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程
正值农历新年,大年初四母亲开始腹痛,检查她的疼痛部位后,她只指向腹部中上部位。因为外婆故于肠梗阻,她也没有呕吐现象,我就只是从这方向考虑。下午开始她疼痛加剧并有出汗现象,我开始着急,向在外地的胞弟发出微信,须看急诊了。第二天弟弟一早回到上海,中午即到母处,二人将母亲送往静安区中心医院,因为考虑春节中那里病人可能相对少些。
不知病因,想当然挂了内科,内科黄医生询问不久就断为似应该到外科,我却不解。待黄医生将母上在诊断床上诊断后,立即将其转往外科。外科庞医生一检查腹部,立即诊断为胆囊炎。我恍然大悟,因为我自己就发过两次,那疼痛是要达到虚脱程度的。想到母亲这两天吃了大苦头了,她能挺到现在真亏了她原本的良好体质。医生也这么说:有的老人就这么走了。后做CT 确诊。
在这之后就是吊针治疗了。我又错误估计,以自己的体验,吊针几个小时后,就会缓解。其实不然。首先,医院急诊人满为患,我母这样的老人,也只让她躺在离地不到一在市尺的担架上实施吊针。这个过程连续了6个半小时。吊针之后母亲并不觉得缓解,反而因几乎是在地上躺了6个多小时而痛苦不堪,她是很少生病的人,这样的痛苦我们觉得小儿科,她觉得难以忍受,我感到她很可怜,却无法减少她的痛苦。其次,我患此病时,毕竟还年轻,容易缓解一些。
注入的药物有: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适用于需要非口服途径补充水分或能源的患者的补液治疗,应该说是营养补充,因为几天极少食物了;间苯三酚,消化系统和胆道功能障碍起的急性痉挛性疼痛。应该的主治减少疼痛的;头孢替安是头孢类的抗生素,必须消炎;兰索拉唑是一类抗酸性药物,是辅助用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等疾病的药物,作为抗酸药物结合其他药物共同作用进行治疗。对此药就不知作用底细了。
这些药单与我十几年前使用的药几乎无一相同,我当然首先要想到的是医学的进步,但是也觉得如此用药是否过度。考虑到母亲如此高龄,救命要紧,在医院也只能由人摆布,我只能心中发话。
大幸的是,应该是因为她的高龄,医生很快同意他住院。而正值春节时期,大批护工回乡,医院病床空空,很少有人住得进的。
于是在大年初六,即2月2日母亲住进了医院。情况大有好转。首先是打了止痛针,疼痛逐渐缓解;其次请了护工,该护工十分友好尽职。这样,母亲就在一个安稳的条件下每日按部就班的治疗了。虽然每日8小时左右的吊针,母亲还是倍感痛苦,但是腹部疼痛逐渐缓解,到第五天,也即2月7日基本不痛了。她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2月15日,母亲终于盼来出院的一天。家中的钟点工也转为做近十六小时并陪夜,在这之前,她非常自信,绝不肯请长工,每日2小时钟点工,其余均自理。
二、心得
1.变化:这次病后,母亲有了很多改变。不再自持好胜。请了长工,帮助她料理日常生活;好客好说的她,主动要求我们婉言劝阻要来探病的朋友,她的体力告诉她,现在任何消耗体力的事,都要避免了,包括说话;杜绝任何油脂、高蛋白食物;老老实实用应该服的药。以前,她以不按照医嘱用药为荣,“我九十多岁了,还不知道自己,现在都说我的健康我做主!”是她的口头语。但是作为高龄老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如此高龄,器官的萎缩,退化是不争的事实,胆管容易结石就是特征之一。不是“我从来没有生过这样的病””能怀疑的。长期活动少,产生便秘,也是老人常见病态,也需要药物助力,像中年人那样加强锻炼,吃这吃那以通便也不会有效,当然也应该常吃这些。高血压,是老人常见病,医嘱上午一颗,下午一颗的药,以前她从不吃下午的一颗,并以此为荣,现在也老老实实吃了。
2.性格:老人也有性格,必须尊重,只能循循善诱。如果把高龄老人做为幼童,叫他怎样就要怎样,看似管理周到,其实老人内心是不爽地,不开心地。如前述,家母是很有性格的老人,出身名门,见过世面,故对自己十分自信。她绝不肯与子女住在一起就是明证,她必须拥有自己的个人空间。我们姐弟并不强求她与我们同住,或因故分住,她私下就会说“到底一个人住舒服!”她不好好服药,也无法强求。但是有切身利益体会的,她会坚持治疗,例如她几十年坚持滴眼药水。现在胞弟厉声要求他遵医嘱服药,并有阿姨督促,她都能坚持了。
她喜欢接待客人,不能认为老人这样是“会作”。要尊重他的习惯。我们只要有自己原来自复旦的发小,或同学,无论国内外,都尽量邀请他们到家看望老母,每次她都侃侃而谈,离开时都会说“你们来,我要高兴好几天。明年再来啊!”这次病后,她就知道接待客人也是伤神费力的,我们婉言谢绝探病友人,也偶尔接待一些难得见到的故人,但说明不能超过半小时。这些她都很情愿的接受了。
是这次大病教育了她。老人要服老,这把年纪要遵医嘱。并以静养为主。我相信,母亲能够这样稳定,规律生活,服用该服的药物,活到百岁老人没有问题。
三、孝心
子女孝心表现在什么地方,其实也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西方,子女能来看看就算不错了,在中国毕竟有中国文化,我们从小看到的二十四孝图,虽然遭到鲁迅先生批评,但是他也宣扬人性,这点上他是偏激的。对父母的情谊应该是天然的,不孝子孙在今天金钱社会风气下有所增加,但是多数保存着,特别在农村,老人必定居上。子女那怕有不和之处,父母有病必然齐心全力以赴,包括第三代。
怎么说是科学问题,就是说不能看表面,而是看用心。胞弟BH的孝心我以为是典范,他并没有强求母亲与他同住,但是母亲的生活问题他一揽包下。大到水电家具检修、营养品水果油盐米面及时供应;小到晚间起夜坐痰盂防跌跤;为简便母亲开灯设施的改装;母亲严重失聪的电话铃声设施改装;量血压,服药提醒……其细心周到我以为一般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BH不仅孝敬母亲,对丈人丈母也十分关心爱护。我以为他所具有的、旁人不太了解的、也不容易做到的、对老人的态度,是我们这个社会现状的光亮和希望。他的夫人LY,在我父亲临终时,做到我这个做女儿的都没有做到的事;对我幼弟西园的临终也做到了我这个做姐姐没有做到的事。她的孝心可以说是大爱,我感谢她和他的父母,教育出这样好的女儿。
我幼弟西园生前不仅为母亲同时操持三餐,主副食天天有变,亡故前一晚还最后为她做了一碗鲜美的鲫鱼汤;并经常督促她量血压、服药。用小黑板写下服药品种和时间;平时注意观察,稍有变化就催促我们带母亲上医院,使母亲的脑梗得到及时住院治疗,至今没有复发。
四、敬告
一是因为高龄,二是因为部位,我母亲不能做手术根治,只能保守治疗,注意饮食。同时期一位复旦子弟,年纪过60的,在同时期也因为胆结石在ICU十天急救捡回命一条。医生告知,年纪大了,胆囊退化就容易结石。像我这种认为吊一下针就好,微创手术很容易取出结石的想法,都太简单草率了。注意饮食,及时治疗,我们老了,都要警惕。
今天是三八节,谨以此文祝贺母亲在高龄中勇敢闯过大病难关。也向父亲在天之灵报告,母亲有勇气,也有智慧悟到高龄老人必须遵循的生活规律,面对现实,安于现状。他们的子女也能尽到实实在在的孝道。我们全家在天上的聚会,会比在尘世更为幸福美满。
李南田
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