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
 
陈宝义网上纪念馆
 
陈宝义
1924 ~ 2019
  刘彩晨
1930 ~ 2013
 
到访:9849  墓地祭奠:50   留言:7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悼词
小嘉  2020/4/7 18:29:00  浏览:242

悼词
首先感谢今天来参加告别仪式的陈家亲人们,刘家亲人们,亲家,姻亲亲 友们。
父亲陈宝义,1924 年 8 月 29 日出生于北京,于 2019 年 12 月 20 日因病 去世,享年 95 岁。
父亲陈宝义是爱国功臣陈西林最小的儿子,
1937 年 6 月北京师大一附小毕业;1943 年 6 月北京育英中学高中毕业;
1949 年 6 月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
1949 年 9 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1951 年 2 月编为中国人民志
愿军入朝参战至 1953 年 8 月朝鲜战争停战后回国。
1955 年 4 月转业到清华大学建筑系工作;1969 年 5 月至 1970 年 2 月去江 西鄱阳湖清华大学五七干校劳动。1970 年 2 月随妻子刘彩晨的北京第一护 校全迁到青海,在西宁市城建局和青海省人防办任工程师。1975 年 9 月至 1987 年 5 月调到首钢矿山公司设计处任工程师。
1987 年 5 月至 2019 年 12 月退休在北京生活。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成立新中国, 抗 美援朝,WG,五七干校劳动,支援大西北青藏高原,1976 年唐山 大地震,他也亲历了改革开放,国家进入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体验到了当 今的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这一生也是波澜曲折, 风风雨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朝鲜战斗、工作了 2 年 6 个月,获得了多枚勋章; 在清华大学工作中参与了多项大学的基建工程建设,包括清华大学的主楼 和 200 号(原子能研究基地)的设计和施工, 为工程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 献;在青海省人防办,是人防工程设计的主要负责人,为青海省的人防工 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首钢矿山设计处为矿山的工程建设,跑现场工 地,出设计图纸,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老带新,带出多名新工作的大 学毕业生徒弟,为设计处开办英语课程等等,直到 63 岁退休。

父亲为人,诚实本分,做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秉承了陈家工程师世家 的家教和家风。
解放前,家里的大爷,姑姑都去延安参加革命,我们问他,你为什么不跟 着去延安呢?他说,“我是家中的老小,哥哥,姐姐们都出去了,我只能 留在家里照顾父母,这是本分”。
三年困难时期,家里五口人还有保姆,粮食很紧张,恰好清华大学给每个 员工分了 200 斤白薯和白薯秧子,爸爸连夜用自行车从清华大学推回北新 桥的家,整整走了一夜。
文革期间,姑姑,姑父和大爷受到迫害,爸爸冒着风险为他们提供避难场 所和照顾。
76 年唐山大地震时,我们全家在唐山地区的首钢迁安矿,我们在楼下的开 阔地搭临时的抗震棚,没有材料,我去楼上家中,拆下了门和窗子,父亲 知道后说不行,房子是单位的,不能拆,他就把门窗搬回去,安装好。我 们只好等单位发下来建筑材料去盖抗震棚。这件事,我当时不理解,以后 才慢慢的明白了这是他做人的本分。
他也曾教育我们,“人和人各有不同,有很聪明的人,学什么,会什么, 干什么,成什么。而对于天资平平之人,就要学哪行,干哪行,爱哪行, 不要改换专业, 靠经验的积累和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他在退休后,为编写陈氏家谱和爷爷陈西林的 “爱国功臣陈西林及其家族 “ 一书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
父母之恩,生我,养我,育我,才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怀念您,我们以你 为骄傲。安息吧,亲爱的父亲,愿您一路走好!在天国和母亲相聚!
爱您的子女: 陈莹,陈嘉,陈永及全家。 2019 年 12 月 26 日。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