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刘树勋 郑维蓉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刘树勋
1902 ~ 1986
  郑维蓉
1901 ~ 1986
 
到访:22772  墓地祭奠:27   留言:15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刘树勋在苏州虎丘塔修塔工程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老夫孓  2020/5/6 15:40:00  浏览:221

1978年6月7日下午(第二次会议)
苏州我还是第一次来,看了一下,皮毛而已,但有些问题。
原来塔是怎么样的?砖有老的有新的,说明是后来的。老砖不够,用上了新的。材料上面有的是大理石(最后三层)。咱们对这方没有多少了解。
塔的变化很不少,有的变成︶样子。每层八角的高度也没有,八角之间的变化也没有。
一是结构问题,一是基础问題。现在都只有约数。
重心在那块?多少重?一层一层求偏心下来才对。
根据偏心不至马上倒。这也是大概估计一下,偏心大概在:0.9几。核心距离1.3米几,大概1.6米,0.6余幅。还没有到受拉的程度。保险系数越来越小,现在到了2.30问题就大了。
上次修过以后,圈门有高有低。外面也是有高有低。
探的问题。很重要。是不是敢碰?!过去“四人帮”帽子有多少顶,现在有中央来这许多同志,我们可以碰了。
从上到下。都要搞清楚。上次探过一次的结论,不太可能,在那个时代搞建塔的一定也是个大官,胆子一定小,不敢胡里胡涂,一边筑在石上,一边筑在泥上是不可能的。可能一边在好岩石上,一边在坏岩石山上,那是可能的。因为那时分不清,还是整个在石头上?还是塔座在石头上?
塔里不能摆钻,太靠近了也不能摆钻,打完钻要立刻填起来,否则漏水,危险更大。对塔挖一米,搞下去斜坡下去,搞到了马上填起来。塔附近不可能,他们胆子也是小的,因为这是一千年的古塔。
要请示市委敢不敢挖?挖要搭棚不怕下雨。下雨也不能放下。
情況不搞清楚是不行的,必须拉开来看一看。不能拉半截子就走了。
临时措施,地平形马上要搞,排水沟变了养鱼池。日晒雨蚀。首先把地平搞好,水不能再进去。离远些的一起搞好,一起排出去。
加固方案。一千年的玩意,搞不好一拉就散。风一吹又加重,要四方都拉オ行,否则局部拉坏,必先保护起来才能拉。搞钢丝网較好,我想不用钢筋钢丝。现在不敢箍。要使它往下压时漲不了。
竖钢筋要粗些,混凝土要灌满,既保护内部又增强砌体力。
用聚乙烯我还没看懂,压不进去。一压压坏爆开,外面有了钢丝网也可以不灌,那个名堂大家有迷信。砌体压浆,多了爆,少了无用。南京灌过不少,不行,要先箍好,包起来,否则灌不进去。什么砌体?多少压力?打多少洞?还不如外边加固较保险,要估计这是一千年的东西,一定要当心一点。包完以后打洞,再灌浆,拉浪风也可考虑。
(二)基础的变化,有时地质也会変化,有时涨有时降。
(三)加固之前不能搞电钻。打电钻震动很厉害的,恐怕塔受不了。
(四)回填不加石灰也不行,非加石灰不可。加10-8%石灰就够。

1978年6月9日上午(第三次会议)
至于测量间题,要建立几个离远一点的基点。
地也可能变歪的,山都可能变的,不要太讲得太远了。
塔要搞正恐怕不行,不能再慢慢研究。塔已一千年,不能照新机体来研究。
现在最怕它应力超过,要特别注意。尤其东北边,外因影响特别厉害。
倾斜是多种原因的,但最怕是应力问题,在研究之前必须要采取措施。当心!
要等什么原因都找出来再措施。怕来不及。
将来怎么加固?用钢板桩是不行的。连续挡土墙是可以考虑的,但不作決定。方案要考虑,不能这不在乎,那不在乎,不在乎多了就会垮了。
倾斜不能平均算,有时不斜有时会斜得多些。塔从实际1.75变成2.30。
防水,加固以后,其他一切都要一起搞。要搞清楚,要搞得快。
我说没有事,那不行啊!否则最后还是要倒。
想把原因找得一点不错不可能。
想把塔保持当年原样,只能基本上照它的样子,差不多,要ー点不变就没有办法。能少变则少变,不变点儿不行。原来柱子已加出来了。现在不能扶正了,底下没有东西,不能项,一顶就坏了。只能适可而止。
到北京图书馆查查资料,苏州的查苏州的资料。派专人一本一本查。最好再拿出个临时加固方案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