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到发小家吃饭,他家东北人,遂得见识卷饼。以一张盘子大小的烫面烙饼,搁上几种菜,卷而食之,美得很!去多吃几次下来,发现几种菜好像比较固定,有摊鸡蛋、炒肉丝、炒粉丝、炒豆芽,再有一份大葱切丝。我们家是四川人,家常少有做面食,更少做这种“饭菜一体”的面食。妈妈看我一提卷饼就咽口水那副馋相,微叹口气,挑了个周日烙了二三十张,形制上改为中号碗碗口大小。那时正值春光最美三月天,人间有味是清欢,当地老乡偶从山里拔了春笋挑出来卖。妈妈买来将春笋切丝代替豆芽,滋味特佳。妈妈说用春笋还有个缘故,不至于像豆芽炒了那么水不浪汤的。后来发小到我家吃了也赞美,“邓姨卷饼”必有笋丝就此悬为定例。
到自己上灶了,弄许多菜时脑袋里总会过一下妈妈做菜的情景。她的刀工、经验我都无法接近了,唯独她做菜善于求变的风格我倒有机会多尝试。过去煨排骨汤,觉得味道比较寡,添根棒骨还淡么?那就再加个猪蹄。川人唤作“死肉”的鸡胸脯肉斩剁成茸,以四五个鸡蛋清充分搅拌,覆入沸腾的高汤中,最后撒把豌豆尖儿,便成就名为“六月雪”的汤菜。番茄牛腩有什么好突破的?如果牛腩永远切丁丁的话,番茄你就别也切丁丁呀,下次试试横切大片,装盘会自带“美拍”效果。炒猪肝说起来都好普通,炒得嫩不过是熟能生巧,但你若想加快这一进程,可以考虑猪肝不要切片,而要切成指节大小的三角锥体,这样滚油锅受热更均匀,不像片状的翻炒时边缘部分易老。
饮馔之道,不过是找对材料加加减减,案上掌中下足功夫。呵呵,始终有个改变的心思在,赶紧快乐去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