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生于1927年旧历的5月29日,因脑溢血与2009年9月6日11时50分去世,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周年了,我们非常怀念他。值此他去世三周年之际,我们将他生前亲手记载的生平经历加以整理,以缅怀父亲光荣伟大的一生。爸爸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们铭记他的功勋,以此鼓舞和教育我们的儿孙后代,也是作为深刻怀念永远让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父亲是陕西勉县人,1945年他在勉县中学毕业,曾在勉县弥陀寺小学任教,1948年3月参加人民解放军,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3月至1966年2月先后在新疆二军四师十团任文书、工作员、干事、连副指导员、指导员、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团政治部主任。1966年3月至1982年1月任新疆博尔塔拉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后勤政委。1982年从部队专业至地方,1982年2月至1984年1月任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84年2月至1987年5月任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7年6月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一、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年代,当时部队生活非常艰苦,战斗频繁,每天行军八、九十里,甚至一天一百多里,在行军中父亲不怕苦和累,从不掉队也不让别人帮助,而且还主动帮助体弱战士扛枪、背背包,宿营后耐心做同志们的思想工作,维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晚上查铺放哨。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并和其他同志一起编写歌词鼓舞部队士气。
在解放战争中,父亲多次参加战斗,1948年在永丰和壶梯山战斗中他和一连战士在枪林弹雨之下,积极抢救伤员捉拉俘虏,并和一名战士在天黒下着暴雨的情况下,将60名俘虏安全送到团部,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在北西沟和壶梯山战斗中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轻伤不下火线,仍坚持战斗。在舍渠镇战斗中负了重伤,住西北野战医院,伤还未痊愈便积极要求归队。部队西进中解放了宝鸡、天水、临洮、临夏、九泉等地,由于行军战斗持续,没有休整时间,一直打到甘肃玉门。在行军、战斗中表现突出,1949年先后荣立一、二等功各一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出席了新疆军区庆功大会。
二、 解放军进入新疆
1949年10月上级动员部队进入新疆,当时没有汽车只有步行入疆,部队到了焉耆,群众跪在街上,由于对少数名族语言不懂,部队就地停止前进,后去团部请来翻译,才知道国民党部队抢了群众的财务及非法活动,团部命令包围了国民党军队,限时交出武器,群众才不害怕了,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到了阿克苏休息了一天,再向前走是大戈壁,要有汽车运送150公里,否则戈壁滩难以生存,二军军部调了150辆汽车送了一程,部队在山岔口(巴楚县)又开始步行,一路上他的脚裂口子流血,由于脚气严重不能穿鞋,只有用绷带包着走,加之新疆气候寒冷,真是疼痛难忍,经过40多天的步行,部队胜利到达了目的地:喀什。
三、 部队三年大生产
进疆后,对新疆少数名族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很难和群众接触沟通,只有用实际行动感化他们,当时部队的供给是由政府给粮食、柴火。从1949年5月底部队没有吃过一点菜,就连盐也没有,只好到盐滩挖碱盐,碱盐泥沙很多,食用时必须用水浸泡后,沉淀的清水做调味品,碱盐又咸又苦。更难受的是冬天零下30多度,每人只发一床夹被子,常常是冻的缩成一团。父亲一代就是在那样的艰难岁月中度过的。
为建设边疆,上级号召生产自救,自给自足,50年5月部队进入生产地,他在一营三连任副指导员,在没有生产经验和生产工具的情况下,他和连长领导生产,他积极发挥战士的聪明才智,以身作则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51年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生产条件也起了变化,由圆锹开荒到洋犁耕地,部队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52年1月父亲调一营机枪连任指导员,该连两年没有完成生产任务,连队问题很多,他能顾全大局,服从分配,到连队后注意团结干部,重视思想教育,发扬民主,培养典型,该连种小麦2000多亩,棉花1500亩,还种了玉米和其它作物,连队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生产中连续两年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连队也被评为先进党支部,出席了新疆军区表彰大会。
四、 由生产部队整编为国防军
53年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新疆军区组建国防四师,其余年龄大和起义部队成了生产建设兵团,他被编为国防四师十团一营四连任指导员,当时部队开展向文化大进军,他到连队后,工作和文化学习任务很重,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他积极和文化教员认真研究改进工作方法,每周订出工作计划,使各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文化学习采用速成法教学,开展一帮一、一对红,开展包教包学竞赛,这样做连队很快掀起了文化学习高潮,年终总结全连文化学习成绩在团列为第一。
54年部队以军事训练为主,文化学习放在第二位,这一年他和战士摸爬滚打在一起,对每项训练项目要求严格,注重思想教育,提高战士的思想觉悟。同时发挥连队文艺骨干的作用,自编自演宣传炊事班,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
在师团两级获一等奖。
55年调一营任副教导员期间,组织派他去关内搞审干调查工作,父亲在远离组织单独工作的情况下,他坚决服从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工作认真负责,按时完成任务,曾受到新疆军区的通报表扬。他在53年至55年工作中成绩突出,连续3年荣立3等功3次,53年还出席了新疆军区的表彰大会,并在大会上发了言,连队荣立二等功一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60年奉上级命令,他率二营部队去西芷阿里剿匪,阿里地区气候恶劣,高山反应严重,人民生活也很苦,部队进入高山,每个人的嘴里都黑了,还不敢在山头上休息,否则有生命危险,战士们都咬着牙坚持下了山才休息,到阿里后部队不能做饭,吃的是干粮,给每个人发的是压缩饼干和水果罐头,经过半年多的剿匪和民主改革,大获全胜,阿里地区的社会秩序也稳定了,人民安居乐业。
64年北疆边境情况紧张,部队那里需要到那里,上级指示:十团部队由南疆沙东县移防到巴音部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他率二营部队提前去和静县开始盖营房和家属区,经过一年的苦战,营房和家属区顺利建成,65年十团部队移防到和静县,保卫祖国边防。
65年党中央指示:军队干部要参加社教运动,他和参谋长带了40多名干部去库尔勒搞社教,他在阿拉玉宫公社任工作队队长,经过发动群众,查清了公社与大队干部的情况,对多吃多占的干部经行了思想教育,为了发展生产,组织生产队割芦苇,打水老鼠,还帮助群众植了几千棵贡黎树,深受群众的好评。
66年调博尔塔拉军分区政治部任组织科长,后调后勤部任政委,党委书记,当时后勤的工作任务很重,新成立的边防哨所多,交通不便,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路面打滑汽车无法行驶,但是为了确保边防站的生活及物资供应,父亲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对分区所属部队以及家属的供给工作也做的非常圆满。
五、 转业到地方
82年父亲在军委的百万裁军之列转业倒地方任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建委、公安、民政工作,当时正值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此项工作由他主抓,他对分管的工作高度重视,注重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深入基层,具体指导,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民政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出席了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城建村镇建设质量好,还节约了不少经费,人口普查工作是陕西省完成任务较好的县之一。
82年回到家乡,他首先想到的是为家乡办好事办实事,于是他将转业安置费的一部分钱捐给了东风公社王家湾大队发展多种经营,帮助王家湾办起了桔园,增加了农民收入,被汉中日报突击报道,帮助王家湾村解决养猪饲料问题,引进生猪优良品种,建起了当时汉中地区最早有名的养猪专业户,在下乡蹲点期间帮助段家坝建起了砖瓦厂。
在担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人民的意见和呼声,用实际行动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六、 离休后的生活
他为革命默默无闻的奋斗和工作39年之后,1987年光荣离休了,离休后,本可以无忧无虑的安度晚年,他为了更好地发挥余热,1987年6月他积极参与了老年人活动,1988年经组织推荐他担任老年体协主席,当时勉县老年活动无场所,无组织,基本是自发的零散的。他任主席后,发挥其余热,采取措施,发动老年人健身。先后成立了数个活动点,有门球、太极拳、太极剑、柔力球、健身操、麻将、象棋、钓鱼、养鸟等活动,重大节日组织文艺表演和游行,平时他经常深入各活动点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中省地住勉单位的要求,组织了9个单位(含县上)十六个门球队的协作区,每年比赛八、九次,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县上财政比较困难,他亲自到县上找领导及有关部门解决经费及一系列问题,保证了老年活动的顺利开展,经过他的努力,老体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2年3月勉县老体协被评为全国老体协先进单位;1995年9月陕西省老干局评他为老干部先进工作者;2001年汉中市委组织部授予他优秀离休干部;2003年陕西省老年协会授予他老年体协开拓者称号。2004年汉中市老体协授予勉县老体协先进单位。
他一生为人民鞠躬尽瘁。几十年如一日,工作扎实,办事公道,不计较个人名利,高风亮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表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他在军队里是一名合格的军人,转业到地方是党的好干部,在家庭里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他对子女教育要求严格,但又非常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为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我们将永远学习他的高尚品质,铭记他的谆谆教诲,他虽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敬爱的爸爸我们永远怀念您。
您的儿女:玉成、张莉、自然、汉湘、玉斌叩拜去世三周年纪念
2012年9月3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