗振玉合撰《流沙坠简》,并为之作序,此为近代关于西北古地理的第一篇著作。4月又作《流沙坠简后序》,又成《补遗》一卷,附于书后。6月,代罗振玉撰《国学丛刊序》(后易名为《雪堂丛刊》)。草《宋代金文著录表》,并作序。7月,读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并作跋。9月,撰《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并作序。10月,为罗振玉校写《历代符牌图录》、《蒿里遗珍》、《四朝钞币图录》。岁末,为罗振玉撰《殷虚书契考释》校写,并作序和后序。是年又作《邸阁考》。   1915年,乙卯,民国4年,三十九岁。   2月,撰《殷虚书契前编》,一、二卷释文,作《洛诰解》。3月,写成《鬼方昆夷〈犭严〉狁考》(初名《古代外族考》)。中旬,携眷返国扫墓,4月13日罗振玉亦归国扫墓,二人会于上海。中旬,经罗振玉介绍与沈曾植相识于上海,多有往还,商磋古音韵之学。下旬,携长子随罗振玉往日本。撰《不期敦盖铭考释》、《三代地理小记》,其下包括《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说商》、《说毫》等数篇。8月,撰成《胡服考》。10月撰《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又撰《古礼器略说》,其总题下分《说俎》、《说盉》等数篇。11月,作《与林浩卿博士论洛诰书》,12月,撰《生霸死霸考》。   1916年,丙辰,民国5年,四十岁。   1月,作《再与林博士论洛诰书》。决定春节后返国,《国学丛刊》停刊。王国维认为其寓居日本期间,乃"成书之多,为一生冠"。2月,携长子回国,至上海,应哈同之聘,主持《学术丛编》。3月,撰成《史籀篇疏证》及序、《流沙坠简考释补证》及序、《周书·顾命考》及序、《国学丛编序》。4月,撰《殷礼征文》、《释史》、《乐诗考略》(含《释乐次》、《周大武乐章考》、《说勺舞象舞》、《说周颂》、《说商颂》。《汉以后的传周乐考》),草《毛公鼎考释》。5月,作《大元马政记跋》,校《水经注》,《毛公鼎考释》定稿,并作序。下旬,始草《魏石经考》。8月中旬,酝酿作《汉魏博士考》。9月,《魏石经考》、《汉魏博士考》写定。10月,撰《周书·顾命后考》及序,重订《汉魏博士考》成三卷。11月,撰《汉代古文考》、《彊村校词图序》、《元秘书监志跋》、《隋志跋》。12月,草《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   1917年,丁巳,民国6年,四十一岁。  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1月下旬,受罗振玉招至日本,2月归国,始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3月成《太史公年谱》,并酝酿《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及序。4月,返海宁扫墓。5月,撰《古要竹书纪年辑校》,并作《自序》,又撰《殷文存序》、《乡饮礼席次图》。6月,撰《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及序,编就《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及序,作《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考释》、《释旬》、《释昱》。7月1日,张勋复辟。撰《周代金石文韵读》、《唐韵别考》。8月作《南越黄肠木刻字跋》、《玉溪生诗年谱会笺序》。9月,草成《殷周制度论》、《商三勾兵跋》、《〈汉书艺文志举例〉后序》、《〈周代金石文韵读〉序》。入秋,检古书古器物,题跋甚多,如《楚公钟跋》《书论语郑氏注残卷后》《唐尺考》《裴岑纪功刻石跋》等。10月,撰《韵学余说》《江氏音学跋》《五声说》。11月,汇集近年间所撰文,成《永观堂海内外杂文》。12月,撰成《古本尚书孔氏传汇校》(稿本),据《唐语林》以校《封氏闻见记》。   1918年,戊午,民国7年,四十二岁。   1月,校《尚书孔传》、《方言》等。去年底,北京大学蔡元培托马衡与王国维联系,欲聘其往北大任教。经与罗振玉商量,今拒绝之。自本年起,任"仓圣明智大?quot;经学教授,并撰《经学概论讲义》。2月,校《净土三部经音义》。3月以大徐《说文》音校《唐韵》反切,乃拟重订《唐韵校记》,4月校《一切经音义》,并作跋。6月,校陈辑本《苍颉篇》,抄毕并校定《唐写本唐韵残卷校记》,并附录《唐韵佚文》,作《匈奴相邦印跋》。7月,为罗振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作序。再次辞谢北京大学邀任教授之聘。9月,作《释环玦》《释珏释朋》《释礼》《重辑苍颉篇》及自序、《释由》。是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欲延其赴校任教,为其婉辞。10月,撰《校松江本急就篇》及序。11月草《随庵吉金图序》。12月,改定前所撰《唐韵别考》《音学余说》,合为《续声韵考》,以补戴氏《声韵考》。   1919年,己未,民国8年,四十三岁。   1月,撰《书郭注方言后》(一、二、三)、《书尔雅郭注后》。2月,撰成《书契后编》上卷释文、《齐侯二壶跋》。3月,校阅《徐俟斋先生年谱》,作《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4月,罗振玉携眷归国,与王国维会于上海。伯希和在上海与罗、王会见,商谈学术。校《一切经音义》,并作跋。7月,作《唐写本老子化胡经残卷跋》《音学五书跋》。8月,作《九姓回鹘可汗碑跋》《重校定和林金石录》《九姓回鹘可汗碑图记》《摩尼教流行中国考》《敦煌石室碎金跋尾》(含《唐写本残职官书跋》)等十数篇跋,均为日人狩野直喜寄来其游欧时所录英国伦敦博物馆所藏敦煌残卷而作。9月,撰《西胡考》(上、下)及《续考》《西域井渠考》《曹夫人绘观音菩萨像跋》《于阗公主供养地藏王菩萨画像跋》等。10月,为乌程蒋汝藻编撰其藏书志。是秋,因脚气病发作,赴天津罗振玉处养病,11月初始返沪,并接受《浙江通志》聘约,与张尔田共同负责寓贤、掌故、杂记、仙释、封爵五门的撰述,并似作《宋元浙本考》。作《高昌宁朔将军麴斌造寺碑跋》《书虞道园高昌王世勋碑后》《重辑仓颉篇自序》。   1920年,庚申,民国9年,四十四岁。   本年继续为蒋氏编藏书志,并校阅多种古籍,并作《天宝韵英陈廷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玄武之韵铨分部考》《周玉刀考》《顾刻广韵跋》《某君像赞》《徐母太囗人像赞》《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残宋本三国志跋》《魏曹望憘造象跋》《影宋本孟子音义跋》《日本宽永本〈孔子家语〉跋》。   1921年,辛酉,民国10年,四十五岁。   年初,马衡受北京大学委托,再次来书邀王国维出任北大文科教授,为其所拒。继续为蒋编藏书。春,作《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一、二)。5月,将数年间所写经史论文,删繁挹华,集成《观堂集林》二十卷,由乌程蒋氏出资刊行。9月,去年撰述之《西胡考》刊出,12月,撰《唐写本切韵残卷跋》。  王国维先生书法
1922年,壬戌,民国八年,四十六岁。   年初,王国维允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以"无事而食,深所不安",未受酬金。1月,作《宋刊后汉书郡国志残叶跋》《兮甲盘跋》《汉南吕编磬跋》等。2月,北京大学马衡集资影印王国维于上年所辑之《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3月,撰《两淅古刊本考》及序,并校《水经注》。5月,顾颉刚来访,后多有书信往还问业。8月,草成《五代两宋监本考》,为乌程蒋氏撰《传书堂记》。致书马衡,询以研究科章程、研究生人数、研究项目等事。为罗振玉撰《库书楼记》。12月,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拟就《研究发题》寄沈兼士。不久,又致书马衡,建议大学开设"满蒙藏文讲座"并建议遣送有史学根基者出国深造。致书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何之兼等同学,条陈所询事宜,是年校阅《蒙古秘史》、《龙龛手鉴》。   1923年,癸亥,民国12年,四十七岁。   2月,为南陵徐氏所藏古器拓本作跋数则,如《刺鼎跋》《父乙卣跋》等,撰《肃忠亲王神道碑》。寒假,仓圣明智大学解散,王国维所任《学术丛刊》编辑及该校教授至此结束。2月下旬一度返海宁故里。作《商鞅量跋》《高邮王怀祖先生训诂音韵书稿叙录》《秦公敦跋》。4月16日,受命任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为乌程蒋氏编藏书志基本结束,历时近四载,编成经、史、子三部,集部至元末,明则为草稿。5月离沪取海道北上入京,6月1日,觐见溥仪。7月初,撰《殷虚书契考释序》,同时,始校《淮南鸿烈》,历时三月余。7月,作《梁伯戈跋》《颂壶跋》《唐贤力宓伽公主墓志跋》,校《抱朴子》。始草《魏石经续考》。夏曾至天津罗振玉处消夏。11月,受溥仪命,清理景阳宫等处藏书,作《肃霜涤汤说》、《明钞本北磵集跋》。12月初,《观堂集林》二十卷样本印成,文二百篇,诗67首。   1924年,甲子,民国13年,四十八岁。   3月,法人伯希和寄来《秦妇吟》全卷影印本,取与另本相校,作《唐写本韦庄秦妇吟又跋》,撰《论政学疏》,作《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4月,与蒋汝藻书,言及北京大学友人欲请其出任国学门研究室主任,而自己不愿就任。5月,撰成《明内阁藏书目录跋》、《散氏盘考释》及跋。6月,作《金文编序》、《吴王夫差监跋》。9月,罗振玉入直南斋,至京,住王国维家,后又与罗氏共检理内府藏书。近年,与胡适往还书信,商讨学问。11月,冯玉祥部"逼宫",命溥仪迁出紫禁城。王国维随驾前后,并因此而写下“艰难困辱,仅而不死"之言。   1925年,乙丑,民国14年,四十九岁。   2月,清华委任吴宓筹办研究院,并拟聘王国维为导师。王国维在请示溥仪后就任。此后治学转入西北地理及元史。9月14日,国学研究院普通演讲正式开始,王国维讲《古史新证》。10月15日,加授《尚书》课程。是月,草《鞑靼考》及年表,《元朝秘史地名索引》。11月,撰《蒙文元朝秘史跋》。   1926年,丙寅,民国15年,五十岁。   2月,撰《黑鞑事跋》,校阅《亲征录》。21日,赴天津,为溥仪祝寿。4月,撰《圣武亲征录校注序》,26日,清华批准印其丛书,即《蒙古史料四种校注》,发表《耶律文正年谱余记》、《黑鞑事略序》。5月,写定《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及序,刊出《圣武亲征录校序》。6月发表《鞑靼考》、《长春真人西游记注序》。7月26日,为燕京大学校讲演《中国历代之尺度》。9月上旬,研究院新学年开学,王国维每周讲演《仪礼》2小时,《说文》1小时;指导研究学科范围为:(1)经学(含《书》、《礼》、《诗》);(2)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史;(4)金石学;(5)中国文学。10月,因其长子病逝,与罗振玉发生误会。撰成《桐乡徐氏印谱序》。11月下旬,为北京大学历史学会讲演《宋代之金石学》。
英年早逝
  1927年,丁卯,民国16年,五十一岁。  王国维先生遗嘱
1月,撰成《南宋人所传蒙古史料考》。2月,撰《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3月,撰《金长城考》(后易名为《金壕界考》)、《水经注笺跋》。4月,编撰《清华学校研究院讲义》。5月12日,出席清华史学会成立会,并致辞。6月1日,国学研究院第二班毕业,中午,参加研究院师生叙别会,午后访陈寅恪先生。6月2日上午,告别清华园,到颐和园内的鱼藻轩前,自沉于昆明湖。在其内衣口袋内发现遗书,(背面书"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云: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死后,当草草棺敛,即行藁葬于清华园茔地。汝等不能南归,亦可暂于城内居住。汝兄亦不必奔丧,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门故也。书籍可托陈(寅恪)、吴(宓)二先生处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归。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然苟谨慎勤俭,亦必不至饿死。   6月3日,入殓,停灵于成府街之刚秉庙,7日,罗振玉来京为其经营丧事,16日举办悼祭。8月14日,安丧于清华园东二里许西柳村七间房之原。1928年6月3日,王国维逝世一周年忌日,清华立《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文由陈寅恪撰,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梁思成设计。碑铭云: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失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是年,编成《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四集,1940年由赵万里、王国华合编之《王静安先生遗书》刊行,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据此刊本影印,名为《王国维遗书》,1984年中华书局始出版《王国维全集》,但仅出《书信》一册。在台湾,1976年大通书局影行《王国维先生全集》,为目前收罗最为完备之本。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