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 汉 桢
庞汉桢(1899—1937),字胤宗,1899年出生于广西靖西县果乐乡,国民革命军少将旅长,追晋陆军中将。参加过反袁战争和北伐战争。后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毕业,陆军第170师510旅中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时任第七军一七零师五一零旅少将旅长,1937年率部参加淞沪会战,为国捐躯,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国家民政部公告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是淞沪会战中牺牲的第一位中国将军。
中国第一位抗战牺牲的
少数民族将士——庞汉桢
1899年生于广西归顺(今靖西)。
1916年3月广西陆军6梯团任排长。
1917年底任连长。
1919年入南宁讲武堂学习。
1920年起任陆荣廷卫队营排长、副营长。
1924年任定桂联军营长。
1925年该部为马济收编。
1926年初任广西讨逆军1旅上校团长。马济死后任国民革命军7军独立5团上校 团长。
1927年8月该团改编为7军1师3团,任团长。
1928年4月桂系为蒋介石打败后返乡编练民团。
1931年起任4集团军独立2旅少将旅长、5师副师长兼桂林行政民团副指挥官,广西抗日救国军2师代理师长。
1937年7月任170师510旅少将旅长。
1937年10月23日在陈家行阵亡,时年38岁。
1938年2月18日,国民政府追赠庞汉桢为中将军衔。
1985年12月16日,广西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近年来,靖西县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通过挖掘庞汉桢英雄人物事迹,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抢修保护遗迹。庞汉桢将军赋闲回乡时,曾出资建设两廊学堂,置办课桌椅,购买风琴、时钟等用品,并聘请教师,免费接纳学生到学堂上学。他还组织群众修建“学堂路”,铺设集市。在靖西县果乐街,现尚存有庞汉桢将军故居、两廊学堂。为纪念其热爱祖国、奉献家乡的高尚精神,果乐街群众自发建设了忠烈门、纪念亭,并刻碑立传。近年来,靖西县落实民政项目资金180万元,邀请专业单位规划设计庞汉桢将军纪念馆,建设小广场,塑造铜像,对其故居、两廊学堂等遗址遗迹进行保护和修缮。
——收集文史资料。市、县有关领导深入果乐街调研庞汉桢事迹,提出工作要求。市政协牵头组织成立资料征集小组,派出人员奔赴北京、上海、湖南等地,拜访庞汉桢将军的亲人及知情人,到纪念馆、档案馆查阅,收集实物、图片、文字资料。同时,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编辑《壮族著名抗日英烈 国民革命军中将庞汉桢将军》书籍。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举行纪念庞汉桢将军座谈会,深入学习其矢志不渝、无比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刻苦勤奋学习、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平易近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精神。还组织果乐街干部、群众赴百色、东兰等地,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韦拔群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经验。同时,邀请《广西日报》、《右江日报》、《百色早报》等媒体记者,深入采访报道庞汉桢将军事迹,并将其故事搬上靖西电视台壮语栏目讲述,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学习英烈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