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四):能挣、能省、克己为家
我姥爷是水利测绘方面的专家,薪资较高,在当地属于最富裕的家庭。我母亲出生在江南水乡,在家中七个子女中排行位六,毕业参加工作后就有不错的收入。我父亲是经过战争洗礼的解放军军官。在咱们国家,军人是受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军人的地位和待遇高于大多数人。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时期,一个军官的收入就可以让一家人过上很富裕的生活。而我父亲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八路,比很多军官的收入还要高一些。所以,我父母结婚成家后日子过的相当富裕。1970年我们举家搬到丰润,父亲在武装部任职,母亲在丰润县人民银行工作。我记得父亲的工资在武装部属于第一档次,母亲由于有学历、资历长,工资比行长还多。但他们从不讲究吃穿享受,父亲常年穿军装,母亲虽说是大家闺秀,生得天生丽质,但用在化妆品上的钱和时间很少,基本上是素面朝天。在穿衣方面,母亲是特别注意外在形象的,她没有名牌华丽衣装,也极少给自己添置新衣服(我记得2005年在北京时买件普通衣服都犹豫再三),内衣破旧了就缝缝补补,舍不得扔,平时外穿的衣服就那么几件,但始终保持干净平整,始终保持着美丽端庄的形象。在吃的方面,父母都不讲究,基本上就是应季的蔬菜,普通百姓的饮食。那时候,逢年过节单位都会发些鱼虾肉,母亲舍不得吃,冷冻起来等我们回家聚会时拿出来。父母都反对浪费食物,剩菜剩饭不让倒,也不勉强我们吃,总是母亲抢着吃。在其他方面,尽管搬进了楼房,父母依然用着老旧的大衣柜,沙发、折叠桌等,家中的物件再破也舍不得扔,换鱼缸的水要留下来种地、浇花,洗衣服的水要反复用后再留下来涮墩布冲厕所。夏天酷热,舍不得买空调。冬天寒冷,没有一件羊绒衫。
我的父母一直有储蓄存钱的习惯,对家里的日常开销也把的很严。随着我们陆续参加工作,父母的积蓄也多了起来,本可以到处旅游,享受生活,却依然惦记着家乡亲人,惦记着我们,帮我们照顾第三代,还在经济上资助有需求的孩子。
(有关姥爷的信息来自泰兴的三好姐,特表示感谢!)
小宁
202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