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崔建书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崔建书
1931-11-03 ~ 2004-08-26
 
到访:5423  墓地祭奠:0   留言:2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忆公公
朱卫平  2020/4/1 8:24:00  浏览:213

    忆  公  公
      朱卫平纪念公公建书文章 
   公公家在青龙县城,那是一座老式的普通的四合院,据公公说他爷爷的爷爷那辈人就开始在此居住了。院子很大,中间用水泥板铺成过道,由大门通向前后房门,过道两侧是两个菜园子,一年四季,生长着各种时令新鲜的蔬菜,园子周围靠近过道两侧栽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春秋时节,各色鲜花竞相开放,仿佛张张笑脸,欢迎着客人的到来。
我嫁入夫家后不久,公公便由民政局离休,每天读书看报,下棋打牌,伺弄花草,晚年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丰富多彩。在我的心目中,公公是一位慈祥可亲、心胸开阔、热情开朗、乐观健康的老人,虽不健谈,却有远见卓识,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正确看法,有独到的见解,说出的话语,常给人以启迪。凡是与他相处的人,无不感受到他的温暖和慈爱,在家族、亲朋好友及同事中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曾想,今年8月初的偶感不适,却被医生宣判了死刑—弥漫性肝癌晚期,短短的三十几天,他不顾家人的苦苦挽留,不顾医生的全力挽救,不顾儿女的声声呼唤,匆匆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爱他的亲人们,离开了他所营造的和睦、温馨的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这个世界……
   公公一生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年轻时是我国首批空军,后响应党的号召,于七十年代初由北京空军后勤部转业回家乡工作,投身地方建设,离休后,身体依旧硬朗,很少打针吃药,七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思维敏捷,动作迅速,腰板依旧挺拔,举手投足仍不失军人风采。我们常带他出去旅游,每次公公都是欣然而去,高兴而归,下海游泳,爬山登高,外出游玩的纪念照片装满了几大本相册。去年,我们一起坐飞机去北京玩,公公故地重游,无比兴奋,一路上有说有笑,给我们讲了许多他年轻时在北京工作的情形,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跟着他一起哈哈大笑。在北京玩的几天里,我们跟他一样非常开心快乐。今年“五一”放假,我们一起去登山,一行8人,公公始终走在最前头,他还负责背着干粮和水,手里还拎着几瓶饮料,一边爬山,一边大声地唱着京戏。别说,他唱的还真不错!有板有眼的,正宗的马派,不愧在北京呆过二十多年。据公公说那些京剧名家的戏他都看过,梅兰芳还见过好几次呢!公公第一个登上山顶,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走的都快,当我们几个终于登上顶峰又蹦又跳、又喊又叫时,公公呢,早已站在那里俯视着满目翠绿的群山,更加大声地唱起了他那有板有眼的京戏。
   公公爱看书看报,国家大事、世界新闻,他全知道。常年订阅多种报刊杂志:《老人世界》、《自我保健》、《故事会》、《半月谈》、《秦皇岛日报》、《晚报》、《燕赵都市报》、《中国电视报》、《视听之友》等等,家门口的两个大信箱,每天都被邮递员塞得满满的。每次家里来人,他都要跟人谈起国家乃至世界正在发生的大事、要事,还要告诉人家各种保健知识,什么该多吃,什么该少吃,什么东西有营养,什么是健康心态等等,他都会不厌其烦的跟人一一道来。公公最喜欢下象棋,在县城小有名气,每年县老干部局组织的象棋比赛,他连续几届都是冠军,还常带些床单、被罩之类的奖品回家。除几个老棋友外,常有些慕名而来的人与他对弈,公公是来者不拒,不管手里有什么活儿都得放下,与来人杀上几个回合。公公有一套自己设计订做的专门用来下象棋的小桌子,小马扎,每次有人来找他玩儿,他都是先泡两大杯茶,然后拿出他的专用工具,在院子里或客厅里摆好,四平八稳地坐好,人手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茶,再开战。公公还喜欢书法,虽无名,但常写,棋友不来的时候,他就在家写毛笔字,家里的白纸上、报纸上常见到他的墨迹。
   公公一生与人为善,不求索取。离休后,更是闲不住,东家炉子灭了,他把烧好的蜂窝煤用铁夹子夹着送过去;西家主人有事出门,把房门钥匙交给他,他负责看家,外带看好炉子。他有一把大铜壶,常帮邻居烧开水。每次家里来客人或节假日子女们回家,他都高兴得象个孩子,一趟又一趟出去买来很多好吃的东西,饭后我们常在一起打麻将,如果人多时公公一定是把座位让给别人来玩,他呢,就乐呵呵地看着大家玩,一会儿沏茶让大家喝,一会儿削好苹果,分给大家吃,一会儿又端来花生瓜子。人多,他就拿来几个盘子,这拨人旁边放两个盘,那拨人旁边放两个盘,一盘装着花生瓜子,另一空盘,用来放花生瓜子皮儿,他看哪拨人面前的盘子里吃空了或皮满了,他就给添满,皮儿倒进垃圾桶。家里人再多,他也不嫌吵闹,总是乐呵呵地忙前忙后,乐此不疲。
   公公的突然去世,给我们全家带来巨大的伤痛,院子里的鲜花凋零了,宽大的绿叶枯黄了,连屋檐下被他称做邻居的小燕子也飞走了……至今,我们还恍如梦中一直不敢回家,不敢走进那个昔日充满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如今冷冷清清的小院子。以前我们每次回家,一路上只要手机有信号的地方,都会接到他打来的电话,问到哪里了,到家时车还未停稳,就传来他洪亮的喊着孙子名字的声音,孩子第一个跳下车欢快地喊着爷爷,然后是祖孙二人拥抱在一起,互相搂抱着走进家门,进屋后,看到的是早已准备好的满桌的丰盛的美食。几乎每次都是这样。现如今,我们再回家,还能接到那个询问到哪儿的电话吗?还能看到祖孙二人相互喊着拥抱着在一起的情形吗?
公公留给我们的美好的回忆太多太多,他优秀的品质,宽广的胸怀,乐观的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笑面人生。
公公的音容笑貌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儿媳:朱卫平
                              2004年9月30日 于秦皇岛家
摘自青龙满族自治县文联主办的《青龙河》期刊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