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肖焕雄教授网上纪念馆
  查看图片
肖焕雄教授
1932-06-25 ~ 2020-03-25
 
到访:34508  墓地祭奠:621   留言:593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沉痛悼念肖老师
姚福海  2020/3/27 15:22:00  浏览:323

                                           沉痛悼念肖老师

                国家能源集团金沙江水电开发公司总工程师      姚福海

         早上刚进办公室,就看到李品荣老师在群里发布的一个悲伤消息:昨晚七点,肖焕雄老师因患脑梗去世了,享年88岁。全天在办公室,脑海里浮现的都是肖老师的音容笑貌
         肖老师是我专业上的引路人。1983年9月,我被录取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业学习。进校后没多久,我就以填报志愿时没报考这个专业为由,到招生办去“闹”。记得一位戴红腿眼睛的中年女老师打开一本卷宗,告诉我:“你报考的高压电气专业在陕西只有一个录取名额,这位被录取的同学,分数比你高20多分,只能调剂你到现在的专业”。对此,我无言以对,只得夹住尾巴灰溜溜的逃出校办公楼。后来我还不死心,又到系办再次申请转专业。我提的理由是,隔壁的武大都可以允许转专业,我为何不能转。当时系办一位患白癜风病的老师被我找烦了,很生气的说:请示了领导,全校除了农水和施工专业不能转以外,其它专业都可以转。就这样,我做为“问题学生”,在游东湖、看小说、睡懒觉的郁闷情绪中度过了大一。到了大二,薛老师当了班主任,很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记得198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三教一楼,薛老师请肖老师给两个班做报告。当时,肖老师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回来没多久,见多识广,手头又有很多施工科研项目,冷门、枯燥的施工专业被他讲的栩栩如生,充满了诱惑。听了他的报告,我感觉学施工专业很有前途,于是便沉下心来,正式进入到学习状态。
       肖老师性格开朗,非常健谈。他在露天电影场旁的旧宅和茶港的新宅,我和同学都去过。在大四,我们七个人跟着他做毕业设计,他每天上午来教室一趟答疑。记得他数学功底非常扎实,我想了几天的问题,到了他手上,一个简单的假定,再来一个推导就迎刃而解。在他的循循善诱中,我学到了他受益一生的优点:解决工程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要通过假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用数学和力学知识破解它。毕业前,他对我的毕业论文很满意,给了最高分,还一再鼓励我:你从事科研的能力很强,今后一定会有出息。他的过奖成了我后来工作中的动力来源之一。
        在设计单位19年的工作锻炼中,我先后设计过泄水闸、隧洞、土石坝、路桥等,在施工第一线累计工作了十年之久。每做完一项设计或者每解决一个重大技术问题,我就按肖老师当年的提醒,从理论到实践来一次全面总结,时至今日,在全国公开刊物上发表了42篇专业总结。其中,在国际会议上交流了4篇,还有两篇获中国大坝学术年会十佳论文奖。此外,还获得了1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专业能力讲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2年,我参加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统考,在陕西省一千多名考生中,我名列第三名。我在专业研究上的激情受肖老师的影响很大。
         2006年12月,我进入大渡河公司协助公司领导管理技术工作后,肖老师经常以咨询专家的身份来公司参加技术会议,我与他又有了更多的交流。当看到他毕生从事的专业研究,由我主笔,将其写成了两部设计规范(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水电工程截流技术规范)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30多年前提出的工程风险设计理论,很多人感到陌生,甚至不予接受,我把它深入消化后,结合工程实践先写了一篇六千字的长文发表在水力发电学报上。有了这个学术宣传,到了2005年,我试图将肖老师的风险理论写入正在修编的规范,没想到在初审会上,受到所有人的一致反对,时至今日,仍没有落实在规范条文中,他知道后只是遗憾,并没有生气。肖老师是学者兼专家型的复合教授。当年瀑布沟截流时,他建议不要准备混凝土四面体,而是用钢筋笼串,很多人不理解,他在工地的黑板上,画了水下钢筋笼的受力分析图,原来,和混凝土四面体相比,同等重量的钢筋笼,因为透水的原因,所受水流的推力小,但与河床的摩擦力又大,因此,稳定性好。他的解释被所有人接受,按他的意见实施后节省了好几百万元。后来三峡公司在溪洛渡截流时,对他的理论进行了现场验证,把同等重量的四面体和钢筋笼都绑上气球推入江中,结果,四面体被冲了二百多米,钢筋笼只移动了几十米。
        肖老师敢于直言,为此他没少得罪人。有一次他来成都开会,和我说起他的苦闷。学校把他报了两次院士,初审都没通过,原因是他在三峡担任专家组成员时,和某权威人士有过多次争论,搞的人家脸红而下不了台,某权威人士在院士评审时有一言九鼎的作用,他自然没戏。
在专业研究的道路上,我也彷徨过。大约十多年前,我和谭靖夷聊天院士聊天时谈到了一些规范,谭老说,规范是给水平低的人看的,高水平的人就不看规范。谭老的话让我觉得编写规范也没多大意义。还有一次,我花费了半年的晚上时间出版了一部四十多万字的大坝专著,我还赠送给很多专业人士。可是基本没有人看。还有人提醒我说,你费了那么大的劲写专著,还不如构思一部反映三角恋的小说,把它拍成电视剧,还有人看。当我把这些情况告诉肖老师时,他哈哈一笑,答复说,你搞你的研究,管别人干什么?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已年过半百,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我要继承肖老师在做学问方面的探索精神,争取再有几项发明突破,不辜负他的谆谆教诲。
                                                                     (2020.3.26晚于成都)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