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沉痛悼念著名物理学家苏汝铿教授
  查看图片
苏汝铿
1938-05-27 ~ 2022-06-03
 
到访:29583  墓地祭奠:401   留言:219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夹缝求生存”-老师的教诲永不忘(王斌教授回忆苏先生)
wlqian  2022/6/13 19:43:00  浏览:528

“夹缝求生存”-老师的教诲永不忘

                               王斌

    前年十月去养老院看苏老师,边上护工问他认识我吗,他脱口说“老哥们”。那次离开时送他进电梯,他一直注视着我到电梯门关上。一个月后再去看苏老师,不能正常语言交流了。后来他住进了新华医院,鼻子里插了管子进食,再看他时只剩眼睛对视。今年初去探望,护工在他耳边大声报上我的名字,他紧闭的双眼睁开盯着我看,眼角还流出了泪水。上海刚解封没三天苏老师就驾鹤西去,上次与老师的对视就这样成了最后一别。

    苏老师是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推动了中国物理的发展。能成为苏老师的学生是我的荣幸,他是我敬仰效仿的典范。我一直努力向苏老师学习,如何做研究,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面对社会与生活,然而到现在我在各方面仍远不及老师。我从苏老师的学生成为他的同事,算是他学生中跟随他时间最长,受老师教诲最深的。老师一直挂在嘴边的“夹缝求生存”成为了我的人生指引,今生难忘。

    老师学问高深、诲人不倦。 苏老师是我认识的物理学家中研究思想最活跃、思维最敏捷、研究范围最广阔的大师,他的研究从亚原子尺度物理一直遨游到广阔的宇宙,他一生的科研成果覆盖了粒子物理、核物理、量子场论、广义相对论、天体物理、黑洞物理与宇宙学等多个领域。然而苏老师在指导学生科研时一直倡导学会“夹缝求生存”。 他所说的“夹缝”就是各个领域的交叉,他要求学生多学各种相关知识,只有了解越多才可能抓牢机会,才能从不同课题找到切入点、捕捉到关键突破口,把研究做到极致,得到最好成果。 

    很多物理学家很难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清楚高深的理论。苏老师对物理理解透彻且文化底蕴深厚,他经常用文学的语言来描述物理,他改动了红楼梦词曲,融合进了量子力学内容,把艰深的量子物理娓娓道来。他讲课生动,对学生量体裁衣式教学,用他的名言“量子力学就要量这些小子们的能力而教”。他用通俗的语言把如何做科研讲得深入浅出,比如清扫战场抬死尸式的哈密顿修补法、移花接木式的老法新用、张冠李戴式的一法多用等等。再枯燥的物理思想、再复杂的物理问题他都能讲得清楚明白。

    苏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复旦物理系最高的。找他读研究生的学生都会记得他的三斧头入门要求,其中最严格的就是要有五篇文章发表在李政道先生指定的十五本杂志才给博士学位。名师出高徒,老师的高要求下,学生才能成才,他培养的十个博士中已经有一位成为了院士。

    老师刚正不阿、正气一身。苏老师经常跟我回忆刚从北大毕业到复旦报到的那个中秋夜。行李还在火车站,身边只有全国粮票,跟人家换了二两上海粮票才喝上一碗粥,夜晚望着明月肚子咕咕叫着在复旦操场散步,想着要开启的复旦人生,百感交集。老师是北大毕业的,告诉我到达后来的学术地位比复旦毕业的同辈要多花几倍的努力。老师有才,科研冒尖,教学出众,能言善辩,文笔流畅。然而老师在学校一直低调做事,不阿谀奉迎。他把诸葛亮出师表“不求闻达于诸侯”改成“不求闻达于系内”来勉励自己、教育学生。 

 苏老师刚强正直,不向不良风气低头。 记得有次一学生科研突出,但是没有评到奖学金,究其原因是他忘记参加几次集体活动,硬被取消评奖资格。老师爱生爱才,更爱惜学术正气。系教授会议上老师拿出党报据理力争,赢得同事共鸣,为该生争取到公平。

    苏老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各个委员会的资深评委,参加过无数次学科项目、人才基金评议。他一贯坚持学术标准,公平公正,慧眼识才。苏老师写评审意见都要打上草稿,再补充修改后才输入系统。有时为了确信材料真实,他还会翻看历年文献进行比对;有时一位青年才俊没上榜,老师会顿足痛惜。苏老师参与支持选拔的一些团队与个人,包括罗俊院士团队、马余刚院士团队等已经扬名国际物理界。 

    老师淡泊名利、性情达观。苏老师把我当忘年交,前些年他身体好时几乎每天都会与我有电话交流。那时苏老师的讲话声如洪钟,滔滔不绝。我太太有时抱怨我跟老师对话时间比跟她交流还多。老师跟我电话里讨论物理、回忆过去、告诉我他对人生的看法。其实很早就有资深物理学家邀请苏老师申报院士,那年一批核物理学家还专程到上海找苏老师面谈。有天清晨苏老师给我电话,告诉我他还是拒绝了“老佛爷”等哥们的好意,他跟我讲了五大不参选院士的理由,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他说“学问自有公论,不在乎是否院士”。 

    苏老师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他更理解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内涵。他跟我说过“有些事,你真别看清,看清心痛;有些人,你真别看懂,看懂伤情。“看清、看懂”全是累了自己,自找伤心。老师教导我处事为人要“夹缝求生存”,学会隐忍,学会放下。活了半个世纪,怪自己悟性不够,吃了许多亏,现在才慢慢开始领会老师话里的寓意。 
          
    老师不拘小节,朴素大方。他鼓励学生跟他争论问题,用他原话就是欢迎学生就学术问题跟他吵架,吵的面红耳赤,让他输掉他最开心。苏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一开始跟他交往我就没有感到任何拘束。 他性情豪爽,尽管他形容自己的身体“三高、两石、一风吹、一线牵,”(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胆结石、肾结石;痛风;甲状腺亢进),但是他还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武汉的朋友告诉我苏老师对大闸蟹的爱好简直惊人,用餐结束他不浪费,还会把剩余的大闸蟹带回房间晚上加餐。他身上散发出金庸笔下的豪杰气概,被称为物理界的苏大侠。

    跟随苏老师27年有余,前尘往事历历在目。如今智者已逝,怅何如之。诗人汪国真曾说:“让我怎样感谢您,当我走向您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苏老师在知识上充实了我,在精神上完善了我,他对我学业、事业与人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夹缝求生存”的教诲已经成为我的人生座右铭,铭记不忘。

    苏老师将被我永远尊重与爱戴!

                                                   2022年6月12日
(由于天堂网格式限制,此文只录文字,含照片的PDF文档请移步苏先生纪念网站https://profsumemorial.org/)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
纪念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