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慈父刘发元慈母陈荷秀的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刘发元
1904 ~ 1962
  陈荷秀
1916 ~ 1971
 
到访:17073  墓地祭奠:31   留言:29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追念父亲
刘权衡  2020/4/12 15:52:00  浏览:409

    不孝子刘权衡少年丧父,青年丧母,从未用自己的劳动收入奉养二老。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十五日鬼节,如今政府规定不得烧纸钱,遂以此文祭奠父母。
    父亲刘发元,1904年生于江西丰城,遭日寇空袭时逃往铅山县河口镇。曾在外公店里做学徒,因忠厚诚实深受我外公喜爱,娶得我母亲为妻,并从外公处获钱若干,与亲戚合伙开办同兴布号。亦因其忠实可靠,又被合伙人推为布号经理。
    同兴布号位于河口镇和平街与复兴路的交接处,雇有店员数名,炊事员一名。店面不大,如同现在的个体户商店。
    这个情况缘自本人儿时的记忆,即解放初期的印象。当时我不足十岁。在我的记忆中,学徒对我都很和善,我感觉不到我父亲以及其他合伙人和雇员的“阶级矛盾”。
    之后,经公私合营,同兴布号不复存在。我父亲因此失了业,在街道谋得会计职务,好像还担任过居委会主任。
    父亲被定为工商业者,但我们家境其实一般,没有私房,住房和店面全是租来的。
    除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之外,我们的生活还算处于温饱水平,经济状况情况可能超过了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因此,我几兄弟姐妹都被送上学念书,大哥于50年代初大学毕业,大姐和二哥也读到小学毕业,二姐则是中专毕业。我认为,我的哥姐能接受这么多正规教育,不只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可以维持,更重要的是父亲重视对子女的培养。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很严肃,我几乎不敢在他面前撒娇,或者撒野。但是他在工作上是很认真的,我曾经到他工作的居委会食堂(大跃进时代城市居民的锅献出去炼铁了,居委会办起了象征共产主义的大食堂。父亲是居委会会计,也管大食堂的账目)宿舍陪他睡觉,有时候一觉醒来,他还在挑灯夜战。
    我父亲在居民中威信甚高,历届被选为镇(又好像是县)人大代表。我记得他给人调解家庭纠纷,调解结果达到了真正的“和谐”。当地干部群众对我父亲的称谓一直都是“刘代表”,直至父亲病故。
    以后我回家遇见老邻居,他们都还是念念不忘“刘代表”,对父亲交口称是。
    父亲于1962年病逝。三年自然灾害大家都缺衣少食,父母忍饥挨饿尽量让我们多吃。当时食品店出售米糠做的饼子。父亲常买这种糠饼吃,说是可以治疗浮肿。他脸上是有浮肿,治疗浮肿也许是他吃糠饼的一个理由。但是我总认为,他吃糠饼主要还是想节省粮食让我们多吃点,因为我尝过这种糠饼,根本无法下咽.由于糠饼很难消化,致使父亲患了肠梗阻,两次到上饶治疗。
    父亲曾在河口医院住院治疗.我在医院陪房,同房病友曾夸我懂事,父亲表现得很欣慰。
    父亲是在上饶进行第二次治疗时去世的,时年58岁。
    我永远怀念我的父亲.我很惭愧,我就不知道父亲的生日,他的出生年份是靠推算出来的。因为他比我大四十岁,我生于1944年,他自然生于1904年。

 
                          写于2013年8月20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