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万卫星先生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万卫星先生
1958-07-17 ~ 2020-05-20
 
到访:49053  墓地祭奠:13103   留言:859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与万老师一起的早期日子
刘立波  2020/5/24 6:54:00  浏览:444

1997年6月,我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博士毕业。在一位武大师长的推荐下,以博士后的身份加入到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万卫星老师的团队。由此,在万老师引导和呵护下,很幸运的一步一步经历了我的而立、不惑和知天命。
我博士后期间,国内那个时候研究经费都不多,一般一个课题项目都只是几千、几万。1995年万老师获得杰青60万,在当时就是天文数据般的感觉。万老师看我正在做电离层模型,需要好的计算条件。他毫不犹豫花了好几万,给我买了当时室里最好的计算机。在电离层研究室(我们也习惯称武汉电离层观象台),我们的电离层模型从张顺荣发展的一维模型和我与涂剑南师兄发展的二维模型工作起步。历经余涛、雷久侯、乐新安、乐会军、任志鹏的加入与发展,现在形成为一个全球耦合的综合模型。回想起来,我们在模型方面的进展,应该和万老师那台机器的投入(或他的前瞻),有着某种因緣。
万老师是第二批杰青获得者。杰青项目期间,万老师正研究大气波动的电离层地区特性,在青藏高原地形相关的天气过程激发的电离层大气波动的区域特性上,取得了重要的认识。后来,他把这方面的工作交由袁洪、丁锋发展,形成了大气波动的系统性探测研究方法。
他对电离层偶发E层有浓厚兴趣,先后安排谭辉、左小敏进行相关的工作。为了推进对高纬Es的认识,他访问澳大利亚墨尔本La Trobe大学Peter Dyson教授团队。电离层测高仪数据的判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现在不容易,以往更是。1999年,电离层频高图的判读软件就没有设置读取Es这个参数的能力。万老师利用软件可以读取foF2,借用foF2来判读Es,解决了Es的读取困难。这一处理让Peter Dyson教授的团队大吃一惊,连连竖起大拇指。后来我帮万老师标定了一段时间的频高图。就这样,我从电离层模型研究迈入了电离层探测研究,开启了持续20年电离层频高图的判读。先后把赵必强、栾晓莉等带入了电离层频高图的判读。
为了获得大气波动信息,万老师和宁老师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流星雷达,率先在国内开启了利用流星雷达进行低热层的探测研究。到现在,形成了跨越南北的流星雷达链,为我国低热层风场、温度的探测打下了不朽的基础。
万老师不断拓展研究方向,吸引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加入,又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输送到国内各单位,为我国电离层物理的人才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不少电离层观象台的学生均有印象,我经常拿着茶杯到学生办公室。他们也许不知道,从一开始,万老师就要我协助他管理学生,说不能把学生耽搁了。
生活上,万老师是一位关心学生、关心同事的师长。万老师很喜欢小孩子,与我女儿妞妞还存在一段“巧克力沙发”的趣事。
2004年,我们一块从武汉来到北京,掀开了新的篇章。
…………
往事历历在目。陪伴我23年的“老万”却在“我爱你”的日子远离我们。万老师,…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