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的后代们,出了不少读书人,比如我们家就出了七个,目前有一个研究生、四个本科生、一个高职专科、一个中专。这跟他们是有些关系的,起码我是受了影响的。
奶奶是文盲,却受传统影响,很尊重文化。她有个习惯,凡是写了字的纸,从不乱丢,既不用来上厕所,也不用来包东西,而是仔细地收存起来。
我们赣西,历史上就对文字有敬畏感。古代各地都设有焚化炉,叫化文塔,写了字的纸是要在那里集中焚烧的。
爷爷不是文盲,能写些字,但文化程度不高。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学会写字的,隐隐约约感觉,他可能是在解放时的扫盲班里扫的盲。
但他的这点文化让他在村民和同族中有了些地位。比如农村写包封、给瓷碗錾名字、给桌凳椅刻姓名,他经常乐于相助。他还有一套专用家伙,就是錾钱纸,每年清明、七月半和春节,他除了为自家錾,还要为别人錾很多。
我记得他还能做简单的竹木活,破竹子、剖竹篾、织筐织篓,虽然手艺不怎么样,但还是像样的。
一是自己动手,二是乐于助人,这对我是个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