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谈到了“自由”。那么,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局限”?
在这里,我认为,首先,这“自由”与“局限”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更接近是某些事物的不同状态。比如“水”与“冰”,这两者不是互相对立的。
什么是“局限”呢?“局限”可以指比如我们的偏见、执着、对立冲突等等。在这局限之“外”,是否存在一个“自由”呢?还是说,自由是来自于对我们局限的观察、觉知、了解与超越?显然,它更像是后者。
克里希那穆提说了什么?克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果现在我们阅读一个数学家发表的文献,这其中的数学内容,它的真实与否、对错与否,并不是由那位数学家的为人、人格等等无关方面所决定的。我们检查它的工具,是纯粹的理解力和逻辑。
克里希那穆提所讲的内容,是否值得我们用纯粹的理解力、或者其它的工具去检验它们,就像深入钻研一篇数学论文一样?
我们感兴趣的,是了解自己。不带有结论、亦不停滞,而是一种不断深入的对自己的探索。这其中没有获得、也没有成就,只是一种越来越深刻的清晰。
了解自己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活动,也许它的价值甚至还没有被我们所充分发掘。我们习惯了有困惑、混乱和不清晰。我们不曾考虑自身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真实存在吗?”有时候,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疑惑。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有某种证明存在,表示这种可能性是真实的。而这好像使得我们不再那么迟疑。我们更愿意去探索、去清晰,去亲自上路。(不是说凡夫现在上的路。….)而这才是真正珍贵的。
我们很难说“路在何方”,更何况克又还说,“真理是无路之国。”我们无法说,“我们到达了。”但是,也许,我们可以说,“我们一直在路上。”
如果,我们寻求一种清晰,那么,这不是一种逃避。它意味着要去面对我们所不清晰的。清晰,是在那不清晰当中。
了解自己并不是一种痛苦的旅程。
也许,了解自己,是一趟美的旅程。美在探索、美在发现、美在了解。
那“最初与最终的自由”,或许忽隐忽现,像星光闪烁,但是,它也能成为火焰。
如果“自由”是我们的渴望,那么,我相信,我们能够实现它。但是我们无法“追求”它,我们无法刻意地,通过逃避自己而到达。当我们对自由的追求止息了,也许可以说,我们又更加自由了一些。
每一个渴望达到某种境界的人,这份追求最终都成了某种局限。与真实的自我相处,恰好是无所追求的。
让所有逃离的念头止息,焦灼、焦虑也许便也不复存在。抛开境界不说,自我证明更是一种愚者的游戏。
没有了成就、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境界、没有了证明,我们所止息的越多,我们所清晰的,也越多。
而这生命之流,又哪里是起点,哪里是终点呢? 也许,它有始有终,而隐藏于其后的,是无始无终。
不是通过破坏,而是通过发现,我们揭开那有始有终的面纱,而呈见那无始无终的本质。
在这有始有终,起伏如一个个浪头的现象世界,我们安详于无始无终的海洋的怀抱。安宁,但无所求。
我们想要获取的越多,我们得到的就越少。真理,不在任何个人的手中。
那就让微不足道的个人逝去。让真理呈现它自己。我们,只是这无限浩瀚的世界中,满怀热情和欣喜的探索者。即使无知,亦快乐。
是为追念。凡夫,江湖再见!
静默追思。
张小泉
2022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