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www.tiantang6.com
 
老佛山旧回忆
  查看图片
吴庭璋
1942-07-02 ~ 2019-06-27
 
到访:55600  墓地祭奠:4542   留言:276

献花

点烛

上香

献供

献歌
 
 

原市博物馆馆长吴庭璋提出整合包装我市民俗文化新设想
管理员  2019/7/21 12:52:00  浏览:288


先父接受采访拾零

原市博物馆馆长吴庭璋提出整合包装我市民俗文化新设想 

来源:佛山日报 
责编:吴少贤 
2005-05-10 14:54   
一年举办四个民俗文化节
  核心提示
  “春之声”从新年音乐会开始,把所有的民俗活动整合到一起;
  “夏之韵”以赛龙舟和南风古灶的柴烧为主;
  “秋之色”以出秋色为主,进行民间工艺大展览;
  “冬之舞”以搞武术比赛、元旦长跑、舞龙舞狮,全民一起“舞动佛山”。
  本报记者曾永雄

  本报推出“老民俗新设想”系列报道之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昨日,原市博物馆馆长吴庭璋提出了他的新设想:按季节分“春之声、夏之韵、秋之色、冬之舞”四个主题,整合包装我市民俗文化,成立专门商业运作机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
  民俗文化发展要重拳出击
  吴庭璋指出,我市作为千年古镇、历史名城,民俗很丰富。这些年来我市举办了很多次的民俗活动,规模有大有小,但总体显得杂乱无章,给人以一盘散沙之感。往往是某一民俗活动在某一年某几天风风火火地大搞一次,在当时给人的感觉是办得很成功,但曲终人散之后就没人过问了。
  他认为这样大投入地举办某一民俗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扬了民俗文化,但是这样的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不能带来长期的效益回报,也没有为佛山民俗文化的发展培养佛山人自己的队伍。
  吴庭璋说:“只有把十个指头攥成拳头,重拳出击才有力量!”他主张对我市民俗文化进行整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民俗文化产业,为佛山人民既创造精神财富,也能带来物质财富。
  一年举办四个民俗文化节
  吴庭璋主张以春夏秋冬四季为时间轴,一年举办四个很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分为“春之声、夏之韵、秋之色、冬之舞”四个主题,整合包装我市民俗文化。使得市民和游客对我市的民俗文化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和印象,再不断地挖掘和发展民俗文化。
  1月~4月以“春之声”为主题,从新年音乐会开始,拉开“春之声”文化节的帷幕。然后是群众的粤曲大赛、粤剧表演、正月十五闹元宵、十六行通济、祖庙的三月三等。这样把春天里所有的民俗活动整合到一起,有规划、有组织地开展;
  5月~8月以“夏之韵”为主题,以赛龙舟和南风古灶的柴烧为主构成“夏之韵”,可以充分利用五一长 假吸引游客,也可以利用学生暑假的时间举办学生陶艺大赛、夏令营活动。而饮食文化节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拉开帷幕;
  9月~10月以“秋之色”为主题,以出秋色为主,使得佛山的秋天色彩斑斓。可以进行秋色赛会,民间工艺大展览,展出秋色的道具、书画、摄影、剪纸、木版年画等,也可以充分利用国庆长假吸引游客;
  11月到春节前以“冬之舞”为主题。因为冬天比较冷,可以搞武术比赛、元旦长跑、太极拳比赛、舞龙舞狮……全民一起“舞动佛山”。
  他认为这样的整合季节分明,适合群众的生活节奏,也很有韵律感。以四季为时间轴把所有的民俗文化整合包装,群众和游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很好地选择参与哪一主题的民俗文化节。而且这样的主题文化节也可以一年一年地持续下去,越办越好。
  民间成立商业运做机构
  吴庭璋认为要把这样的民俗文化节活动办好,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成立民间的商业运作机构。他指出民俗文化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行的,但政府也不能包办。可以通过民间投标的方式,让一些策划公司参与投标,政府出面招标,然后由商业机构来运作,吸引港澳台及海内外的资金,政府可以给予政策支持、部门协调。
  他指出,如果有了发展民俗文化的长设机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活动,也许一两年内不见得有很丰厚的回报,但坚持数年队伍成长了,一些活动的物资可以反复使用了,城市的文化品牌打出来了,再与时俱进的话,就会形成民俗文化产业链,使得民族文化得以弘扬、时代风貌得以展现,为佛山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
  • 暂无评论!

 
 
登录|注册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