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张国诚慈母王金婷的天堂家园
 
王金婷
1936 ~ 2020
  张国诚
1932 ~ 2009
 
到访:6997  墓地祭奠:42   留言: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祭母心语
张杰  2020/10/20 21:36:00  浏览:214

2020年6月27日是端午假期最后一天,谁也无法预知这平凡的一天却成为母亲的忌日。前一天晚上母亲因肠胃不适加上慢性高血糖病,早早卧床休息了,当晚我打电话时保姆大姐回话讲母亲已入睡,就无法像往常一样聊几句。27日早晨打电话到家里无人接听,心里有些许不安,随后联系上了妹弟,告知母亲已住进重症监护室,当时心里咯噔一下,隐隐有不详预感,但想着母亲身体一直体弱多病但生命力顽强,觉得此次应该没啥大事的。
待到27日中午时间再通电话,告知母亲情况不好,血氧一直比较低,当时应该是急救状态,中午1点多接到弟的电话,讲到母亲的血压、心跳急剧下降,做儿女的此时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的生命体特征一点点消失,远在北京的我恨不能此刻在母亲身旁陪伴,当时有心如刀绞之感,似乎已无法呼吸,心里有被一点点掏空的感觉。
母亲就这样离开了儿女与亲人,告别了尘世的劳累,到天国与爸相聚了。自母亲离去后几个月来,心里仍无法完全接受母亲离去的现实,每每想起母亲,音容宛在眼前。在此仅写出点滴内心感受(也可当作与母亲聊天吧),以表达对母亲的哀悼与思念。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可以用历尽艰辛来形容。母亲籍贯河南省宝丰县,自母亲与父亲结婚后,母亲全身心侍奉赡养爷爷和奶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内乡农村也无法免于灾祸,1959年9月父亲已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学习(1959-1964),母亲一人在老家承担了赡养老人和维持家庭的重担,爷爷、奶奶还有大哥相继因病离世,母亲承受的打击难以想象。但自我们小时候记事时起,很少从母亲口中听她诉说以上悲苦往事,母亲的一生遭遇了各样困苦与艰难,但母亲的性格中有不屈与倔强的成分,无论是在湖南陪伴父亲期间还是在河南老家,母亲展现给我们的永远是自强不息、不怨天尤人的品格与精神,这点在全家搬迁至信阳后也有充分展现。可以说,母亲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关于父亲与母亲。《新约》中对婚姻与爱有如下经典语句:“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不求自己的益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父亲与母亲的一生诠释了以上关于婚姻的真谛,父亲与母亲相敬如宾,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对家庭无私奉献,为儿女树立了榜样。
关于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母亲一贯重视子女及后辈的教育,用呕心沥血形容亦不为过。母亲一生不识字,但母亲是知书达理的明白人,母亲重视的是不言之教。父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首位老师,也可以说是终身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与母亲一生本分做人,不攀附,不巴结,一直对子女倡导勤俭自立、品行端正与奋斗进取的价值观,这方面父亲与母亲为子女树立了人生楷模。
母亲的为人之道一直是宽厚待人、体谅别人,先人后己。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时常有外地讨饭的人光临,母亲会慷慨拿出自家的食物分享(当时条件并不宽裕),邻里乡亲有何困难母亲都是急人所急,尽力帮助。由于海外工作原因,我回老家探望父母的机会甚少,父母年纪大后一直都是由妹妹与弟弟照顾,每次回老家探望,母亲都会关心亲家老人的健康及生活情况,嘱咐我注意事项。我感到十分愧疚的是,当时在父亲与母亲诊断患病后我没能尽力带父亲与母亲来北京诊治,在海外工作期间也没能带父母出国转转,思之悔之,可以说我自己对父母做的不够,有愧于父亲与母亲。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母亲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愿母亲此刻得享安息。
父亲与母亲遗留的精神丰碑永存子女及后代心中!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