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卢慈和天堂家园
  查看图片
卢慈和
1920-08-15 ~ 2017-05-31
 
到访:16544  祭奠留言:17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我的育儿感受(卢慈和)
北宏  2020/4/2 8:34:00  浏览:118

    我今年95岁,重孙也有了,看着他们的成长,也不由回想起以往教育的点滴,不能说有什么成绩,感受是有一些的。
    一是重在身教。如果你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而你本身却不能以身作则,对孩子即便口说干了也枉然,肯定是没有什么教育效果的。比如,你教育孩子在学校要对同学友好、谦让,不与小朋友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因为这样既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又影响班级的团结。可你在家中如果和爱人为琐事经常发生口角,和邻居为小事大吵大闹,这样你对孩子的一番教育便烟消云散。事实上,行动的教育作用最大。所以,大人的举止非常重要,这就是教育。
    二是能力为上。我们家过去条件比较好,一直是有全天的保姆的,吃住在我们家。照理说,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可能四体不勤,娇生惯养。事实上并非如此。我们夫妻双方都主张孩子要“粗养”,要学会做事。这一点上,我的先生首先自己做到,他有空就下厨房做菜,味道就是比保姆做得好。家中有家具等损坏,尽量自己动手修复。家中的花园由他一手打理,一年四季花开满园。孩子头疼脑热,基本不去医院,都由他开中药方子,去中药店配来煎服,一般是药到病除。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开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烧菜、种花、修理家中的东西。除此之外,有关动手的事物,我们都积极支持,儿子要装收音机,我们就鼓励等。因此,我们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大儿子去农村插队,能吃苦,会动手,农民很喜欢他。
    三是提倡孝敬。现在我们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孝敬二字经常在报纸、电视、广播中看到、听到。孝敬老人不是一天两天的教育就可以做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一个做到孝敬老人的人,一定在小时候的成长过程中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长大以后能和同事和谐共事,助人为乐。一句话,如果“心中有他人”,那么,他一般是有孝心的。我的孙子在进幼儿园的年纪,家中来人,一定会端茶倒水。其实我们并没有刻意叫他这么做,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告诉他对人要有礼貌。当时,公寓楼配有电梯司机,孙子进出电梯,都要向司机说“你好”“再见”等语。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一定是有孝敬之心的。
在家庭教育中,说到底还是家长的示范作用,它胜过千言万语。我们必须千万注意这种潜移默化,万万不可大意。当然,这应该是自然的流露,决不能有任何做作。
                                                     2014.9.20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