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刘树勋 郑维蓉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刘树勋
1902 ~ 1986
  郑维蓉
1901 ~ 1986
 
到访:22784  墓地祭奠:27   留言:1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丹心一片照汗青 (何冰皓)
老夫孓  2020/5/6 15:44:00  浏览:219

                       丹心一片照汗青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何冰皓
星移斗转八十四载,刘树勋同志走完了不平凡的人生旅途,与我们永别了。悲痛之中,往事历历,感慨万分。
我同刘老相识三十多年,先后三度合作共事。最初是五十年代在南京市,其次是七十年代前期在南京工学院,最后是八十年代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工作相处,亲密往来,沟通了彼此之间的思想感情。他既是一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又是一位经验丰富、卓有建树的专家。他的一言一行,处处表现出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工作极端负责的品德,向来令人敬佩。
刘老热爱祖国,竭尽忠诚。他早年留学美国,学业未竟,“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他毅然提前回国,爱国之心于此可见一斑。新中国诞生了,他怀着让祖国早日强盛起来的坚定信念,满腔热忱地投身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他任南京市副市长期间,分管基本建设工作,无论参予何种项目的制定和实施,他都按照“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从实际出发,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力求最佳效益。当时,南京人民迫切希望有一座宽银幕布电影院和一座体育馆,而市里却缺少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刘老领导了曙光宽银幕电影院和中山东路体育馆的筹建工作。他独具匠心,巧妙构思,不但工程竣工快,还节约了许多资金。他常说,我们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基建资金一点也不允许浪费。赤子之心溢于言表。十年动乱,国家受难,人民遭殃,他痛心疾首,爱国之心未减。七十年代初,大学重新招收学员,刘老对当时的招生办法和教学内容有意见,几次对我说,招生必须通过严格的文化考试,否则学员的质量无法保证,难以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一次,有人提出要砍掉南工图书馆订阅的外文资料和杂志,刘老亲自到办公室对我说:“不了解国外的新技术,不清楚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国家就甩不掉落后的帽子,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从何谈起?!”在那众所周知的时代,他不怕别人给他戴帽子,敢于直言,的确难能可贵,没有一腔凛然正气,是根本做不到的。
刘老热爱党,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他经历了许多曲折,目睹了种种腐败,如同从黑暗中走过来的人一样,深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条颠朴不破的真理。他虽然是党外人士,但他时时处处自觉对照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他的社会活动较多,但每次外出,都向党组织请示、汇报,表现出了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委会,这是党中央总结十年动乱的沉重教训,为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作出的重要决策。刘老在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身体力行,认真执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各项决议和决定,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前如何冬天以来,他关节炎病严重,血压高,行动不便,难以正常出席常委会有关重要会议,但当常委会机关派人向他汇报有关会议情况时,他都详细听取,还提出一些建议。来如何春季,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召开,他执意抱病赴京,多次劝说,他才安心在家养病。今年四月,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他表示一定要出席会议。他说:“七五计划事关我省的大政方针,说什么我也要参加这次大会。”一位党外人士,把党的事业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多么难能可贵。
艰苦朴素、亚于律己是刘老的一贯作风。他身为教授、副院长,又在省市机关兼有多种要职,但从不以权谋私,从未向组织提出过非份要求。他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按规定可以享受合理的有关补贴,他坚辞不受,多次向他讲清原委,他才勉强同意。近几年他行动不便,常委会机关给他定做了一张轮椅,好一再表示不要拿到家里来给他专用,应该放在机关,需要时才用。十如何动乱期间,他参加和领导了大西北公路的设计工作,有时因公去西 安、兰州等地,按理可以坐软卧,可他连软座都未乘,乘的是火车硬座。我曾劝他注意身体,他笑着说:“我不是挺好吗?年龄虽然大了点,但身板子还挺硬朗呢!”刘老克己奉公的精神,仅此数例,就足以作为我们今天端正党风的生动教材!
“人和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树勋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崇高的品德和优良的作风却光彩照人,永存人间。我们要学习他的高尚精神,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六月二十五日


(南京工学院特刊,第481期,1986年7月2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