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我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西边家”,这是我最喜欢的家,在这里最开心最快乐。90年代初,那时候家里冬天都是烧煤块,大块儿的煤要用锤子砸开敲碎再铲入炉中,而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炉灰渣,爷爷都会背着挎篓一趟趟的往胡同外倒炉渣。受技术所限,爸妈楼上的房间并不暖和,只有爷爷奶奶的里屋最暖和,我和姐姐自然而然就跟爷爷奶奶一起住,里屋的暖气管道上总会放着几罐露露,或者红薯,从寒冷的屋外玩耍回来,喝一罐热露露,吃一块红薯,真是美滋滋。早上我们还在被窝里赖着,爷爷端着一个小铝锅问我们“起不起,起我斗去给恁买饸饹啦”,不一会,爷爷端着一锅饸饹面和一兜大饼就回来了,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的味道,也因此培养了饸饹情结,每次回老家必须要吃上一碗,虽然奶奶他们都说西边家门口的饸饹面不正宗,可对我来说,那就是正宗的味道,是爷爷赐予的味道。
家里人都知道爷爷是爱吃懂吃会吃的人,可很少有人吃到爷爷做的饭,而我那时候不用上学,天天在家,就有了这个幸运的机会,那天奶奶有事不回家,爷爷负责做饭,结果爷爷做了一大锅酱汤面条,真香真好吃,我们爷俩居然吃完了一锅;后来还吃过一次爷爷做的大锅菜,也特别的好吃,爷爷做菜的宗旨就是 “大大嘞酱,大大嘞油”,所以做出来特别香。早餐爷爷还爱吃豆腐乳,家里柜子里总有爷爷买的各种豆腐乳,红的白的辣的,爷爷吃豆腐乳会放大大的香油,滴几滴醋,这个习惯一直影响我至今,我现在吃腐乳也是这个吃法。爷爷爱吃的东西很多,每一样都影响着我,传承至今,这也是一种家族的传承吧,像豆豉鲮鱼、焦支都是家中常备,爷爷还特别爱逛街,买街头巷尾各种好吃的回家。
到我上学后,每天都是爷爷骑车送我去学校,到学校后爷爷会给我一块钱零花钱,那时候的橘子味的冰棍才五分钱一块,玻璃球一毛钱十个,大大泡泡糖也是随便吃个够。那时候应该人人都羡慕我有个好爷爷吧。
小学二年级时,我跟姐姐搬去市里上学,听姐姐说奶奶很舍不得我们,可那时候的我也不懂什么舍得不舍得,因为并没有感觉离开老家,每个寒暑假我都是回西边家过。从小我就晕车晕的厉害,可是每次放假回老家我都不怎么会晕,因为心情特别好,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地方。早上天蒙蒙亮,我就跟着爷爷起来出去逛,爷爷戴着他标志性的草帽骑着大二八带着我,清晨的路上真的没有汽车,空气也特别清新,整个人都特别精神,不过爷爷要一路走一路停,因为爷爷总能遇到熟人,有的挥挥手打个招呼就过去了,有的会下车多寒暄几句,那时候觉得爷爷是不是认识全县的人啊,好厉害。有时候早晨也会跟爷爷奶奶一起去南边院里劳动,去拔野草,种菜浇水之类的,我都是开始卖力的干一会儿,之后就去玩什么西瓜虫之类的了。南边院是另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在这里摘葡萄,晒酱饼,还捅过一个蜂窝,踩过两条蛇,吓个半死。这里挨着大粮库,总想一探究竟,可从来没有进去过,在这里平坦的石灰地上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后来我就骑着车子跟着爷爷四处转了。
爷爷特别注重学习,也特别爱看报纸,每当看到不认识的字就让我搬字典来查,隔三差五就带着我和姐姐去邮局的书店买书,小时候都是爷爷主动给我买的各种动物类的书,讲狮子老虎蛇犀牛的,我特别爱看。等我大一点我每次都要买一本哆啦a梦,到我小学毕业时,已经攒下了几十本哆啦a梦,床头厕所,无处不在,看不够,一遍一遍的看,睡觉前也要看一会儿。爷爷不只带我逛街逛书店,爷爷还特别爱看戏,县城哪里有搭戏台唱戏的爷爷都门清,只不过每次陪爷爷看一会儿之后问爷爷今天这台戏唱的什么,爷爷也说不清,爷爷其实就是去凑个热闹,见到熟人了寒暄一会儿。
都说“棍棒之下出孝子”,我却不敢苟同,爷爷教育出的四个儿女都特别孝顺,却不是靠打出来的,所以爸爸妈妈也从来没有打过我,我和姐姐从小就被父母影响,我们这一辈儿的小孩儿没有不孝顺父母、不尊敬爷爷奶奶的。受爸爸言传身教的影响,我也不知从哪年起,我就开始给爷爷洗脚,爷爷特别爱泡脚,每天必泡,这也是他老人家能常年身体康健的原因之一吧,还记得爷爷七十多岁时出去旅游,别人说爷爷一点不像七十多岁的,爷爷都是哈哈大笑,特别自豪的说“我都七十五了”。爷爷爱旅游,年轻时就跟奶奶走遍了大江南北,当我长大工作后出差回家跟爷爷汇报,无论我说去哪出差,爷爷都能接上“我去过,哪年哪年去的哪里。。。。。。”。和爷爷一起出去旅游的精髓就是照相,爷爷要求到每个景点必须照相,而且要跟景区名称合照,到哪里都要跟有文字性的景观合照,多年后翻看爷爷的照片才发现这真是大智慧,只有看爷爷的照片能比较轻易的回忆出这是哪个地方,风景照大都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忘却了拍照地点,只有文字不会磨灭。这才是留下旅行足迹的最好办法。
爷爷爱热闹,爱节日,爱传统。因为长大后,只有过年过节我们几个孩子才能凑齐都回到他身边,翻看历年的春节合影,每张和我们一起吃饭的照片爷爷都乐的合不拢嘴。爷爷在意传统节日的每项流程,而且要拔得头筹,过年前爷爷都会早早买好春联,等着我们回家后贴起来,到了大年三十中午我们家总是胡同里第一挂鞭炮响起,十一点半就把午饭吃完了。除夕之夜,大红灯笼挂起,全家人在一起,我们向爷爷敬酒,爷爷都会乐开怀,然后一家子人吃着爸爸做的一大桌子年夜饭,晚饭后齐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那时候不流行电脑没有智能手机,全家人却无比快乐,过年的味道令人怀念。第二天一大早起五更,点一挂鞭炮,吃饺子后爷爷坐等着儿女和孙儿们磕头,然后爷爷和奶奶会给我们发压岁钱,新的一年开始了。
回忆和爷爷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懂了生活的羁绊,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传承,我现在的生活习惯很多都受了爷爷潜移默化的影响,相信还会继续传承下去。
“爷爷,您走了,可孙子总觉得您没有走,我好想您,好想听您再喊一喊楠楠,好想再给您洗洗脚,好想陪您去吃饸饹面,好想再给您磕个头。我想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孙子。。。爷爷,我会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家里,会教育好您的重孙子祐祐,现在又多了一个佐佐,两个重孙子很可爱很乖,等他们长大我会给他讲老爷爷的故事,讲您和我的点点滴滴,让他继承我们家的传统,想您了,爷爷,孙子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