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四季都有奶奶的陪伴,有奶奶陪伴的四季总是韵味不同。
秋季,印象最深的是中秋过后,家家都收了花生。爷爷奶奶的地都分给了爸爸和叔叔种。可能是因为年轻吧,爸爸和叔叔都不愿意侍弄费时的花生,所以我们家地里种的永远都是麦子和玉米。想吃点花生、山药还得去拾。这看似可怜的事竟是我儿时记忆最深的事。
就是中秋过后吧,种花生的人家收了花生。奶奶就带着我转战四处,为的就是拾别人家地里剩下的花生。
一个锄地勺,一个挎篮,几个月饼,一瓶水,一个老人,一个娃。这就是童年记忆中拾花生的图画。
我们一走就是一天,虽说不出村,但是最远的地是到了我们村西的梨树地里,因为远,去的人少,但是我们收获很多。梨树趟里,奶奶蹲着,弓着身子,用锄地勺一寸一寸地的刨着,翻过的土地就这样在奶奶脚下积累着,一米、两米、三米、五米......。累了的她,会坐一会儿,同四处疯玩的我说一会儿话。记忆中有这样的话:将来,我也会睡在这里。因为不远处就是我们村的坟地。年少时,总是对大人的话不走心,更加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等到多年后,在此地给奶奶上坟时,思及儿时的话,才觉得无限凄凉。
一天的辛苦换得半麻袋的花生,奶奶背在肩上。我就是挎着篮子围绕在奶奶四周拈花弄草(喇叭花、狗尾巴草)。十多天的辛苦换来的一冬的花生香。
奶奶,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