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母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白广权
1931 ~ 2010
  张治范
1932 ~ 1980
 
到访:4550  墓地祭奠:46   留言:2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怀念母亲
13074388※※※  2022/4/5 10:57:00  浏览:70

                             怀念母亲    
 
    母亲去世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她的音容笑貌,早已定格在记忆之中。母亲留下的唯一照片,是在1969年照的,那时她还很年轻。如今,父亲也走了,沉重的心境,勾起了对母亲的怀念。
    母亲生于1932年,病故于1980年,享年49岁。母亲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在她十几岁时,战败的日寇释放细菌,致使霍乱爆发,姥爷、姥姥双双死于那场灾难。母亲和更小的老舅在大舅和大舅母的拉扯下艰难的长大。
    母亲生育了姐姐、我和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妹妹不幸很小就夭亡了。为了抚养子女,赡养老人,母亲终日操劳。艰辛的生活、繁重的劳作和沉重的生活压力导致母亲多灾多病。母亲性格刚强,因为怕看病耽误工夫,更不舍得花钱,小来小去的毛病,从来不找大夫医治,挺一挺就过去了,这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健康。
母亲为人善良,宽容大度。奶奶去世时,老姑、老叔年岁尚小,作为长嫂,母亲全力肩负起照顾小叔、小姑们的责任,辛勤的操持着九口人的家务,从无半句怨言。在那段日子里,母亲是叔叔、姑姑们的主心骨。
    母亲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大约是1963年前后,在县砖厂干活的父亲攒钱买回了一台缝纫机,母亲开始学用缝纫机做衣服。母亲做衣服的水平不是很高,但方法很管用,就是比照旧衣服裁剪新布料,做出的衣服,倒也平平整整,大小合体。那时在农村,缝纫机是个稀罕物,记得街坊邻居很多人都求母亲做过衣服。
    相对于父亲的老实忠厚,母亲是家中大事小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父母带着我们姐弟四个与叔叔们分家自过那年,没有半点积蓄,还承担了一些债务。春天分家,刚一入夏就断了粮,还没有柴烧。接连几天大雨,家中已然无米、无柴,偏偏屋子还到处漏雨,生活几近绝境。后来,大舅送来了自家节省下的几十斤粮食,父亲去大队借回了十几捆秫秸,才度过了那个青黄不接的夏天。
    母亲心气较高,很会操持家务,善于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父亲贪黑起早干活,母亲养鸡养猪,却从不舍得吃一个鸡蛋,更不舍得杀猪吃肉。在那困难的日子里,小弟缺乏营养,直到上小学时还头大腿细,三叔总叫他大脑瓜子。就这样,几年之后,在大舅的帮助下,日子渐渐好了一些,还盖起了三间草房。
    母亲最大的心愿是我们姐弟几个能有出息,不管自己怎样吃苦受累,也竭尽全力供我们姐弟念书。这样我才得以在那极端困难的岁月读完高中。1972年底我即将高中毕业时,不愿回乡务农,想去参军。母亲虽然舍不得,但又怕影响我的前途,便痛快地答应了。当我高高兴兴的坐上大队送兵的马车,准备出发时,却发现母亲在送别的人群中抹眼泪,当时的我竟然没有跳下车去安慰一下母亲,没有去跟她说几句话,甚至没有多看她几眼……。这件事成了我入伍后最初几个月挥之不去的苦痛心结。
    我当兵走后,母亲对我时时牵挂,寝食难安,身体虚弱。转年春天,生产队强力要求所有家庭妇女都去地里间谷苗。那是在烈日下,十几小时蹲着、爬着干的苦活。没几天,母亲就病倒了,患上了结核性胸膜炎,后又转变为肺结核。在今天,这种病真没什么可怕的,但在那时,生活水平低,缺乏营养,农村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就连链霉素都买不到。只靠中医中药治疗,因此迁延了病情。
    母亲的病时轻时重,几经治疗,始终没能根治。1980年初,母亲病情加重,我们送她去长春治疗,当时医院无床位不能住进病房,只好在医院走廊的临时病床上挂点滴。这样治疗了二十几天,病情日渐沉重,无奈之下,离开医院回到家中。不久,母亲竟然英年早逝。临终之时,她久久不能闭上眼睛,她在牵挂父亲,牵挂尚未成年的子女。我常想,如果母亲的病能多挺两年,等到我大学毕业,条件好些,也许就能治好,就能让她享几年福。但命运如此无情,留给了我无尽的悲伤和思念。
    母亲过早的离去了,她没能赶上一个好时代,没能看到儿女们成家立业,没有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但母亲为我们留下了勤劳、善良、俭朴、坚强、不惧困难的美德。作为她的子女,我们已经象她希望的那样成长起来了。
    亲爱的母亲,你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长子:白庆志
                                                   2010年3月11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