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走向有魅力的德育课堂奠基 ——追忆鲁洁先生
2022/4/18 14:09:00 浏览:152
何颖
敬畏的心
我是高德胜教授的教育硕士生,鲁老师算是我老师的老师。此前,“鲁洁”这一名字倒常在著作、教材上见到,自认为与她甚远!然而近十年与先生的交往,亦师、亦友、亦亲人的情义温暖人心,又是那般的近!
第一次见到鲁洁先生是因为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后更名为“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编写启动会。2012年6月30日的南京师范大学仙林宾馆,静谧不燥热。那天参加会议的人很多,不乏国内德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中年龄最长、学术最丰的便是鲁洁先生。盛名之下的她,满头华发,笑意盈盈,朴素真诚,平易近人,通身着整齐的浅灰色套装,戴着一幅金丝边眼镜,睿智中透出沉静谦和。
先生的开场白很平实,她展开自己一字一句亲手写下的稿纸,足有近十页。她与我们谈起新一轮教材编写应以儿童为本位,遵循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需要,课程教材不是虚幻的。先生的整个报告围绕“儿童为本位”“以生活为基础”以及“以有效的道德学习为指向”三个核心理念展开。“尊重儿童就要理解儿童。小学时代的儿童又是一生中发展最快的时期,我们必须跟随着他们的成长去了解他们,对于他们不能有凝固不变的认识。教材不能给他们穿妈妈的高跟鞋,又不能让他们穿婴儿时的小鞋。整个教材编写过程要成为了解儿童的过程。我们的口号是“走近儿童,走近些,再走近些!”
先生的话语,让人看见学者本色。在新一轮课改到来之时,她年逾古稀背负病体,放弃舒适安逸的晚年生活,毅然接下主编小学六年12册教材的艰巨任务,为新时代德育教材搭建起超越的桥梁。这何尝不是大师的使命担当,对于当下中小学德育课程不是旁观者的身份无动于衷,不是批判者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以建设者的身份搭梁建柱,添砖加瓦。时隔八年,我仍清晰地记得先生满怀激情地告白道:“做教材,面向的是全中国新一代的儿童,我们必须满怀敬畏之心!”
是啊,“敬畏”二字一直深深嵌在我的心底,在与鲁洁先生编写教材的数年间,如此的襟怀胆识无一不在书写。先生的敬畏之心,在对道德教育未知的求索中,在对课程理念的建构中,在与我们的编写研讨中,更在与孩子们访谈后的省思中。那时,我只是在凝望她,看她笑容,听她话语,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坚定而向前的力量,这力量能感召人、鼓舞人、吸引人。当年,一个多小时的宣讲过程中,先生字字恳切,透射着她对新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的思考与信念,先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教育理念落地的期盼。
生命的真
在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团队里,我们有高德胜教授、陶元红老师、马春萌老师、章乐副教授、唐燕老师,陈先凤老师、任颖老师、吴煜珊老师、顾彬彬老师、殷雪等。编写的过程中,我们何尝没有困顿、彷徨、纠结、挫败,然而鲁洁先生的点拨、指引、坚守,赋予了我们后生太多的力量。
在三年级上册编写的“安全护我成长”单元,起先按照原有编写框架我们只设计了《安全记心上》和《心中的“110”》两课。然而,鲁老师联想到自己多年生活在一起的家人生命逝去,认为儿童只有在体悟到健全的生命有多可贵,生命只有一次,才会更有安全意识。最后,我们有意识地设计了“安全护我成长”单元的起始课《生命的宝贵》,首先让儿童了解生命的本性、生命的规律和成长条件,探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死亡以及人类的生老病死,通过授课让儿童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及伟大意义。然后再集中在儿童的安全生活问题上,引导学生用生命高度去诠释和思考居家安全、校园安全、社会安全问题。生命之真的教育,就是如何认识生命的教育,认识到生命是一种现象,生命的成长有着内在价值和独特性。我们要了解自身身心发展的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活出属于自我的生命意义和价值。
将平常的安全意识,缀上生命颜色,勾出人生筋骨,与孩子们聊一聊生命与安全。在这次的研讨中,我看见了鲁老师深切沉痛的现实关怀,她将对生命的体悟融入教材的架构设计中,用自己生命的表达、心灵的呼声,滋养、丰富着每一个教者和学习者的生命。
忘我的善
“我始终坚信,德育应该是最有魅力的。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和冷冰冰的理性;它面对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人——人心——人的善心,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走向有魅力的德育课堂,一直是鲁洁先生积极倡导的。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经历了近六年的架构、撰写、打磨、实践、修正、完善,如今与全国广大师生见面已有三年。教材面世之后,老人家最为关切的课堂是否能真正落地。
为了推动此项艰巨浩大的工程,鲁老师从课程教材转向关注到课堂教师,她悄悄拿出自己多年积蓄,建立了专项经费, 激励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学科教师致力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而这个秘密,她一直不公开。这份忘我的善,给了这门课程坚固的支撑与力量。
2020年9月20日,“走向有魅力的德育课堂”第二届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高层论坛暨全国优秀教学案例评比颁奖会如期举行。在这次颁奖会上,鲁老师以视频的形式与我们隔屏相见。她,还是戴着那副金丝边眼镜,脸颊瘦削了很多,说话的力气也不如往日,可是眉宇间透着那份挚爱与深情,还是那么显眼,字句间传递的那份赤城与热情,依然那么浓厚。
“13年来,我不敢说自己曾经改变了什么,但我可以确切地说,这项实践研究改变了我自己,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让我返璞归真,在长期在文字世界里回到真实世界中,这里有可爱的儿童,可亲的老师,有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我自己的人生也即将接近终点,走向彼岸。我希望见到老朋友时,我可以向他们汇报,自己还在为我们共同的梦,中国教育的梦,工作着、努力着!”
她阐述着教育思想,同时热情洋溢地鼓励广大教师致力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研究中。望着屏幕那端她那温暖而亲切的面庞,我的心情五味杂陈,眼框不禁湿润。会议结束,听高德胜老师说,当时的鲁老师已卧床大半年有余,现场播放的视频是数年前她参加全国评审时拍下的。
我伤感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沉浸其中。现在回想起来,鲁老师如此执着,她还想走更多的路,来试试自己的脚力,来为我们国家德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留下更多的足迹。那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吸引着众人去追随,去表达,去像她那样行动,去让教育变得更加有魅力。
落笔至此,我仿佛回望南京师范大学随园,依稀看见有一位傲然挺立的身影,闪烁光芒。她一如既往慈爱地笑着,而且仿佛会永恒地这样微笑着。
转自公众号“生活德育微学园”
- 暂无评论!
-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