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江苏视窗的“社会”栏目2016年06月02日发布了一则题为《南通海门三厂建“身边好人库”,入库好人150多位》的消息,而就在这个“好人库”里,记载有这么一位退休教师,在大多数人看来本可安心在家颐养天年的时光里,却一直没有闲着,反而身兼数职——中心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红叶艺术团团长、社区网吧义务监督员……变得更忙了。对此,她却自豪地说:“奉献社会,自得其乐”。她就是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公众代表”、江苏省优秀志愿者、南通市“十佳”优秀巾帼志愿者、第四届海门市优秀巾帼志愿者、海门好人施士贞老师。
“人活着,不要光为自己打算,要多想想为社会做点什么,这样的生活才会有意义。”这是施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朴实的语言,折射出施老师高尚的道德光辉。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
一、校外活动忙辅导
2007年初夏,三厂镇中心街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因突患中风倒下,而此时,全镇中小学生暑期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开学在即,活动开展迫在眉睫。一筹莫展之际,社区党支部书记想起了从教师岗位上病退下来的施士贞老师,亲自到她家里请她出来暂时负责关工委工作。施老师曾先后因病动过三次大手术,且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几年前是因病从学校提前病退下来的。按理说,她完全可以因身体原因推辞掉,但她没有任何犹豫,欣然领命。施老师说她多年从事教育工作,与孩子有情缘。“我做过老师,有教学经验,既然社区需要我,我试试。”施士贞接过了三厂镇中心街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职,开始了她志愿为社会服务的新征程。
没想到,这一试,临时上阵的施士贞就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第一线一干就是8年,一直干到她去世的那一年暑假。每当寒暑假来临,她变得格外忙碌。全社区仅中学生就有一百多个,学生数量众多,从制定计划到活动组织实施再加工作总结,事情千头万绪,有点招架不过来。于是,她动员从教育岗位上退休的老伴担当她的助手,一起投身校外教育辅导工作。事情忙的时候,老夫妇俩一般就是开水冲泡冷饭外加咸菜应付了事,匆匆吃完便立刻赶往校外辅导站。8年间,她为假期学生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多达80余次。由于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也受到各级关工委领导的肯定。
每年假期,施士贞都会精心选择一个主题组织开展活动。有一年春节,施士贞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如皋麻风村困境的报道后,便萌发了组织孩子奉献爱心的想法。夫妇俩利用校外教育辅导站组织学生举办了一次爱心捐助活动。全社区中学生积极响应,共募集资金1000多元。施士贞夫妇携捐款一起前往如皋麻风村探望。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节目组人员闻讯后全程跟踪报道,这一活动在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报道后,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
二、扎根本土吭高歌
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三厂镇40多名退休老教师在施士贞老师的组织下自发走到了一起,编排大合唱节目。未料想,表演大获成功,老教师们很受鼓舞。演出结束后,组织者施士贞对伙伴们说:“我们就不要散了,干脆成立一个文艺队。”她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老教师的响应,就这样,三厂镇老教师文艺队诞生了。
文艺队没有任何资金来源,任何活动都要自己贴钱,用以买水和演出服等。作为组织者,施士贞自费购买电子琴为文艺队排练配乐。每次活动前,施士贞都要一个个电话通知,仅话费一个月就要因此增加一、二百元。同时,作为社区关工委副主任,施士贞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为孩子编排节目。他们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自编自创节目,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回报社会。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小品、舞蹈、演奏等等。施士贞带领老教师创作排练了一批文艺节目,深入到三厂镇各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面向广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演出,并对全镇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
2010年10月,老教师文艺队受镇老科协委托,经市民政局批准组建了夕阳红艺术团。在较短时间内,作为老教师文艺队的骨干,施士贞组织了全镇30多位老同志参加了艺术团,并将艺术团命名为“红叶艺术团”,她被大家选为团长。从那时起,施士贞的身上又多了一副担子。她不负众望,带领平均年龄达66岁的团队常年活跃在这片充满生机的乡村大地上。团队遵循“老有所为、服务社会、再作贡献”的宗旨,跟随着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创作新颖的节目,演绎身边的人和事,为三厂发展引吭高歌,为老百姓业余生活带来了丰富饱满的精神食粮。
几年间,施士贞与老伴一起合作,为艺术团创作编写了30多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文艺节目,特别是曾在三厂工业园区组织的专题演出中,他们的8个系列节目把园区党工委“十二五”工作主题,生动形象地搬上了舞台,受到了党工委、管委会的好评。三厂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提出打造魅力东城,施士贞与她的夕阳红文艺队主动配合,举办了东城之春演唱会,创作了桃花五步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重回桃花盛开的地方、再唱桃花盛开的地方、桃花依旧笑春风、我爱桃花我爱家。
多年间,施老师带领的团队,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专题演出30余场次,到社区、农村、工厂、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义务联谊演出30多场次,去军营、敬老院慰问演出近10场次,并且每逢重大节日都有专场晚会奉献给镇区观众。他们还打造了自己的品牌,每周末在三厂休闲广场举办《百姓歌台》,与老百姓同乐,成为镇区休闲广场一道亮丽风景,也成为三厂跻身全国文明乡镇的一个亮点。
三、破损小车推不倒
尽管身体多病,施士贞依旧坚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被大伙儿笑赞“破损小车推不倒”。2010年人口普查时,施士贞承担了两个普查区的任务。她和老伴夜晚手牵手走巷爬楼,克服种种困难,工作起来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漂亮地完成了普查任务。施士贞还兼任社区矫正对象帮教员,社区网吧义务监督员、居民组长等,对每项工作,她都不懈怠,一丝不苟地去完成好,被誉为社区义务工作热心人。
她不为名、不为利,无私奉献,事迹感人。为了服务社区和团队,她和老伴常常是吃不上舒心饭、睡不上安稳觉。有好几次,施士贞都想好好去医院做个检查或者调养一下身体,但总是一次次放弃、推迟。曾有一段时间,她腰椎盘旧病复发,肢体疼痛麻木,寸步难行。她一边抽空做理疗,一边忍着疼痛来到活动室参加节目排练。有一年大年初二,三厂镇在海门有个专场演出,大年初一下午,施士贞就赶到排练室开始组织队员们排练。
在团长施士贞身体力行的感召下,夕阳红艺术团的成员们个个精神焕发,敬业奉献,为志愿服务无怨无悔。有一次为了赶一个专题演出,她和老伴连续几天日夜突击赶写排演了音诗歌舞《东城之梦》、《东城之歌》和《再唱走在大路上》等3个节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她的老伴突发神经性耳聋,双耳听力几乎为零。施士贞就一边照顾老伴,陪他到南通就医,后为了方便排练,转到三厂就医。在团队里、在志愿服务中,在团队活动中,从未听说过施士贞因身体原因或自个儿的事而退却。施士贞老师不为名、不为利,一心牵挂着三厂的群众文艺事业,不仅仅牺牲了安享晚年的大部分休闲时间,更是在经济上付出了许多,为了团队的工作产生的成百上千的办公通讯费、车旅费用从不向团队或服务单位报支过一分钱。
四、春蚕到死丝方尽
2015年,施士贞的身体每况愈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医院住院治疗。在病床上,她
一直在挂念红叶艺术团的工作,挂念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工作。在病床上她还在亲自准备校外辅导站的讲课稿,亲自谋划团队下一次的演出计划,亲自修改演出剧本,经常把演出人员叫到病床前询问排练情况。身体稍有好转,便立刻出院回到排练场参加排练。7月中旬的一天,她突然发烧41度,人事不省,120急救车立刻将她送到医院急救。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她终于醒了过来。她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明天学生是不是要到社区辅导站活动啊?派谁去组织活动呢?”等旁边有人告诉她已经作了妥善安排,她才放心了。在医院里住院的这二十多天里,只要她能坐起来,她就要用电话对艺术团的工作进行“遥控指挥”,对下面提交的问题逐一讨论解决办法。街道、团队里经常有人来看望,她不谈自己的身体情况,谈的更多的还是各项活动的布置和工作的进展。这一年,残疾人联合会的文艺团队也挂靠到了红叶艺术团名下,她便组织力量准备了一批以残疾人为主题文艺节目。2015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大病初愈刚刚出院的施士贞撑着病体带着红叶艺术团的全体演出人员以残联的名义组织了一台海门市残疾人“文化进社区”专题文艺演出到各乡镇作巡回演出。她不顾病后体弱,亲自上场演出了1个小品和1个男女声对唱节目。2015年10月20日,在三厂工业园区“情暖金秋,欢度重阳”为主题的敬老爱老文艺演出活动中,施士贞带领的红叶艺术团为这次晚会精心准备了一批文艺节目,给社区老年朋友们送去了欢声笑语。虽然当时她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她还是亲自上场用病后虚弱的声音和老伴一起合作演唱了一首《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演出的瞬间出现在了海门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这是她留给大家的最后的歌声和笑容。
2015年11月初,施士贞旧病复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住进了医院。12月初病情危重,转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临行前,她叮嘱家属把录有艺术团文艺节目录音的U盘和随身听带在身边,她对大家说:“看来我不能再陪伴大家了,你们忙就不要来看我了,因为只要当我听到你们演出的声音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到我和你们一直在一起”。12月23日凌晨,施士贞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
一片丹心为学子,两袖清风育英才。施士贞老师的一生,是谦和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她书写下了桃李遍天下的辉煌,也为教坛留下一座永远的丰碑。施士贞老师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身体的疾病没能让她屈服,命运的坎坷让她更加坚强。退休后,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她不顾自己身体多病状况,带病坚持工作,被大伙儿称为“破损小车推不倒”的坚强老太。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施士贞老师的一生,是崇高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她创设的“百姓歌台”、组建的红叶艺术团足迹洒遍海门,受众达五万人次。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对她和她的艺术团队作过多次报道,在社会上得到了良好而深远影响。施士贞老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事迹,连同她的名字,已载入三厂“好人库”,彪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