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凤池的武术秘籍—析疑集8
邵卫东 2020/5/6 12:16:00 浏览:36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中医丶武术丶京戏丶书法誉为为四大国粹,名扬天下。只所以中华传统文化能代代传承而不湮灭,文化裁体起着重要传承因素和依据。因此江南大侠甘凤池的武术技艺是否有武术秘籍遗传呢?甘凤池武术数十代传承人皆异口同声,甘凤池遗著《花拳总讲法》是肯定的。但史实依据是《体育文史》编辑部珍藏着一部《花拳总讲法》手抄本。抄本的首页写着:乾隆肆拾伍年,金陵甘凤池先生谱,花拳总讲法,海昌 俞昂云先生藏本,姜柘村先生传授,李潭月先生传,门人杨叶洲又藏。”抄本的最后一页写着:“道光十二年在壬辰小春月上浣叶舟杨文。这是唯一甘凤池有据可考的武术拳谱著作。
但史实是甘凤池于康熙60(1721年)年退隐武林江湖,彻底断绝武术生涯,并于乾隆6年逝世。甘凤池在他60岁时金盆洗手,发誓自废武功不再习武,更不授徒,包括儿孙。因此就不可退隐后又产生创作拳谱的念想,更不可能逝世后39年创作《花拳总讲法》。
当然有些读者也许会认为:“抄本的首页写着:乾隆肆拾伍年”,这是转抄者抄录时间。抄录内容是甘凤池生前原著。这种说法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著书立说书写格式的不了解。原创作者在自已原稿己结束之际,必定在作品首页注明结槁曰期并著姓名或字或号。传抄者必须保持著作原样,转传抄者只能在著作最后尾页注明手抄者姓名和日期。这是封建社会文人的底线。否则就是剽窃行为。至今仍是文化人的原则。
这就是说:“抄本的最后一页写着:“道光十二年在壬辰小春月上浣叶舟杨文。这是唯一甘凤池有据可考的武术拳谱著作。”这句有案可查的备注,《花拳总讲法》是甘凤池早期传承人代笔创作的唯一拳谱,几经传抄最早期保留下来的手抄本也是道光十二年(1833年)杨文的手抄本。而原著是甘凤池传承人于乾隆肆拾伍年,海昌 俞昂云手写著作。
现如今展现的被称作甘凤池遗传各种各样版本拳谱,无不是清朝未年及民国时期的创作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花拳总讲法》基础上的许多甘凤池传承人各自发扬创作。诸如甘凤池的地煞拳七十二式技法,五十五搏击,七十二擒拿法,六路少林,36腿法,24式,短打跌法,
中国传统武术技艺自古以来就是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能否收授为徒得考查武德,武德优秀收为徒,但技艺不倾其所有尽传,得留手绝艺,生怕教会徒弟打死师父。家族中传男不女,防止女嫁技艺也外传。言传身教武艺时间都安排在夜晚或凌晨时分,选择荒无人烟空旷场所,生怕被人窥视偷学。种种潜规则代代相传,就是为了密传,拳种创始祖师当然不愿自创拳种著书立说,公示天下。武术是搏击对抗技艺,搏击对手如熟知自己搏击招式,知彼知己,格斗或比武只能落败结果。所以拳种创始祖师不可能留下拳谱作品。
清朝未年确实有些传承人著作拳谱,拳种极少,而且都是嫡系几代转传手抄本,少林寺藏经楼确实保存不少拳谱,但都是手抄本,从不外传。世上罕见。
若论甘凤池文化水平,几乎是文盲,仅上过几天私塾,百家姓都背不全.清朝特别强调武术考试选择武官,是习武人追求的人生仕途。而甘凤池连武童生丶武秀才都没考过,退休前仅骨科医生丶授徒教武丶武术家教等职业,必竟考武举是要考理论文试。况且甘凤池武术特点是正当防卫,后发制人的技艺,将自己搏击招式技艺著书示众,简直是作死.因此甘凤池不可能生前著作拳谱。
中华民国时期,将中华武术立法为国术,成立中央国术馆,成为全国最高武术学府,由中央政府下达公告,要求各地方政府举荐武术拳种门派中最优秀人选汇集到中央国术馆,公开考核聘请教官,开办培训班。要求各省丶市丶县要求成立国术馆.中华民国政府以健身强国为国策的号召下,民国时期将中华传统武术推向鼎盛时代.中央国术馆及各级国术馆专门组织写作班子,著书立传,免费印刷,公开发行.所以现在市面上纷纷扬扬各种武术拳谱,绝大部分都是仅百年,出于民国出版的拳谱古谱,贴上始祖宗师的标莶.图个蹭名人热。
拳谱类为招式和套路,招式立足实战运用,套路则是为了无人陪练,师父将整套序列博击招式串并成套,个人单独习练,也形成表演和活动身体,招式和套路两者大相径庭,完全目的不一。在五彩缤纷的拳谱,最多是套路拳谱。仅习练武术套路,而不习练套路中的搏击招式对练,尽管展示潇洒丶威风凛凛,其实在社会生话中被侵犯,也只能是个受欺侮的弱者。甘凤池所处时代背景,靠官不如靠自己正当防卫,不惹事丶不怕邪,后发制人,以熟练独创武术技艺反击侵犯者,因此武术搏击招式的传授在于师父言传身教,亲自指点动作要点,更要反复对练。自学拳谱,永远不得要领精通。
综上所述,甘凤池不可能遗留武术拳谱。
- 暂无评论!
- 发表评论文章评论(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