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是我父亲去世后的第7个、母亲去世后的第3个清明节。说实话,这些年,父母的形象一直在我脑子里不曾淡忘,许多往事经常复现于眼前。和绝大多数夫妻一样,我的父母因为相互爱慕走到一起,生儿育女、挣钱养家,柴米油盐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产生矛盾分歧在所难免。尽管时常因为琐事拌嘴,但他们始终以家庭为重、相互体谅、执手互助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我的母亲虽说是知识女性银行职员、业务骨干,持家也是一把好手,家中的买菜、做饭、洗碗、洗衣,收拾房屋等家务活,几乎独自承担。而我的父亲由于战争年代负伤,身体活动受限,在家的时间基本上是养鱼、养花、抽烟、喝茶,看电视特别喜欢看新闻和体育节目,但不管节目有多么精彩,只要母亲忙完家务坐到电视机前,父亲都会主动把电视节目的选择权交给母亲。父亲喜欢种菜栽果,每当需要爬高整理瓜秧和葡萄架时,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父亲站在下边指手画脚提要求,母亲脚踩凳子登高不厌其烦理秧子,直到父亲满意为止。
父母对待对方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我结婚40多年了,一直身体力行的践行家和万事兴朴素理念,具体说就是首先做到绝对避免争吵。家人是最亲的人,吵架最伤感情。因此,不论什么原因产生矛盾,当一方生气时,另一方一定要冷静处理,不要火上浇油,更不要试图在气势和声音上压到对方。其次,不要试图改造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只要不属于公序良俗范畴,就不要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改。第三要主动分担家务。维持一个家庭需要夫妻共同努力,洗衣、做饭、洗碗、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等家务事总需要有人做,你多做一点,别人就可以少做点。人各有所长,有人擅长做饭,有人擅长整理房间,既然是家,家务活又摆在那里,总需要有人干,你主动干了,对方就可以轻松些。自己能做的事就去做,不想做也不要要求对方做。不要给对方布置家务,不要给对方提要求。第四要学会包容。要知道,不做事就不会出错,做事就难免出错。如果做事反而有挨训的风险,就会影响做事人的积极性。比如最常见的做饭难免有咸有淡,虽然不合你的口味,但毕竟也是付出了辛苦,不要挑毛病,更不能讽刺挖苦。第五是不要把家当成出气筒。在工作中的不顺心,在外面受了气,人在江湖在所难免,但千万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家里,拿家里人出气是懦夫所为。我当领导几十年,单位的人都知道我做事认真,赏罚严明,众人皆惧,但我对家人从未发过脾气,儿子从小到大,我没有对他说过一个脏字,更没有动手打他。第六是花钱买平安。家里人买东西买衣服,可以提建设性意见,只要他本人喜欢就行,不要舍不得钱,只要不是太过分就不要说三道四,和为贵。
父母虽已离开我们,但对我们的教育和影响一直伴随着我们,值此清明节前夕,谨以此文寄托我对父母的思念。
小宁
20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