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杨凤琴,1953年4月13日生,辽宁省沈阳市人。
1969年从沈阳到青海西宁大通县705工作。
1977年夏结婚。
1981年生长子。
1986年生次子。
1994年从青海迁往陕西省渭南市渭化工作。
2017年2月18日因病去世。
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坚强而又果敢的人。
家里历次危机的化解都有她的功劳。
我母亲家里排行老大,有三弟,两妹妹。
母亲生病可能是因为晚年照顾父亲,疏于去医院检查身体,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我痛心疾首。
相比较我父,母亲要幸福一些,到过郑州,去过上海,还一起去了世博会,临走前还看到了孙子的诞生,生病初期还带过孙子一小段时间,最后般新家按她的心意做的装修,她很欣慰。
只可惜没有等到我弟结婚。不过我弟婚事都已办妥,婚礼办的很顺利,亲人们也都赶到做了见证,弟媳也是母亲临终前所见,母亲可以欣慰了。
母亲年轻的时候本可以提干,奈何那时候我大病,母亲为了照顾我错过了。
在青海时,我还记得我儿时有次生病,母亲背我去医院打针。每想到此热泪盈眶。
举家搬到渭南后,刚开始郊区不通公交,我和母亲步行十余里地去新华书店,母亲的坚毅对我影响很大。
特别是我到吉林,母亲坚持让我报考高中,甚至乘火车连夜赶往吉林,鼓励我报考高中。回首母亲的决定,让我万分感慨。
母亲操持家务,常常忙碌。
退休后,母亲喜爱广场舞和织毛衣。临走前还在给孙子赶制毛衣毛袜。希望博博长大后看到此文,能够理解奶奶的一片疼爱之心。
母亲去世后,一直没有写祭文,是因为母亲为家付出太多了,每想于此泪如雨下,实在无法落笔。
在母亲三年之际,化悲痛为力量,决心成此一文,缅怀于心。
感谢各位亲人的关照和帮助,我父我母已迁回老家祖坟,我、我妻、我弟汇合与吉林,跟亲人们一起合葬我父母,落叶归根一直是我父亲的心愿。父母在地下相守,我相信有祖先们的庇护一定会安好,勿再操心子孙。
后记:
写完此文后发到亲属微信群里,各位亲友都深有感触做了回应,现补充本文。
亲人们的补充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了我父母。等博博大了看到,了解他爷爷奶奶的一片苦心。
老姑说我妈妈不仅仅坚强还非常善良。
老姑永远忘不了1977年我爸妈回吉林,看到二姑即将下乡,家里就剩我爷爷和老姑,我爷爷还倒班,就决定把老姑带到青海照顾。
这段经历老姑今生难忘。永远感谢。
老姑说:大哥大嫂,妹妹想你们。
大姑说:一,你爸妈一辈子夫妻两人恩爱一生!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二,一辈生活艰苦朴素,在困苦中抚养教育孩子,兄弟俩继承了爸妈的优秀品质,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在父母影响教育下,兄弟俩没有辜负爸妈希望,博士,研究生!三,爸妈的优秀品质光辉传统铭记心中!我觉得以上是你爸妈最出色最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