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1957年2月26出生于山东青岛胶县,家里有个大她两岁的长兄刘明善。1961年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山东地区粮食紧缺,姥姥王秀兰领着带着大舅和妈妈乘火车到东北讨生活,期间大舅自己返回了山东老家。她们母女辗转到吉林海龙曙光公社同胜村二队,姥姥嫁给了当地赵家老大赵恒昌,母亲也随之改姓赵,起名淑珍。姥姥和姥爷后来生下大舅、二姨,三姨,小舅和小姨,听妈妈说,还有个娟姨5岁就夭折了,每次说到此处,妈妈就哭了。妈妈小时候家里孩子多,为了替姥姥姥爷照顾孩子,她没有上一天学,后来也就成了是文盲。
1976年,20岁的母亲嫁给同村四队22岁的徐康福,77年大儿子徐春龙出生,81年小儿子徐春海出生。八十年代农村由生产队转变为单干,勤劳朴实的妈妈和爸爸没有得到老辈的一点家底,为了一家四口操劳生活,当时生产力比较原始,每天起早趟黑开荒种地,家里为了种地养个大莽牛,妈妈经常带着我一起放牛。家庭虽然不富有,但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幸福童年,妈妈慈祥的母爱让我铭记一生。
90年代,随着哥哥和我的长大,上学的费用也增加了,爸爸去工地干力工补贴家用,但家庭经济条件仍越来越不好,每次开学的学费都到处借,父母之间因没钱也经常吵架,家庭逐渐不美满了。妈妈年轻操劳留下了病根也渐渐表现出来,经常腰腿疼,从吃去疼片到吃消炎利胆片,慢慢的离不开药了,精神可能过于依赖药物越来越不好。家庭困难和矛盾让妈妈失去了激情,但至少我还一天没有离开过她,她把爱全部寄托在我身上,我96年初三住校到00年高中三年住校,这几年她精神状态加速变差,得了抑郁症。
00年我和我哥先后考上大学,虽然家庭负担不那么重了,但我们长年不回家,妈妈缺少精神支柱,她的精神状态更是每况愈下,生活能力越来越不如从前了。我毕业后,虽然能够给家里寄一些生活费,但也仅限于温饱,对妈妈的关心更是不够,一直想带她去医院看看精神疾病最终还是没去,每次想到这些我都陷入深深的自责。前几年因为结婚生晨晨还有经济条件原因回家次数不多。这两年,过年带老婆孩子回家过了2次年,每次回去妈妈都非常高兴,也算是少了一份遗憾吧!
我原计划这两年买完房子装修完,等条件好点了把她接过来好好孝顺,可是时间不等人,一直小毛病不断大毛病不大有的妈妈17年年前轻微脑出血,18年年后严重脑出血,永远的离开了我。这和我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在她身边照顾她有很大关系,我对不起妈妈。儿子不孝,望妈妈能原谅,有下辈子的话我一定还做你的儿子,孝顺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