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沉痛悼念杨寿明先生
  查看图片
杨寿明
1926-12-06 ~ 2020-02-27
 
到访:7578  墓地祭奠:66   留言:10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相随伯父的日子
13509619***  2020/2/27 17:36:00  浏览:185

记得伯父第一次来家乡探亲的时间是1991年仲秋,距离现在将近二十年。回想与伯父在家乡的十几次会面,如在昨日,见面时情景仍历历在目,伯父的敦敦教导,时刻在耳边想起,他对亲人对朋友海样的深情,给我以深深的启迪和教益,他给予我的精神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1989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建筑材料厂工作,一年后调至建筑水电公司,领导在分配工作时,问我想做什么,我说:“我初来乍到,让我从基层做起吧。”就因为这句话,我在电工班里工作了三年,整天在工地和大家一起打墙槽、埋暗管、布电线,皮肤也晒得黝黑。工余时间与工友一起喝酒,养成了敬酒的习惯。1991年10月,伯父从台湾回到了阔别四十七年的家乡,晚上亲友围桌而宴,畅叙亲情,泪流满面。席间,我向一位长辈敬酒,好说歹说,他就是不喝。我急了,用好似哀求的语气说道:“叔叔,你给我这个面子吧。”这时,坐在上席的伯父说话了:“你只要有底子就行。”一语双关,振聋发聩,伯父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就在这一刻,这句话已经深印心间,时刻激励着我奋发向上,力争有为。
伯父很念亲情和友情,早在1983年,大陆与台湾没有开放探亲,伯父还在从事公职,他就冒着风险,托人从美国转来书信,寻找在大陆的亲人,当我捧着辗转万里而来信件,我第一次知道在海峡彼岸有我的亲人,同时深深地佩服伯父不畏险阻寻找亲人的勇气,我从那时起就为有勇毅敦亲的伯父而感到自豪。
1987年11月台湾开放赴大陆探亲的政策后,伯父常常往来于家乡和台北之间,尽管需要处理的事物很多,伯父每次来家乡都会安排时间去看望他的老师和同学。有一年,伯父来到宜黄时是个冬天,可能他不习惯这儿寒冷的天气,得了感冒,时常咳嗽。我担心他的身体,伯父却提出要去看望他的体育老师李老师。我知道李老师住在宜黄河东岸的渡东,必经之路渡东大桥已经冲毁,人们过河依靠的是一座临时搭建的木桥,木桥又窄又危险。而且天下大雨,去渡东的路变得泥泞。我想让伯父等天晴时再去,伯父说:“路上有点泥没关系,快去准备礼品吧。”顿时,我被伯父那颗感恩的心所打动。我知道他的师生情谊深厚,我知道就算再坏的天气也挡不住他访师的脚步,只好在街上买了一双高帮雨鞋,准备好水果点心,随同伯父一起沿着泥泞之路来到了李老师的家里。李老师看到伯父冒雨来探望他,非常感动,后来他来到伯父的住处,与伯父长谈。在伯父起程回台北那天,他还早起为伯父送行。
伯父就是这样,重情重义,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还有一件令我感受最深的事,发生在我举行婚礼之际。伯父伯母和大哥要来参加我的婚礼时,沿海台风却登陆,误了香港至南昌的航班,由于我的婚礼请柬已发,婚礼改期是不可能的了。伯父一行三人,连夜转道北京,从北京搭飞机前往南昌,终于在10月6日的中午准时赶到家乡参加我的婚礼。看见伯父的那一刻,我的鼻子开始发酸了。暂且不说转道北京多花的钱,不说转道有多麻烦,单是伯父伯母以近七十岁的高龄而为了我的婚礼而舟车劳顿,无法安稳地休息,就足以令我永远难以忘怀。换成别人,或许因吝惜金钱而待机香港,或许因畏惧辛劳而停顿不前,但是伯父一行人却几经周折不辞辛劳转道北京来到家乡,足见伯父义重如山。
伯父在修桥铺路,捐资助学,修谱修祠上出手大方,不了解伯父的人会以为他在金钱上很富足,其实伯父也是靠薪俸生活,在台北高企的物价下,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好。在台北,他出行总是坐公共汽车,以省车资。去年他回乡探亲时,我发现他穿的是6年前的西装,使用的毛巾边角已经磨损,一日三餐也非常简单。他就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在帮助别人时毫不吝惜自己的钱财,在生活上却简简单单。想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
一位哲人曾经这样说道:世界上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利己利他,第二种人利他利己,第三种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伯父对自己的俭,对社会的慨以及他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态度和对亲友同事的满腔热情,足以表明伯父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我们杨氏家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同学聚会时,我曾说过:“我在感动中生活,在感动中前进。”这其中就有伯父的言行带给我的感动。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勤俭朴素、忠孝为先的优良品格,他的人格魅力,是我永远的精神财富。我常常告诫自己,我是关西世家的后代,我的伯父是我的人生楷模,我要把伯父带给我的感动转换为前进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不辜负父母的培养和伯父的栽培!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