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终生难忘的高考前的陕西臊子面200324
DZ 2020/3/24 8:40:00 浏览:251陕西的臊子面有3000多年的历史,一说是周文王嫂子在周文王一病不起时做了一碗臊子面,周文王很快痊愈,臊子面起源于嫂子面,由谐音演变而来。臊子面有九字诀,薄、筋、光、汪、稀、烫、酸、辣、香。意思是面条擀的很薄,又很筋道,并且很光滑,一碗面油旺旺、汤多面少嘴里烫。口中又酸、又辣、又香。陕西当地在婚庆寿宴,重大节日的时候才能启动臊子面。所以很有仪式感。
记着那是1977年12月9日的早上,陕西高考的第一科数学就要考试了,我们离高考地还有5公里,母亲和往常一样很早就起来准备,她告诉我今天吃臊子面。我立即意识到她要用这样隆重的仪式给我这次高考送行。母亲从1966年到1977年,在农村已经11年了,她已成为一个地道的当地“农村妇女”了。非常熟悉当地的风俗。己经就能够做拿手的臊子面了。这时候我意识到母亲很看重这次高考,她也对这次高考寄予厚望,臊子面做的很讲究,食材也准备很正宗,由于那天起得早,有充足的时间,臊子面做得特别的“稀”(汤多面少),我更有了品味的时间,现在我依然记忆犹新,一口气吃了十几碗,味道浓烈、做法考究,吃完以后口有余香,酣畅淋漓。原来对这种百里挑一的考试没有抱太大希望,现在突然间有了信心。在许多重要的关头,母亲总是一言不发,用行动给你信号。陕西1977年高考第一科数学共有10道题。考试下来,我的同伴们都声称,他答了8道9道10道。而我清楚的记得,我只答对了5道半。听到这个消息,关心我的人都失去了信心。第二天我自己也没有心情再吃早饭,而母亲第二天早上仍然早起,同样一丝不苟地做考究的臊子面,她一句话都不说,默默的看着我吃。说实话,第二天考理化,当我端起那碗精心制作的臊子面的时候,心里很难受。碍着母亲的面,我只勉强地吃了几碗。不过这个时候我已经憋出了一股劲,一定要把第二天的试卷答好。这鼓劲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母亲就是这样,心里有一盏微弱的永不熄灭的灯。这盏灯的微光即使是在绝望的时候依然亮着。为这曙光她永远坚信、坚守、坚持!- 暂无评论!
-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返回上一页纪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