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相爱相伴一生,相敬如宾,虽有磕碰,但相处和睦,为我们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很多和父母相处的往事,常浮现眼前。清明之际,写几个我经历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父亲的哀悼之情和对母亲的祝福之意。
“甜的”
1969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山西临汾。晚饭后母亲收拾家务,父亲去单位忙工作,大约8点左右回到家里。当时我、晓东、春兰、秋兰在一边玩,看见父亲回来了,自是高兴,纷纷和父亲打招呼。父亲跟母亲和我们寒暄几句后进东屋坐在写字台前看书。这时,母亲沏了一杯茶端到父亲面前,父亲接过来放到桌上继续看书。茶水泛绿透亮,冒着热气,过了一会儿,端起来咋了一口,转身看看母亲,又放回桌上继续看书。我们在外屋玩累了,进东屋来到父亲身边。那一年秋兰5岁,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看着放在桌上的茶水,说了句:“爸,我渴了,想喝点”。我曾经喝过父亲的茶水,知道虽然看着嫩绿诱人,喝着却有些苦,不是小孩们喜欢的味道,就说道:茶水是苦的,不好喝。秋兰此前从未喝过茶,也许太渴了,也许看着绿茶的颜色好奇,也许想尝尝茶的味道,小眼睛里依然流露出想喝的表情。父亲微笑着端起杯子递给秋兰,说了句:“喝吧,别说话啊!”只见秋兰双手捧着还有些温度的杯子,喝了一口,吃惊的脱口而出大声说道“甜的”。此时父亲哈哈大笑,摸着秋兰的头说到:“叫你不要说话的”。原来,母亲心疼父亲天天工作辛苦劳累,想给父亲增加点营养,就给父亲泡了杯加糖的甜茶水。当时正值文革动荡时期,生活物资实行配给制,白糖是限量供应的,是好东西、营养品,家里舍不得吃。看到“秘密”被秋兰说破了,父亲并没有责怪秋兰,更没有自己把甜茶一饮而尽,而是让我们都喝点。那一刻,我们都感到了甜茶水带来温暖和幸福。
花和鱼
父亲热爱生活,喜欢养花、养鱼。记得在临汾时,父亲养了一盆文竹,形状很像缩小版的松树,放在家里写字台上很好看。某一天不知从哪弄回来一个体积不大、扁圆形、上面开了个圆形口、下面有三只短腿支撑的玻璃鱼缸,里面养了几条热带鱼。1970年全家搬到了丰润后,父亲先是指挥我和晓东把铺满院子的大石板挖出来搬到院外,再从城外农村拉回来肥土填平院子改良土质,种上黄瓜、西红柿、丝瓜、茄子等蔬菜,后来又在院子里种植葡萄,还搭起了葡萄架。养花更是有了质的飞跃,品种由少到多,株型由小到大,先后种了茉莉、米兰、君子兰、桂花、佛手等,还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只记得我家的桂花一开,香漫整条街。鱼缸也换了几次,圆形的换成长方形的,小的换成大的,鱼的品种也丰富了,数量也多了起来。
母亲是个爱干净之人,喜欢把家里收拾的整齐洁净,对养花、养鱼、种菜并不感兴趣,对父亲因为种菜、栽葡萄、养花、养鱼把院子和家中空间占得满满当当、弄得又脏又乱颇有微词常有抱怨。伺候这些花和鱼更是件麻烦事。花盆硕大,冬天怕冷要搬回室内,春天暖和了要移到室外;蔬菜要支架子、浇水,枯枝烂叶要清理;鱼缸要定期清洗换水。然而,父亲体胖,战争时期受过伤,蹲不下去,弯腰一会儿就大喘气。记得我参军前这些事基本上是父亲指挥,母亲带着我和晓东动手干。后来,晓东也参加了工作,家中只有父母常在,就变成了父亲动嘴,母亲动手。葡萄剪枝搭架需要爬高,父亲站在地面指挥,母亲踩着凳子,手里拿着剪刀高空作业。葡萄秧子朝哪个方向,如何固定,哪个枝条需要剪枝,父亲戴着眼镜嘴里说着手指着,母亲一边干一边问这样做对不对、行不行,二人配合的非常默契。我有幸用相机记录了这一刻。在父母的共同努力下,花卉芳香四溢,鱼儿茁壮成长,蔬菜果实累累,葡萄酸甜可口。
买鞋
我的父母具有节俭美德,虽然和同代人相比,工资收入属于中上水平,但在吃穿方面从不讲究。吃饭不挑,吃饱就行;穿衣随意,整齐干净就行。一件衣服一双鞋穿几年都舍不得扔,而且经常穿子女们换下来的衣服和鞋。特别是父亲,经常是逮着一双鞋穿到底,舍不得买新的。2004年9月,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都来到了北京。父亲一直穿着一双白色回力牌球鞋,当时天气还很热,球鞋不透气很捂脚。我找了一双皮鞋让父亲换着穿,但他说自己的鞋穿着舒服不肯换,母亲劝也不管用。一个周末,我和妻子陪四位老人到王府井逛街,母亲想给父亲买双鞋,在商场里,每次走到买鞋的柜台,母亲就选适合父亲款式的鞋,让服务员拿过来让父亲试穿,父亲问完价格后,就以“不合适”、“不喜欢”推辞,就是不试。就这样一连走了几个商场也没有买成,母亲有点生气,坚持让父亲试穿,父亲还是不愿意,我和妻子还有岳父岳母都在劝,见此情景,父亲不得已坐在凳子上。只见母亲蹲下来,为父亲脱下球鞋,穿上新鞋。那一刻,被我用相机记录了下来。当时我们都觉得父亲做的有点过分,但母亲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父亲去世后,当我再次看到这些照片时,感到是我错怪了父亲,他当时的不配合源于节俭。
小宁
2021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