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式的农村电气化建设推向新高潮》
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委总工程师 翁长薄
注:《广西地方电力》(季刊)1991年第2期(总第16期)一九九一年六月出版报刊临时登记证(GX)第1055号P1.
《地方电力管理》(月刊)1995年第5期(总第281期P26.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边陲,南濒北部湾。全区山陵起伏,雨量充沛,水力资源丰富。解放前,广西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解放后,由于长期处于援越抗法、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争的前沿,国家投入不多,至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仍处于全国各省、区之后。贫困,迫使广西各族人民奋起直追。
在我国第一批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中,我区列了8个县。在水利部的支持、指导下,在我区党政领导、水电部门和有关地、县的共同努力下,依靠广大农民办电的积极性,至1989年底,已有大新、恭城、灌阳、贺县、岑溪、钟山、昭平、龙州及金秀瑶族自治县等9个县,经过验收合格成为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的达标县,超额1个县完成了原定任务。在电气化县建设中,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农村电气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是在农村,我国的革命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我国的改革也是从农村开始的。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农业是基础。电是现代生产力的标志,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由种植业发展到向农、林、牧、副、渔、采矿、加工、建筑、运输、商业流通等全方位发展,大量的劳动力逐渐从农业中脱离出来,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农村商品经济。群众用生动的语言说“要想变,多办电”。电力是一种商品的观念日益被农村所接受,愿意出钱买电,也愿意用自己的积累参加集资办电,在农村商品经济越发展的地方,这种要求也更强烈。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为农村电气化创造了必要的经济社会条件。
我区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第一,电促五谷丰登。广西雨量充沛,但季节性差异大。在土山地区多林、石山地区多岩溶地下水和多溪沟的地形条件下,利用农村电力搞提灌、喷灌是战胜自然灾害的好办法。1989年各试点县遇到罕见的秋旱,他们组织了数以百计的抽水机,进行抗早保苗、抽水抢插,在大旱之年夺得了晚稻好收成。1990年全区大面积秋旱,也主要是靠电灌,保证了大面积的灌溉,创造了粮食增产的新记录。广西已确定,电灌在今后一个时期应得到充分重视。
第二、电促六畜兴旺。电冰箱用于疫苗冷藏已逐渐进入了乡镇,保证了牲畜人工授精配种液和预防疫苗的储存使用质量。用电孵化鸡、鸭,在若干县已发展到了相当规模。各种畜牧饲料厂相继出现。畜苗、饲料正在走向商品化。
第三、电促生态平街。用丰水期季节多余电能发展农村电炊用电,对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昭平县是一个林业县,该县政府实行优惠电价鼓励城乡居民以电代柴,据测算,每年可节约木材7140立方米。电气化还推动了竹木加工工业的发展,如竹木制品、木衣夹、松节油、胶合板、牛皮纸等。在达标验收年,该县财政收入中木加工收入与原木销售收入之比,已达57:100。提高了造林的经济效益,积累了造林资金,电气化又为造林解放了劳动力,地方和群众的造林积极性大大提高。该县森林覆盖率达51.9%,年产木材56.8万立方米,同时造林涵水,蓄水量比无林地区充沛。林保水、水发电、电促林、林茂粮丰,走向良性循环。其他达标县的造林绿化,大体类似。
第四、电促农机普及。农村有了电,农用机械迅速发展。有的县农用电动机近年走俏。3年增加了57%;粮食、饲料加工90%已改用电力,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农机制造、维修业得到了相应发展。
第五、电促产业结构转变。电气化促进了农村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向兼有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变。件随着技术改造,县办工业由原来的开工率低、产量低、质量差、连年亏损,变为开工率高、产量高、质量好、盈利增加的企业。有的县根据本地资源,新建起了自己的支柱产业,如龙州县糖业。乡镇企业由行业窄、规模小、产品单调、手工操作,向多门类、多品种、机械化企业发展。
过去靠人工锤打菜刀、柴刀、铁把等低档产品的乡镇农具厂,现在也用上了空气锤、砂磨机、车床、电焊,生产标准元件。产品除满足本地需要,还参与社会商品流通,有的甚至远销国外(如竹木制品等)。“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前几年国务委员谷牧到岑溪县考察外资企业时曾问:广东人那么“精”,外商怎么跨越了广东省到岑溪来投资呢?该县的回答首先是“我们有电,而且便宜”。岑溪县1986年乡镇企业每千瓦时电的产值达19.55元,户办联户办每千瓦功率的就业人数达30人。这些数据使人耳目一新。农民离土不离乡,务工兼务农,乡镇企业与小水电有着特殊的亲合力,劳动力的安排可适应发电的季节性变化。达标县中的钟山与贺县的工业总产值已大于农业总产值。
第六、电促脱贫致富。我们在验收时,不只听办电的同志这么说,还亲眼看见农家房屋和室内陈设的变化,从男女老幼的音容笑貌上,也可感觉到农村的变化。从全区的9个达标县看,各县的平均工业产值和平均农业产值的年递增率,都大于全区的平均数。9个县中,有6个贫困县。全区49个贫困县,到1989年底已有23个县跨越了温饱线,其中电气化达标的大新、恭城、灌阳、昭平、龙州、金秀瑶族自治县等6县,全部跨越了温饱线,电促进了脱贫致富。
第七、电促精神文明建设。达标县9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学校也“结束了点灯用油,单靠嘴巴讲课的历史”。群众开心地说:“初级电气化,教室电灯挂,学生学功课,心里乐开花”。使我感触颇深的金秀瑶族自治县,全县共举办联户办的微型水电站2545处、装机2953千瓦,供7186户山区分散的农户用电。其中有个长垌乡,由992户在3年内自筹资金建起了微型电站142处共299千瓦。电视机不只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且进入了山佬之家,使之大开眼界,不少农户从电视的经济信息栏目中学到了南宁、玉林的养猪技术,养猪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随着山上和地下资源的逐渐开发,他们的致富门路将会更加广阔。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人们的劳动致富观念、科技兴农观念、效益观念、商品经济意识、法制观盒、社会主义国家观等,都在不斯地深化,人的家素质在不斯提高。
龙州和大新两具在中越边境上。到了晚上,明暗对比,非常精楚。电气化在边界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实践表明,农村电气化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增加了后劲,影响深远,确实是8亿农民的大事。农村电气化促进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商品化、社会化,农民的现代化意识也将相应提高。胡邦同志率先提出这一任务,令人怀念。随着我国农村的深化改革,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我国上下对农村电气化建设更加关注,建议国家加快其进程。
二、农粉电气化是正确办电方针的休现
我国幅员辽阔,电力工业的发展,应因地制宜、水火并举。象广西这样的南方省区则应是水主火辅、大中小结合、多层次办电。
过去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搞建设的时候,小水电建设作为农村的公益事业,规模既有限,又会引起大水电和小水电比效益、争投资等间题。在新形势下,国务院及时发了国发(1983)190号文《关于建设中国式农村电气化试点县的通知》,实行国家扶持,激发了各级办电的积极性,多方集资,明确自建、自管、自用,从而出现了办电新局面。
列入国务院《通知》的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他们同国务院之间距离一下就变近了。我区有关县都成立了电气化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或县长任指挥长,把电气化当成大事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干部带动群众,昭平县五将乡除按受益人口分等集货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专业户左崇柱为了办加工业一次就出资5000多元办电;副村长张瑞昌将带领群众修公路积累的1万多元借出来办电;10米长,1,8吨重的水泥杆在不便运输的山地上,以每条400元共16000元包给穷村承担,村党支书、村长带头干,以工折款;金秀县长乡原副乡长全金明还把自己的退休金2000元拿出来办微型电站。县里向当地的工矿企业集资,也采用多种途径。第一批试点建设中,大体上是县办几千千瓦的电站和35千伏线路,乡办几百千瓦的电站和10千伏线路,村办几十千瓦的电站和配电线路,户办、联户办微型电站。这样,电气化就把农村覆盖起来了。
地方和群众中出现的这种积极性,是否可以转到大水电建设上来呢?否!50年代我亲自看见过农民担任民工为国家建大水电站的积极性,但结果他们并未用上电,历史不会简单重复。至于想把地方和群众手里面那点有限的资金集中到大水电上面来,则更是不可思议的。这些资金如果不用在农村电气化上,就会转向消费资金。据统计,国家用于扶持的资金,只占电气化试点县建设资金的1/4,这是国家雪里送炭的投入。山区农民自办微型电站,如补助他100元、200元,就调动起了积极性,电灯亮时,心中就想到了国家。
各电气化达标县和其他一些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电网,梧州地区已形成地区性地方电网。全广西地方电网合计,1984年新增装机28112千瓦,1984~1990年,平均每年新增装机约47500千瓦,扣除每年报废的小水电,1990年底广西地方电网的中小型水电装机总容量为100.1万千瓦,已超过广西主网的水电总装机容量(90.17万千瓦),令人刮目相看。
县以上的地方电网建立了经济实体性的管理体系,按电力工业规章进行管理,广西水电厅成立了地方电力局进行行业管理,地方电网与主网相联、互补余缺,定期结算。地方电网实行比较灵活的电价,因时因地而异,一般都实行了丰水期与枯水期差价。在一个县,除形成了自己的电力建设力量外,还建立了电力设备和用电设备的供应、维修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体系,从而保证了农村电气化的固和发展。乡以下的管理,就更加灵活多样,既不存在所谓“一家管电到灯头”,也不执行统一的模式,有乡村承包的,有亦工亦农的,但都注意了专业培训,不行就换,大锅饭,铁饭碗在一些地方正在被打破。
农利电气化虽为时不长,也不完善,但总的发展形势是喜人的。广西当前已进入地区(或联县)办中型水电的阶段,这是因地制宜的必然发展。建议今后农村电气化建设,不要再囿于建设小水电。
三、省级计委要进入角色
农村电气化不仅是水电部门的事业,省级计委也应进入自已的角色,不是重复或具体干预水电厅的工作,而是做他们难于做到的工作。在这方面,我们谈不到什么经验,也未进行过系统总结。个人体会是“一关心、二扶持、三协调、四监督”。
第一、是关心。计委是省、区级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参谋部,没有行业偏见,关心了、提信了。对上对下的影响都大一些。这就要求小水电建设本身应做出成绩。广西梧州地区小水电建设起步较早。广西8个试点县,梧州就有4个,我们进行了比数深入的考察。当梧州地区连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还有一定电量反馈广西主网时,而地处红水河与合山媒矿广的柳州地区却因缺电而制约了工农业的发展。我们就经常念梧州地区这本“经”,也让梧州地区在广西电力会上去说。我们计委自始至终主持了几个达标县的验收工作,验收一次说一次。从上到下都认识了、重视了,柳州地区跟了上来,其他非试点县也热了起来,我们原定8个试点县中有2个县未达标,但面上带动起来了。3个候补县顶了上来,结果超额完成了任务。
第二、是扶持。百先是政策扶持,除中央已有政策外,地方还应有一些规定,这方面广东省计委比我们早。1984年我就广东省计委学习,带回了一份规定,1986年我区政府颁布了《加速发展小水电的规定》。资金扶持也是很必要的,广西虽穷,也拨了2000万元作为农村电气化的周转资金。我们更主要的是争取银行的支持,工程评估验收等有关活动都邀请金融界参加,让他们有直接了解。在这些活动中,向他们做工作,促使银行调查信贷结构,用更多的资金支持农村电气化建设。
第三、是协调。主要是协调好与主电网关系。电这种商品是发供用同时完成的,谁建设电源点,都会想到电怎么卖?以县为单元建立地方电网是必要的,我们不主张把梧州地区电网收归主网,也不主张主网普遍到县里去建立供电所,但主张联网。联网互馈是一个复杂问题,提倡扶持小水电,但在当今的体制下,片面要求难于奏效。我们提出“团结协作办电、互助互利、平等协商、接受调处”。广西主网也是以水电为主,地方电网的季节性电能要立足于本身消化。梧州、桂林地区雨季较早,春汛正值主网枯季缺电,可对主网补充。丰水期主网与地方电网均有弃水时,则要兼顾。当用电紧张要限制一些高耗电产品时,我们主张不要一刀切,地方电网可以自主。现在已经出现地方电网为解决自身丰枯季节出力差异大而自办火电厂,从技术经济上看,规模小、煤耗大、效益差,以在主网集中建高效机组为宜,但在现行体制下有待探索。看来运用价值规律,实行丰枯水期结算差价,信守合同,不难找到出路。
第四、是监督。从这几年的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建设的成绩看,确实喜人。从百年来的办电历史所形成的成熟的管理经验看,应该承认农村电气化的管理水平还很低。管理出效益,能否还贷?有无积累?可否以电养电滚动发展?关系到达标县的巩固和农村电气化的发展。具体管理是专业部门的职责,但在农村首先是观念问题。一个有相当调节库容的水电站到年末就过早地降到了死水位,不只损失了可贵的枯水期水量与水头,甚至连日调节库容都不保,一查调度日志,多是某日某局长来电话叫某厂送电,照办某日某主任电话给某处送电,照办之类。领导干部各顾各,任意插手乱弹琴,此为电业大忌,当地和专业部门又不便启齿。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就大声疾呼,到处讲。必须建立责任制,依靠专业人员优化运行方式优化调度,必须尊重专业部门的专业管理,建议请有经验的人员定期咨询。有的县已提出电价水平问题,这就要靠当地计委在督促改善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与有关部门协调,做好当地政府和人大的参谋。农村电气化的实践,会反映出各种新问题,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求得解决,使之日趋完善。省计委要号召组织经济工作的同志、科技工作者定期下去发掘、指导和总结。
国家第二批2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的任务,安排了我区20个县。我区当前的人均用电量只有全国平均数的一半,我们将更加努力去完成第二批电气化县的建设任务。对未被金榜提名者,我们仍然要鼓励他们赶上去。
(责任编辑 高澄)