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深切怀念父亲万公讳永康先生
  查看图片
万永康
1943-05-12 ~ 2024-12-13
 
到访:5747  墓地祭奠:15   留言:1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思念父亲(三)
万昭喜  2024/12/27 11:01:00  浏览:69

父亲是六十年代早期鸭溪高中的毕业生,只是生不逢时没有继续深造下去,又恰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便回到农村,回到了当时的遵义县泮水区茶堰公社和平大队和平生产队,由于父亲的算盘真的打得好,便当上了我们和平生产队会计,和他的同龄人比起来少吃了很多做重活的苦(现在想来应该是照顾性质的,因为当时爷爷是我们和平大队的支书,父亲便是“干部子弟”。)所以直到后来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父亲很多农活都做不来,重新学做,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家几乎没有很好的经济来源,所以母亲不得不做一些手工(主要是缝蓑衣背儿)来补贴家庭开支。我是八三年进鸭溪中学读的高中,当时就一床铺盖,一条毛毯(没有枕头,枕头是用课本做的,上面垫了一层没穿的衣服,高中三年几乎都这样过来的。),每月回家一次,每次都要扛三、四十斤大米从家里面走路到西安去等班车(那时的车很少,几乎全是从金沙发往遵义的)车上人很多,师傅又不准把东西放车厢内,所以必须把货物放在车顶的货架上,运气好的时候有根烂麻绳捆一下,运气不好时光光的,任由其米袋子在上面晃荡,像极了秋收后稻田中随风飘动的浮萍。那时母亲每月都定量给我十五元,我每天可支配五角钱,每顿吃饭菜钱五分钱(这是一个在现当代掉在地上看都没有人看的玩意儿),每月我还要节约点钱来买一些学习用具、白色的单层呢龙袜、一块五角钱一条的摇裤儿等。我记得每次问父母要钱时我都很难开口,我知道他们确实没有,我一直忍受着惭愧的内心读完三年高中,读完五年大学,好在当时幺爹的工作还在,平时实在过不去的时候就只有向他借点,跨过那些一道道生活中艰难困苦的坎坎,在此非常感谢幺爹,没齿难忘。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