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邢老师,应该是1993年,东南大学93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新生欢迎会上。邢老师以系主任的身份给大家讲话。讲话内容已经忘记了,当时的我也没有想到后来我会跟邢老师有那么多的交集,根本不会想到邢老师在我的人生中处于多么重要的地位,对我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我的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打乒乓球上,成绩不算特别好。好在过了英语六级,在全系排名还算靠前,并且在免试研究生的考试中发挥出色,因此获得了在东大工作两年换取的免试研究生资格。本科毕业设计期间,我加入了自动控制系的赵霁老师的课题组,参与福建省公路局全省的养路费收费管理系统的开发。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项目由计算机系来接手,我也从赵霁老师的课题组转到了邢老师的课题组。
到了邢老师的课题组之后,发现实验室里面藏龙卧虎。在邢老师的言传身教、在师兄以及同学的指点下,我的编程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才知道邢老师是国内人工智能界的泰斗(虽然我后来的研究方向跟AI几乎没有关系),跟王能斌老师以及顾冠群老师是计算机系的创始人,才知道他们研发了全国第一台数字积分机,并且被用于造船绘图和切割。
在邢老师的课题组,开始的两年我算是担任助研工作,按照学校的要求应该两年之后才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是实际上,我第二年从福建项目回来之后,就开始了研究生课程学习,并且最终提前一年毕业。
在福建期间,我们完成了三个全省的大项目。一个是国道的收费系统(全套的软硬件,我们这个团队是国内较早做这个方向产品的),一个是养路费征收管理系统,还有一个是基于差分GPS的路况管理系统(具体名字已经忘记了,当时应该是跟仪器仪表系合作改造了一辆依维柯,车上装有GPS,并且通过差分GPS将车辆轨迹自动录入到电子地图中)。我们跟随邢老师一起,获得了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参与了较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如何驱动一些硬件设备等等。研究生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我们已经算是编程的高手和老手了。
邢老师的身体在退休之前一直非常好。他退休之后定居在上海,70多岁的时候还自己开车来回上海和南京。有一次,师兄王伟回国,我跟郭超师兄陪同王伟师兄前去上海看望邢老师,郭超师兄开着玩笑问邢老师您这么大年纪了,体检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一些什么小问题啊?邢老师笑眯眯的说,我身体肯定是有毛病的,但是每次去体检,都查不出问题来。这句凡尔赛的话当时引起哄堂大笑,多年之后的我们也没想到邢老师说走就走了。
邢老师身体好,与他热爱运动是分不开的。我在这帮师兄弟里面属于运动天赋比较好的。因此我和邢老师在运动方面的共同语言也很多。邢老师喜欢跑步、爬山、游泳。当年在福建,公路局会安排我们项目组每个月出去旅游一趟,福建比较有名的山基本上都爬遍了。那个时候,已经六十岁的邢老师依然身手矫健,身轻如燕,一直保持在第一梯队。
还有一次,我们在莆田一个收费站部署,抽空去了一个能看到妈祖庙的海边一趟,那个时候我还没学会游泳,跟同学们不敢游到很深的地方。邢老师一个人游的看不见人影。过了四十多分钟,我们大家正在担心的时候,邢老师出现了,我们都说他太厉害了,然后他很后怕的说,哎呀,年纪大了,体力不行了,差点上不来,正好遇到退潮。
在97还是98年的夏天,邢老师开始每天请我们去公路局旁边的一个游泳馆学习和练习游泳。作为邢老师的弟子,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每个人都要学会游泳。那个时候正好中央台每天早上有个“跟我游”的节目。我们每天早上看完电视,然后去工作,在傍晚的时候,邢老师就带着我们所有人一起去游泳馆。就在这段时间里面,我学会了四种泳姿,游的最长的一次是从下去一直到游泳馆清场,两个小时,脚没有着地。邢老师还有个特殊技能,他可以平躺在水面上手脚都不动,不会沉下去。这个我倒是也能做到,但是他还能跟你对话,这个我就做不到了。当时顾明明同学不会游泳,被我们硬拉下水,在水里的顾明明同学的身体硬的像块石头一样。即使这样,顾明明也在离开福建的时候学会了游泳,并且一直坚持多年。定居在新加坡的刘栋同学在9月23日惊闻噩耗之后在群里表达悲痛之情之外的一句话就是,他已经学会了游泳,但是还没有来得及向老师汇报。
当年邢老师带着我们项目组,在福建奋斗了一年多。除了夏天游泳之外,其他季节基本上每次吃完饭之后就会一起去散步,经常走到五一广场再回到公路局,然后继续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
在福建的时候,项目组人员较多,公路局安排一个大套给我们住,我们请了当地一个阿姨给我们烧中饭和晚饭。除了邢老师以外都是研究生,身体好的很,都很能吃,还有像我这种不仅能吃,还想增肥的。因此晚饭会让阿姨多弄一些,晚上十一二点回到宿舍的时候,就开始把晚上剩的菜和饭一起炒,除了邢老师之外一人一大碗。吃完之后要洗碗,谁来洗碗就是个问题了。一开始通过比试飞镖来决定,后来发现有些扔得准的每天都不用洗碗,就改成了翻书看页码。邢老师虽然基本上不吃,但是也参与洗碗人员的选拔,真的选到他了,他也不推迟。
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知道茶叶蛋是怎么煮的,第一次吃到不是买的茶叶蛋。邢老师买了个瓦罐,用福建当地的茶,偶尔煮煮茶叶蛋。那个味道,现在回想吃来,应该是最好吃的茶叶蛋了。人生第一次吃牛排也是在福州,那天应该是爬完鼓山下来之后,邢老师请我们吃西餐,当时服务员问我们几成熟,我们正在发懵,邢老师说了一句“half”,然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吃牛排还有这个选项可以调整。那段时间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当时学生党去外地做项目,来去做飞机的,应该很少);第一次看到海水是蓝色的(我老家的海边的海水都是土黄的);第一次下海游泳,......
邢老师自己在生活上并不讲究,他只是穿的整洁干净,吃的干净,有时间就带着我们锻炼身体。但是他对自己的学生是非常慷慨的。当时研究生除了国家给的津贴之外,导师也会给津贴。我印象中我们当时拿到的津贴是有些其他课题组的学生的好多倍。邢老师是不允许学生给他送东西的,在邢老师60岁生日的那天,华瑜同学放了一盆花和一个贺卡在邢老师桌上,邢老师看到了,首先对华瑜表示了感谢,然后很认真的对大家说了一句“此风不可长”。
在我进入课题组之后,邢老师的很多精力都放在横向项目上,我们的实验室名字是人工智能实验室,但是我们后来有好多研究生同学都已经不搞人工智能了,都跟在后面做横向项目。当然,博士生们还是在做人工智能研究的,现在依然在东大的翟玉庆、张志政以及倪庆健老师就属于是真正继承了邢老师衣钵并且继续在学校发展,在如今人工智能大爆炸的年代,他们的学术成就也非常高。
东大的计算机系是从自动控制系分出来的,邢老师和顾冠群老师都是跟着王能斌老师转到计算机系作为奠基者。因此,自控系出来的邢老师不仅仅在软件方面非常厉害,在硬件上也是非常厉害的。在福建期间,我一开始只是负责养路费征收管理系统中原来用COBOL语言的程序的修改和移植(我后来才知道邢老师还搞过COBOL的编译器并且成就也非常高),后来开始搞公路收费系统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硬件。从收费亭的工控机、道闸控制、RS485(当时就采用了光耦防雷)通信设备、称重,票据打印机(一天上万张票打出来几乎不太偏差,其实是挺难的),再到后端的服务器,UPS等等。我记得我们在第一个收费站部署的时候,邢老师画好了接线图,学生们人手一张。六十岁的邢老师,蹲在收费亭的桌子下面,给我们演示讲解怎么接线,大概两个小时左右,邢老师从桌子底下钻出来,对大家笑眯眯的说,下面的亭子就看你们的了。那个时候,一帮搞软件的学生,对这个非常好奇,也觉得非常神奇。最终大家顺利完成了任务,深夜12点的时候系统上线。(其实在福建之前,邢老师带着王伟、郭超、蔡浩等学生已经在常州部署交付过,因此才能这么顺利,也因此后面我们这批学生其实一开始对这套系统的硬件并不太熟悉。 实验室其实就是通过这种传帮带,带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到后来,我们已经回到南京,福建还需要部署新的收费站,只要我和顾明明两个人去就可以搞定了)。当时部署收费站系统的时候,不仅仅需要部署设备,连接线路以及软硬件联调,有时候还需要用冲击钻等设备在路面进行操作,比如部署线圈检测车辆到来和离开。这种重体力活邢老师当时已经不太搞得动了,但是他还是会先演示一下,然后让我和叶明这几个比较壮实一些的小伙子来干完。
邢老师思维缜密,项目经验丰富。很多次的项目部署和上线,方方面面都安排的非常完善。也因此,我们在部署和调试过程中,尽管遇到问题,也基本上都能很快解决,在预定的时间上线,并且业务系统都能正常运行。唯一一次,好像是某个收费站升级系统的时候,我们都在福州机房,在收费站那边负责实施的公路局的技术人员把数据库整没了。邢老师当时脸色铁青,但是也就仅仅这样了,人都没骂。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邢老师生气(后来也几乎没见过邢老师气成那样的)。所幸后来还是在零点之前解决了问题,具体怎么解决的也已经忘记了,只是对他这次生气印象深刻。
邢老师不仅仅软硬件能力超强,其学识渊博程度也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搞车牌识别,自己带着学生们看英文文章,然后开会讲解算法等。我记得有一次开组会,邢老师在小黑板上给大家讲图像处理的算法。各种变换函数信手拈来,比如傅里叶变换,我当时都已经忘记了,他直接就在黑板上各种演算。在搞电子地图的时候,有一个功能,就是地图缩放的时候,要能显示多种分辨率的图层。但是一开始数据库里面(ArcGIS+Oracle的空间数据库)只有分辨率最高的那一层,但是当放到很大的时候,锯齿和各种不平滑就出现了。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做,邢老师就给我讲各种插值算法。其实我也学过这些东西,但是当时并不知道可以用这些算法来实现。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数学在计算机行业里面是那么的重要。当然,这些项目中所要用的各种算法,对于邢老师来说,只是小儿科。他带领博士们搞的早期的那些人工智能研究才是我们这个实验室的核心。只是我研究生毕业之后就离开了学校,没有继续深造,也没有真正接触人工智能这部分的研究。
“邢汉承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创建了国内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室,在国内较早开设了《人工智能》、《编译原理》、《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与逻辑程序设计,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逻辑程序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完成的COBOL语言编译程序获电子工业部二等奖、江苏省科委三等奖,NIT-PROLOG编译解释系统获江苏省科委三等奖。”这是邢老师去世之后,东大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发布的讣告中的内容。其实邢老师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仅仅列出这些内容,一个是因为邢老师年事已高,现在学院的年轻老师们并不清楚他老人家当年的成就,另外一个原因则是邢老师临终前交代一切从简,不愿意麻烦大家,甚至给大家留的缅怀和送别的时间都很短。除了上面这些,光我自己知道的邢老师就多次主持了863和973的重大项目。
邢老师在科研和工程实践上指导我们这些学生,同时还在做人方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些教导奠定了我们这些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发展的基础。我记得当初我和顾明明在Highpoint任职的时候,邢老师也在公司做指导。有一次,有一个同事跟我和邢老师一起的时候,讲了不少另外一个同事的问题,邢老师就很严肃的跟我们俩说,如果你要指出一个人的问题,那就当着这个人的面来说明这些问题。后来这个原则也成为了我们团队工作中的原则。
邢老师本身作为业界大牛,其人品和科研水平让他也更容易获得好的项目和好的学生。他的学生中有很多大牛。前期出国的那么多师兄师姐我不是特别熟悉,我自己知道的就有全球知名的安全公司的VP、上市公司董事长、军中的将军、区块链全球顶尖的专家以及高校的教授;自己创业做的不错的人也不少;在全球知名的各大IT公司的部门老大、架构师以及高级工程师则是不计其数。能够跟随这样一位导师、能够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学习,我是何其有幸。
邢老师是我们科研的导师,同时也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他光辉的一生,我作为其一届学生中的一个,无法描述完整。但是他对我们的教导,他教会我们工程研究的方法、他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将会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进。
深切缅怀我的导师邢汉承教授!
学生:梁德祥
2024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