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慈父母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查看图片
慈母讳树英
1939 ~ 1998
  慈父讳忠祥
1942 ~ 2012
 
到访:13901  墓地祭奠:289   留言:71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记忆中的母亲
bj国庆  2008/11/30 9:21:00  浏览:149

     12年前,母亲离开了我。。。。。 
   
     那一刻,我还没有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领悟到:原来母亲是那样的无法替代! 
   12年的岁月,弹指一挥,算不得风风雨雨,但也有忙忙碌碌的艰辛,可母亲却始终留存于我的边边角角的脑际里,闲暇之余,想到的都是母亲。12年了,有时,坐在电脑前,坐在母亲的网墓前,面对母亲慈祥的微笑,我还会不禁的潸然泪下,仿佛的感觉才算真实:母亲留给我的已经是记忆了。 
   孩提时的我也是贪玩的,那个年代最好的游戏,也就是约上几个伙伴,跑到村东大坑溜冰,这也算是很尽兴的活动了,哪怕是隆冬的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家的,那时父亲是在县城上班的,每天陪伴我们的是母亲,往往是这样的感觉,最近的也是最不珍惜的,现在的我们能真正明白吗?那时,很想见到父亲,父亲好像是每周才能回一趟家的,整天面对的是母亲,是母亲的耳提面命,是母亲的琐言碎语,那时却从不会担心,回家晚了,母亲会不在等我,每次很晚的尽兴归来,都是母亲端坐于炕头的一角,围坐在暖被里,就着灰暗的煤油灯光,衲着鞋底,为我们的衣着夜以继日的忙碌着,更不知道,也不会理会,溜冰后的鞋底到了第二天的早晨会干爽如常? 
   父母给与儿女的是不需记挂的。母亲给与了我们太多,我们能反馈给母亲多少呢?我们能像母亲那样,无私的给与吗?我们是娘亲的肉,我们是娘亲的血,在母亲的眼里,我们是母亲的一切,不管母亲养育过多少子女,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就是母亲的全部,这也就是在我们自己为了人父为了人母后才能有的感触,也是母亲留给我们的感触。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地处沧州东南的平原上,那时村里没有自来水,村民的吃用都是靠村里打的几眼人工水井,由于那个年代没有过多的开采,水井的水位还是很高的,有雨季的夏天里,记得大人们都可以用“水舀子”伸手取水,到了冬天,水位也就是2米左右,后来的我也学会了用水桶到水井里打水的技巧。这套工具是今日里的年轻一代所不能体会的,一副挑水的工具由两只水桶和一条两头带有铁链的扁担组成,两条铁链用铁环固定于扁担的两端,每条铁链由4-5支铁环环环相扣而成,尾端扣着一个铁钩,其作用在于挂着水桶的“铁提”,每只水桶能盛水20公斤。在水井里打水关键是技巧,手提扁担一端的铁链,另一端挂着水桶顺到井里,紧贴水面,左右摇摆,然后猛然将手一松,顺势将贴近水面的水桶斜向扎到水里,再向上猛地一提,就完成了将水灌满水桶的动作,这套动作是得一气呵成的,是不能经历第二次返工的,母亲肯定是熟练这套动作的。父亲不在家,家里的用水只有靠母亲到“园儿头”的水井里挑水了,母亲也是个轻易不求人的人,不管是秋冬还是春夏,父亲不在时,都是母亲在维持着一家的用水,没有体会到母亲那时的艰辛,但却能想象到母亲的无奈和坚韧,到了后来,母亲常常向我们提起“园儿头”张姓大哥,尤其是冬天,井边是相当湿滑的,加之结了冰,更是一个女人所畏惧的,但却是这位张姓大哥,只要是在场,却总是帮着母亲将水挑回家来。以后上了学,离开了我的家乡,工作在首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回家了,很多也是因了没有了母亲在村边的等候和迎送。也不知道那位张姓大哥的近况,但母亲的记忆也就是我的记忆,在我的内心深处,随着母亲的记忆我也一直铭记着。 
   
 
原文20081130 发表于BEIJING  浏览:1135  
录入时间:2008/11/30 9:21:59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慈母讳树英-慈父讳忠祥网上纪念馆 网址: [复制] 收藏本馆 管理纪念馆
纪念馆首页 | 网上墓碑 | 生平简介 | 祭奠留言 | 纪念相册 | 纪念文章 | 关于本馆
Copyright(C)天堂网 www.tiantang6.com 版权所有.[联系天堂网]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