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4月7日夜,山西孝义县(1990年改市)偏城村的一个窑洞里诞生了一个早产的女婴(孕期只六个月)。爷爷在窑洞外焦急的等待,得知这个娃即将被遗弃时,毅然佝着腰、拄着拐杖冲上浓夜中的山路。乡村医生一针注射液挽救了这个脆弱的生命,质朴的爷爷当时绝想不到他拯救了一个日后照亮整个家族璀璨的生命。1973年是全家随军搬迁至呼和浩特的第三年,为了照看弟弟们及完成本不该由她这个年纪承担的家务,她上学的事已经被一推再推。她终于在9岁这年再次入学了(在老家上过一年),但在放学的路上,鲜见她与同学结伴回家,因为她要赶回去做家务——没人能跟上她的步伐,她也无心与同学闲聊。同龄人玩耍的时候她在帮父母准备七八口人的饭食、刷锅洗碗整理家务,别人消闲的周末她在用洗衣盆、搓板洗全家一周攒下的脏衣服。记忆里她不是在干活就是在看书,81年家里有了电视机她也很少看,偶尔我在外边玩时遇到她永远都是低着头急促的步态,最多喊一声“四宝!回家吧”,等我回应时她已转过了房角。她的在校成绩应该很优秀,但我不记得她担任过班级什么职务,也许就是因为她承担了太多的家庭责任,无暇顾及学校的事。成败论英雄:她是呼市34中建校以来第一个大学生;是老爸所在部队组建以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家属;是我们这个家族第一个正经大学生(可惜她进不了家谱),老家来访的亲戚在部队大院里打听住址时提张福英不认识,说他闺女考上大学的所有人都能领着到我家门口;参加工作以后她主管的农行系统农村家居调查工作连年荣获全国评比第一,她拥有内蒙政府通行证,据说是经常给自治区领导汇报工作;她从小立志离开“穷山恶水”的内蒙古,一不小心踏上了美洲大陆,为家族带来无限荣光,为后辈闯出一个更大的“舞台”、树立了向上的榜样;她为夫家生育唯一的“香火”,我从未听她为此骄傲;去加拿大后很快拿到驾照,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知;考取官方认可的幼教资格取得稳定收入也让多少移民及当地人艳羡…她是我同学父亲杨学山(呼市著名高中语文教师)的学生,张大伟母亲(内蒙古财大数学教授)得意高徒,关永刚岳父(农行信息处处长)领导的“兵”,但从他们口中只能听到“好学生”、“好同志”的评价。是的,她的一生确实平凡,却常有惊人之举。她在儿女双全、老公关怀体贴、刚刚享受北美洲西海岸海景别墅一年多的高光时刻离去了。太平洋的波涛汹涌卷走了她的生命,一层层的海浪拍打海岸带给我们一层层的遗憾:她还不到六十,她还没抱到孙子(孙女),家里还有21年没见已经90高龄的老爸。作为第一代移民,经历种种困苦,刚到了可以享受的年纪,刚有资格放慢脚步、细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