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卢慈和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卢慈和
1920-08-15 ~ 2017-05-31
 
到访:16539  祭奠留言:1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回忆孙儿往事(卢慈和)
北宏  2020/4/2 8:37:00  浏览:158

    今天,是重孙女100天,中午大家聚会武宁路知味观,菜品很丰富,小吴还在红宝石定了个大蛋糕带来,儿子告诉我是10吋的200元。重孙女小文心今天很兴奋,在整个就餐时间没合眼,听说平时是要睡的,小文心皮肤白净,很像母亲。午餐后,儿子送我们几个回家。在送了他岳父、岳母后,车子转到胶州路,经过上海戏剧学院附中。我对儿子说,这里我很熟悉啊。当年孙子高中时,我常步行到这里的老年医院看病,并到他学校里去了。学校很干净,前后都有操场,还有过去留下的花园洋房。去看一下,是想关心一下孙子学校的情况,不过,没找老师了解情况。
    记得1996年,孙子进华东模范中学时,我去过2次学校,一次还和他的班主任许老师有过交流,了解了孙子在校情况。许老师说他和同学关系很好,关心班级事务,就是读书不主动,希望家长要督促。我答应了许老师。我知道学校都抓得紧,学生学习压力大,但是我觉得不需要太多压力给她,学习负担已经够重的了。只要做人好,以后总是有作为的。
不久,他们搬到新闸路,孙子放学后有时会到我家,我们一起听音乐,和他一起唱歌,我也准备一点他要吃的东西给他留着。记得那时候他经常放录音带,我们唱起了《万水千山总是情》。
    孙子小时候,我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还是蛮多的。孙子大约2岁,他爸爸第一天送他到培红托儿所的中午,我就到柳营村去看他。他和沈飞一班,中午吃饭很爽气。后来我对沈飞说,你们住一个大楼,要互相关心。沈飞很老实,说:好的。下午一般是儿子接孙子,有时他开会,就由我去接。反正就是在马路对过,比较方便。
    读一师附小后,最初是他爸爸送他去读书,下午有时我去接孙子。那时候,老师很负责,放学时学生分成许多组,由老师带队出学校过马路,学生再自行回家。那时,学校出来是“乌北菜场”,人流密集、嘈杂,学校这么安排是很有道理的。乌北菜场地势低洼,夏天下大雨时常常会积水,我有几次背孙子出来到北京路,那时我70岁,身体不错,并不感到吃力。孙子读三年级开始父母要求他独立上学,我们教他过马路要走绿灯,要跟随在大人旁边,这样比较安全。我观察过几次,他都是这样做的。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那时候,我们住的大楼上下电梯有工人操作,孙子一进电梯,就会叫人,很懂礼貌。客人到我们家,他就会搬凳子招呼客人坐下。这些,我们从来没有教过他,都是他天生的。
我非常喜欢我的孙子,他为人正气,待人诚恳,这些都是优良品质。
    我对孩子的教育历来是注意品德,学习上不要给太多压力。这一点,我和儿子、儿媳有不同。1994年,有一次媳妇对孙子动手,正好我看到,于是上前制止。媳妇说:打也是教育,我很不满,为孙子讲话。对此,媳妇回娘家去了,3天后,我叫儿子请她回来。这是我们之间唯一一次矛盾。
    我对孩子的教育历来是注意品德,学习上不要给太多压力。这一点,我和儿子、儿媳有不同。1994年,有一次媳妇对孙子动手,正好我看到,于是上前制止。媳妇说:打也是教育,我很不满,为孙子讲话。对此,媳妇回娘家去了,3天后,我叫儿子请她回来。这是我们之间唯一一次矛盾。
    时间过得太快了,一晃,几十年又过去了。孙子有儿有女,我真开心,我也该老了。
                                               卢慈和
                                              2016.10.15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