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泮墓碑
(背面全文)
明故奉政大夫正治卿广西布政司左布政使庞公神道碑铭
赐进士第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侍养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无锡邵宝撰文
赐进士第嘉议大夫国子监祭酒兼吏部左侍朗前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太子中允兼史馆修撰经筵讲官颖川贾咏书
进士
黄岩王慕篆
广西布政使庞公原化,既致仕之十有二年,正德丙子十二月十九日,以疾卒于家,明年丁丑其子栎将卜闰十月之一日,葬公邑西芝山之原,以国典当碑于神道,乃手录公世系历履为状,托基姻友王宗元来请铭公予同年友,昔在宏治间同朝数年,尝同考丙辰会试,既而公櫂福建参政,予提学江西而邂逅,于广信信宿而别,于今十有七年矣,方以晤不获再为恨,岂意遽执铭笔哉,宗元云宗元来时公丧未逾月,栎以状略故,附程学士克勤吴都宪茂贞,所尝赠公之文来具书曰:“先人以公右已凡得所遣书札三复不已”,尝叹曰:“知我者二泉也”。铭不于公而谁请哉?予感乎其言乃序为铭:
公讳泮,别号芹斋,原化字也。裔也襄阳德公之后,在隋有讳玉者,居京兆仕唐为越总管,子翀,家会稽,十三世曰:“正已者,宋大中祥符间为天台县尉,遂又家天台焉”。
公高祖伯静,号石湖居士;
曾祖叔圭,有士行国朝洪武中被荐不起;
祖名瑞;
父继,以公贵封工科给事中,母某氏封孺人;
公登甲辰进士;
丁未简授工科给事中;
弘治乙卯擢刑科都给事中;
戊午有福建之擢;
壬戌擢河南右布政使;
癸亥转广西左布政使;
乙丑致仕在官二十余年。
公在工科适畅御史,亨与镇守中官讦,奏公以御史言是上疏论救之,既而京师大水又疏请弭之,内监请备元宵灯料又疏请节之,有传奏请铜鼓匠者又疏请罢之,炼丹禁中又疏请止之。时先帝明圣多见嘉纳其在型科,自参驳外奏疏,尤多如南京守备,蒋琮犯法,及山东接察使杨茂元以言事得罪,及王亲周或张鹤龄纵奴杀人,及中官李广招权纳贿,及僧官戒璇乘舆出入,及进士徐浤等语触吏部被黜,及王威宁复起为都御史,及武冈知州刘逊以藩府奏被执,及刑部郎中丁哲坐教坊司讼逮下诏狱,公或独言,或率同官言之,亦多见采,公于是直声日起,士论归之,然憸人以不便已,或有衘而流谤者,先是掌刑科久者,率迁卿寺之,贰公拟大理寺丞于两京,不得拟福建亦再,乃得人为公少之,公顾不为意,公在福建之二年慎巡,以公为才请命总督粮储,在河南首革力役之滥者,事妨中贵及势家,公皆不恤;在广西以思恩土官有叛谋,公檄降之,近省蛮獠有乘虚竊发者,军民日虞其偪莫知所为,公拔民丁支以仓粟躬督追之,贼皆遁去,君子以公之政,于是为大,至于经理庶务盖有余力焉,而公归矣,公性坦直,感激论事,知有礼法,不知权势,与公卿言侃侃不少,屈视武将杂流尤不少,假辞色间为诗文,多愤发语有芹斋藁藏于家,公生正统庚午,享春秋六十有六,配蒋氏先卒,赠孺人,继李氏;
子男一:即栎;
女三:皆归士人;
孙男一:曰荪。
铭曰:
吁嗟庞公 廷言有恭 藩政有庸 职以地异 乃心则同 台士有节
山与嶻嵲 公夙自负 终亦罔缺 台山有灵 永闷公穴
正德戌寅年 正月 日立
庞泮墓碑“正面上部双龙拥抱篆写雕刻着四个大字”
齐天敕命
(碑文正文)
奉
天承运
皇帝敕曰:国家慎简才俊置之六科,欲其平奏述而详,命令审是非,而正违失,其任何可谓重矣,必皇帝敕曰:国家慎简才俊,置之六科,欲其平奏述而详,命令审是非,而正违失,其任何可谓重矣,必得端慎,之士期克称,焉尔五科给事中,庞泮发轫贤科櫂居要职,历年滋久,封驳时陈,顾绩誉之,既彰宜宠恩之,易是锡兹特进尔,阶微仕郎赐之,敕命以示,褒荣夫居,近侍贵达,大休而略细过,扶正道而进嘉谋尔,尚益端乃心励,乃行母激以懋方来之,绩汝惟钦哉,故敕,敕曰,人伦始于夫妇,风化本于闰门朝延,朝廷褒宠臣,下必及其配者,所以重伦理而崇化本也,尔五科给事中,庞泮妻蒋氏,克谨妇道,善相其夫,夫既荣显尔,不偕老兹,特赠为孺人,九原有知,服斯宠命。
明·庞泮墓志铭
(原文)
明故通奉大夫正治卿广西左布政使庞公墓志铭(题)
公讳泮,字元化,别号芹斋。由县学生中成化丁酉乡试,既而连丁外内艰,服解,登甲辰进士第,简授工科给事中,稍迁刑科都给事中。公在谏司久,而又事无不言,扶理善类五,沮格幸进一,斥贼异教室妄术三,灾伤二,节罢好玩二,戚里一,出身于中官为敌怨二,凡十有六疏可考,悉有首(按《夏亦诚先生文集》作“头”)尾。每一疏入,众遬遬危公是外,虽长二皆以是为可不必言者,公自不能止,若责独在我。又如论驳反话及一事联名为副从,尚多未计。所幸遭遇圣君︵按文集作“先帝”︶仁明,间多报可。即有未合,亦不过招狱一昔(按:文集作“旨”)。戊午升福建石参政。近年卿寺(按:文集作“大理”)之二以待科遭之久次者。公两拟大理丞于两京,皆无成,福建亦再上,乃得。公在闽分守漳泉兴福。先是,福安县库被掠,县官利在得盗,杀捕平民二十,日趣毙之。公至,及救活者三人,权其罪,尽绌知县丞簿。既而以才力总督粮事。辛酉义入觐,李布政适病死,公次当行,检李箧中,得银一千四百两,辞不取,曰:“朝觐人事,书一部足矣!”(注一)壬戊补河南右布政使。首革镇守太监︵按:文集此有“刘瑯”二字︶及马尚书家私役钱银,以两计,日省三四十。(注二)甲子转左广西。未几,(按:文集有“思恩”二字)士官有为叛谋者,调发旁午,及其成绩,实公一书谕止之。于是近省夷獠以空城为意,赤特公得无事。乙丑用病归。御史何道亨(按:文集此处尚有“给事中戴宝之”一名)等文章留下,公实不愿也。既归,诗酒亲旧,十有二年卒,则丙子十二月十九日也。得年六十有七。其先襄阳德公之裔。至隋有讳玉者,仕唐为总管。十三世曰正已,宋大中祥符间为天台尉,遂家焉。高祖伯静,号石湖居士。曾祖叔圭,有士行,洪武中辟不起。祖讳瑞。父讳继。父以公贵,赠工科给事中,母乌冈曹氏,赠太孺人。娶泉井蒋氏,有淑行,先卒葬,赠孺人。继李氏,子男一,曰栎,县学生;(按:文集此处有“克承其家”语)女三:长适乌冈曹哲,次东林曹泾,俱外家也,幼侧出。孙男一,曰荪(注三)。公平居坦易,遇事振发斩绝,不为左右顾视。分所当行,贪若嗜欲,挈利害而趋之,不可扼挽否者。公宁讵不足为大理丞?又其才但可为布政而止?虽然,吾为公不愿易侄,自小就师於外,岁卒客食姑母家。以此之故,予两人益狎焉。予年十七八,然(按:文集也。公,从祖母之作“才”)亦少知趋向,口不为常儿语。尝为公举前人之言曰:“奏桧秉政三十年,只成就得一个胡邦衡!”言意诡好,公于是滋领味曰:“吾辈耳中不可无此等议论!”夫言必先有之,不然,安望其相人如此也。乃今日益验。公卒之明年,栎(按文集有“卡”字)以闰十二月一日(按:文集作“某月某日”)合葬公于县西芝山之原,手录公历官行实情铭墓中,予不得辞。公堂评文曰“如我所见,子之文比於韩柳氏,更若理到。”虽属推许过实,要为不薄吾文也。况栎又以为言,铭固吾责也。公在官,手不离卷帙,发为诗文,视其为人。有《谏垣》、《薇垣》、《归田》三稿,《宠嘉录》、《名臣论略》共若干卷,藏于家。或曰“前所兴要十六疏者,若又出其姓名,指列某事,以为后信可乎?”予曰:“得”。畅御史亨与浙江镇守张太监讦奏一些山不副使杨茂元言触时忌几死二;刑部署郎中丁哲断事,横下子诏狱三年琥冈知州刘逊见构藩府四;中官何文鼎言家法忤旨五;威宁伯王越营求再入六;戒璇乘轿七;滥度八;烧丹禁中九;京师大水十;陕西旱乾十一;内监请备元宵灯料十二;侍奉取铜鼓匠十三;侯伯周或张鹤龄纵奴害人十四;论置蒋琮于法十五;数李广十罪十六。当畅张构讦时适有知名已裂大臣视事两浙反,若有助张者,并出之,非止以见公之难,亦使居位者知谨于未死之前。于乎!世(按:文集无“世”字)有如公者,诚不敢不表面益著之。
铭曰:
志则难有,举世嘻嘻。蹇蹇匪躬,臣实以之。若锢臣心,山石可移。
虎豹食牛,视其儿时。所乏矫矫,亦有自恃。公一不少,气隘殿墀。
惴惴小夫,便汗弗支。石不能言,我为之词。百世而下,铭公者谁?
赐进士,南京大理寺左评事、在告邑人夏鍭撰。
邵宝简历
信息来源:明史列传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都御史魏文帝庙布政使致仕邵宝无锡文化 分类:历史探究
浙江天台 庞学栋整理
2015-12-22
邵宝,字国贤,生卒(1460-1527),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
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正颍考叔祠墓。改魏文帝庙以祠汉愍帝,不称献而称愍,从昭烈所谥也。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硃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释菜周元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郡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及会勘通州城濠归,奏称旨。寻疏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所自得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所著《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廷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干卷。学者称二泉先生。
其门人,同邑王问,字子裕,以学行称。嘉靖十七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以父老,乞便养,改南京职方,迁车驾郎中、广东佥事。行未半道,乞养归。父卒,遂不复仕。筑室湖上,读书三十年,不履城市,数被荐不起。工诗文书画,清修雅尚,士大夫皆慕之。卒年八十,门人私谥曰文静先生。
子鉴,字汝明。嘉靖末年进士。累官吏部稽勋郎中。念父老,谢病归,奉养不离侧。父殁久之,进尚宝卿,改南京鸿胪卿,引年乞休。进太仆卿,致仕。鉴亦善画,有言胜其父者,遂终身不复作。
闻庞方伯元化讣
王宗元
激昂意气欲凌云
他日同朝仅见君
国论是非谁史笔
谏垣轻重几弹文
山连吴楚三台近【元化天台人】
水出江河两纪分【公尝为河南广西二藩】
信宿信州成永诀
旧诗凄楚不堪闻
贾咏简历
信息来源: 《明史列传》
遗安文化研究中心数据库
浙江天台 庞学栋整理
2015-12-22
贾咏(1464-1547)字鸣和,号南坞。明朝内阁大臣。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正德九年(1514)充经筵讲官,改兵部主事,迁左中允兼修撰,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
正德十六年擢礼部左侍郎,改吏部左侍郎。
嘉靖四年(1526)五月以原官兼翰林学士入阁专理诰敕、掌参事府事,再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嘉靖六年八月十八日致仕,嘉靖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卒,年八十四。
祖居河南新郑郭店乡,元末兵乱迁居临颍。他自幼聪颖过人,才思敏捷,12岁从吕韬启蒙读书,一年多便通晓《论语》。
14岁,提学副使陈选称他为奇才,选入邑学为第子员,23岁经许州知州邵宝初试选为全州第一,所做文章常被学生奉为范例。
明弘治二年(1489年),为河南乡试第一名(解元)。
明弘治九年(1496年)贾咏中进士,被授翰林院编修。
弘治十一年(1498年)任会试同考官。
正德元年(1506年)任经筵讲官。因举止端庄,说话流畅受皇帝嘉奖。
1509年(明武宗正德四年),宦官乱政,将贾咏被降为兵部武选主事,次年又调任礼部司祭员外郎。宦官事败后官复原职。
正德六年任左春坊中充兼翰林院修撰,1513年(明武宗正德八年)任应天乡试主考,次年复任武主考,十一月任侍读学士,掌管南翰林院事。
1516年(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升任南国子监祭酒。
1518年(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转任北监祭酒。
1521年(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五月,升任礼部左侍郎。
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贾咏被命承天题主,翌年任会试主考官。
1524年(明世宗嘉靖三年)改任吏部左侍郎。同年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内阁,掌管诏书詹事府事。适逢修“武庙实录”,他又任史馆副总裁。八月,晋升为礼部尚书,加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武庙实录”修成后,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再修御制文集。
1526年(明世宗嘉靖五年)七月书成。又加光禄大夫、柱国、少保。他尽力辅助朝政,朝中典章程式多出自他手,注意为皇帝选拔人才。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八月,贾咏偶感脾疾,是月30日卒,皇帝为悼念他,停止视朝一日,并派官御祭9坛,葬于南坞之阳。
他为人秉性耿直,多次上书皇帝,要求惩治贪官,均为皇帝采纳。
嘉靖五年八月,贾咏因病告老还乡,家居20余年,达官贵人求见,均杜门谢客,和乡邻和睦相处,设义冢以济死不能葬之人。还在家整理旧时文章诗歌,著有《南坞集》流传至今。
嘉庆二十三年(1544年)贾咏80大寿,皇帝赐羊、酒等物,并在大十字街立“天恩存问”石坊一座。《贾氏藏书目》。
《过高密》
明朝贾咏
夷安过处属初冬,策马冲寒访旧踪。
父老尚传齐相国,碑文犹记汉家风。
风尘韩信沟中浪,云锁仪铭冢上松。
年少功名夸邓禹,也曾此地受褒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