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中午接到师兄武汉大学王修贵教授短信,得知恩师已于上午9:55分永远离开了我们,连日来先生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心头。先生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后到前苏联莫斯科水利学院师从全苏农业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阿·尼·考斯加可夫,学习和研究水利土壤改良理论和技术。先生是我国农田水利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农田水利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校(院)系的管理工作,在水稻灌溉需水、灌溉管理与水利工程经济等领域做出了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主编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农田水利学》教材,并主编出版了国内水利经济领域最早的专著之一《水利工程经济学》,为我国农田水利和水利工程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先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特别注重国际合作,曾首次作为中国学者被推举担任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副主席,并于1993年任终身荣誉副主席,对推动我国灌溉排水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能够师从许先生做研究生是人生一件幸事。先生做人胸怀宽广,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总是宽以待人。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正值其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然而无论在其办公室或家里汇报工作,他都会耐心地听取汇报,不仅让人无局促感和距离感,而且总是给人以信任和鼓励,其谦逊亲和的人格魅力,时刻影响着我们。
先生做事视野宽阔,格局高远。他总是告诫我们在从事专业领域研究的时候,不仅要看自己怎没做,更要看别人怎么做;不仅要看眼前的状态,更要看长远发展;不仅要看国内的发展,更要了解国际前沿动态。上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期刊订阅相对滞后,国际会议报告的新成果较多,先生多次将其从国际灌排会议期间获得的有关研究资料,让我们阅读了解有关前沿研究动态,有些还让我们翻译成中文作为资料保存。先生很早就与我们谈到不仅要关注灌排工程对粮食安全的作用,也要看到其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负面效应,特别是其谈到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由于阿姆河与锡而河流域不合理的灌溉发展而导致世界第四大湖泊咸海不断萎缩直至干涸,给咸海周边的生产、生活及与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影响的事例,至今令人难以忘怀,这种现象在我国西部三大内陆河流域也先后出现过。
先生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无论是我们做本科毕业设计还是后来的研究生工作期间,他都会在繁忙的管理、教学与科研的日程中抽出时间,亲力亲为,帮我们确定设计和研究的选题,并悉心指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他不仅会提出各种中肯的修改意见,而且还逐字逐句地认真为我们做论文修改。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们后来走上教学与科研工作岗位,培养学生起到了深刻的影响作用。
尽管先生已远离我们而去,但先生的做人做事的大智慧、高尚的人格魅力与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为我们前行的道路上树立了灯塔,愿恩师之灵在天堂安息。
(黄冠华,1986-1989年师从许志方教授攻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